郑四方
《家族企业》杂志发布的《2019第四届中国新生代企业家组织暨中国新生代企业家调研》白皮书显示,新生代企业家是企业家群体中较为有活力的,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在调查对象中,有36%肩頸腰椎不适,29%睡眠质量下降,23%易疲倦……而在被问及对自身健康管理不满意的原因时,占据前两项的分别是“进行健康管理的时间不规律(70%)”“工作强度大,没有足够精力去做(65%)”。
《创业维艰》的作者本·霍洛维茨,如此总结他的创业时光:“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步步紧逼的债权人、不断涌现的竞争者、嗷嗷待哺的员工共同织就了一张大网,逐渐将企业家自我束缚。企业家群体令人担忧的健康状况都跟这张大网有关,大网的名字叫? “压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助理教授王安智指出,压力分为挑战型压力和障碍型压力,“工作绩效往往跟压力类型而不是压力程度关系更大。”挑战型压力是指由角色超负荷、时间限制、工作机会以及高责任等因素引起的压力,“企业家肯定有压力,但因为可以预期回报,判断当前投入与未来收获是否相当,会比较主动积极,有一种内在激励的感觉。它和目标是正相关,往往挑战型压力越大,绩效越好。”王安智说,“阻碍型压力是指由角色冲突、角色模糊、组织流程、失业担忧等带来的压力,为了不受伤害而不得不逃避或者用其他方法应对,但总体来说,是消极的。它和目标是负相关,阻碍型压力越大,就越难以完成目标。”
王安智以当下为例,“比如说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急剧增长的口罩需求对于口罩生产商而言是挑战型压力,得加班加点地工作;但对于患者剧增的医院来说,就是一个阻碍型压力了。而对于一些有预案措施和现金流比较好的企业来说,可能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王安智看来,不论是挑战型压力还是阻碍型压力,两者所面对的冲击性事件本身并无改变,发生变化的是企业家的心态和视角,他列举了三条方法,以使企业家更积极地应对压力:
建立“病识感” 病识感指培养自己对健康状态的感知能力。完全的病识感指的是“患者知道自己生病,也愿意配合就医”,这是得到有效治疗的前提。企业家意识到阻碍型压力越发巨大,而靠自己又难以进行视角转换时,承认自己难以应付并非软弱的表现,反而更能帮助自己直面问题,寻求必要协助。病识感充足的人,才能在跌倒之后迅速爬起来。
转变时间长短的视角 从短期视角优先,转为长期视角优先,去看事件带来的影响。比如重大行业危机发生的时候,短期而言一些厂家会非常艰难,但长期来说,正是因为这次危机,使后来的行业进入者更为小心谨慎,不敢无端发起恶意的价格竞争。偏重关注短期时,着眼的是危机发生导致现金流、渠道和销售等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有倒闭的风险,此时危机就更像是阻碍型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可以看得见危机起到良币驱逐劣币的作用,并且使竞争更为有序,危机反而显出挑战型压力的特质。
转变内外的视角 从关注外界的变局,转而关注内在的成长。在困难发生时,比如说这次疫情瞬息万变,让很多企业家忙于应对,但只有真能沉静下来进行思考、总结与学习的人,才能在意识到资金流不充裕、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弱等缺点之后,找到突破方法,成为更好的我,在危机过后进行自我突破。视角转变后,阻碍型压力也可以成为挑战型压力。
当压力降临之后,企业家可以通过一些做法,转变压力类型,以更积极的姿态回应压力。但还有一些办法,可以在日常中加以锻炼。“在平时,企业家们要注重自我精进和磨炼,把胸怀撑大、把能力加强。其实中国是有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因为滋养中国2000多年的儒家文化有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文化传统,这更有利于企业家们在面对困难时以一种更为宏大和乐观的视角看问题,所以企业家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王安智接着说道:“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对坚毅特质的培养,这种特质是可以从非工作场景转移到工作场景中的,比如精力、气场等等,坚毅努力的性格更有助于抗住压力,而比如像跑马拉松、爬山等运动,对于塑造这种性格就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