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琳
摘 要:文物是一个国家文化结晶的载体,是一个国家文化历史的见证者,它是一个国家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一个国家的文物,就是对国家历史的铭记,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如今,我国正走上一条文化复兴的战略强国之路,对此国家政府对于国际历史文物的保护做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就在这样的前提下,探讨我国的历史文物的保护特点和保护策略。
关键词:文物保护 文物陈列 文物保护意识 文化精神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上下五千年的传承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像是各种历史文化典籍,历史文化器皿,字画雕刻以及多种类的文化装饰构件等,其数量广度和质量深度在世界的排名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文化为切入点打造文化强国具有先天的巨大优势,而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该工作一直由国家为导向的各大文物收藏馆为主体,在地方民间也进行着少量的文物的传承交流活动,但是在一些操作中,因为保护意识的不到位给文物带来了不可逆的损伤。
1 文物保护科学概述
文物保护科学是近年来专门针对文物保护开设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理念是如何在遵从文物在自然状态下的蜕变的前提下对文物实行保护,再具体内容上,它不仅仅局限于位于文物本身的研究,还详细分析了环境的变化因素对于文物保护的影响,尤其是在文物展览中的陈列和保管,这就是文物保护学科的重点研究对象,其目的就是通过对专业知识和设备的应用以达到减少文物在非自然条件下的损失,通过近年来的文物保护开展进度来看,该即使取得了一定的保护实效。
2 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的意义和管理现状
博物馆是我国文物陈列和保管的主要场所,另外它还发挥着收集和宣传的功能,有着实现文物价值的重要意义,因此博物馆是国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统计,当下我国的博物馆至少保存了全国一半以上的文物,它是我国文物保护的中坚力量,实现对文物的保护,开放博物馆实现其参观价值,不仅能提升文物本身的意义,也能为国家公民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提升群众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但是文物本身是脆弱的,一旦文物遭受破坏,就很难以再被修复,这就意味着文化精神的缺失和断裂,因此加强对于文物的保护,是一个国家对自我的认识和坚持,它理应受到重视,但是在当下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 文物工作者素质的不足
文物保护工作者本身的素质决定了文物的陈列和保管的质量,但是从当下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素质来看,这一点相当堪忧,在基础的文化水平上,我国还并未建设合理有效的制度可对文化工作者的素质进行考核,这直接导致了文化工作者的素质低下,据实际数据统计,负责对文物进行陈列和保管的人员的大部分都是来自社会人员,他们发挥的更多职能作用是保护文物本身的安全性,其工作性质类似于“文物保安”,而他们本身对于文物陈列和保管知识的不足导致了他们在对文物移动和保管的过程中对文物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反而成为了文物受损的主要对象。这在县级及其以下的地方博物馆中的体现尤其明显。
2.2 文物保护设备和资金的不足
文物保护需要一定的专业设备和资金支持,除了对于文物本身的研究和修补的设备外,在文物的搬运和保管的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设备支持,比如为了降低文物因为氧化带来的受损,需要一定的真空环境保管陈列柜或者是专门的真空膜覆盖包装技术,但是在普通的小型博物馆因为资金的缺乏问题中难以实现对设备的需求,这就直接导致了文物在陈列和保管的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另外,不同的文物在存储和展示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温度、湿度甚至是照明的需求都是不同的,而这些条件的确定都需要设备支持和资金研究,但是这些资金从何而来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单单是国家出资,因为我国文物的数量多,范围广,且设备投资将会成为一笔很大的开销,从而为国家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而如果是引入相关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由于文物保护工作本身是一门文化精神传承的工作,其盈利空间非常小,几乎不会成为金融机构的投资对象,至于个人和小团体组织,因为资金能力有限,所以在面对庞大的文物保护工作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如何解决文物保护设备和资金的投入这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
2.3 文物保护工作缺乏详细的指导体制
文物保护学科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在经验的累计上也明显不足,虽然近年来国家对此付诸了高度关注并且颁布了一些有效的支持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更多地体现在理论框架上,而下细节上如何做,怎么做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不断的探讨和研究,于是经验不足带来的制导体制的缺乏暴露无遗。
3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方案
文物陈列与保管方案注重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可以从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其他相关工作为抓手进行展开,在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意识上主要体现在文物的陳列保管意识上,它包含文物的征集和鉴定意识、文物的修复意识以及日常文物保护原则三方面,其具体的执行方案如下:
3.1 文物征集鉴定意识
从文物的具体入手来源来看,除了国家掌握的文物外,在地下交易中也存在相当部分的文物,这些文物的价值同样不菲,在进行征集时,可以通过思想交流和等值交换的方式将地下文物逐渐纳入到博物馆的馆藏中,在博物馆中得到国家的研究支持后,文物将会发挥更大的文化价值。
3.2 提升文物保护修复意识
对已有的文物进行保护是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和保管的主要课题,通过减少文物随时间的损耗,从而达到博物馆文物累积的效果。在这一点上首先需要工作人员对于文物保护意识有整体的认识,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提升对文物的了解,保证能够充分理解文物的收藏特点,对于潜在的隐患和病害都要做到提前防治,另外,还要求文物工作者具备基本的现代修复技术,在保证文物价值的前提下能对不同的文物的修复展开有效的修复工作。
文物本身在陈列过程中会较大程度地受到陈列室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所以加强对于陈列室的定期监测,对于文物陈列室的环境加以控制很有必要,在具体的工作展开上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3.2.1 防霉工作
在潮湿的环境下,霉菌的资深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破坏,尤其是对于含有有机质成分的字画数据一类的文物造成的破坏相当下,所以加强对于霉菌的控制,是博物馆进行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在当下的方案中,比较流行的方式就是使用防霉杀菌剂来控制霉菌,不过在长期的使用后,随着霉菌的生命力的增强,该药剂的效果将会逐渐降低,因此保证环境的干燥,采取一定的物理隔绝措施很有必要。
3.2.2 清洁工作
清洁工作也是文物陈列保管中的重要工作,该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一些相对大型的,难以进入专柜保存的文物,比如大型青铜器就是很好的例子,定期对青铜器表面的杂志进行清理,不仅可以保证文物的美观,还能减少各类尘埃对于文物的腐蚀效果,但是在清洁中要注意,不能伤及文物,以及控制保留一些非必要清理区域以保证文物的生存周期,比如青铜器上的一些铜锈就不必清理,因为这些铜锈对于内层结构有较好的保护效果,而具体如何判断哪些东西是应当清理的,哪些是不必清理的,需要文物工作者具备最基本的鉴别判断意识。
4 结语
文物是国家的重要文化资源,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工作是对国家文化遗产和国家文化精神的保护,它不仅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应当是每一位华夏传人的责任,建立基本的文化保护意识,坚持文化战略,弘扬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严间开.提升纪念馆文物在陈列和保管中的保护意识[J].文物世界,2015(4):66-68.
[2] 唐锋.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人才资源开发,2015(1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