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筠
摘 要:该文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的价值影响,并结合实际,在掌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情况下,从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3个层面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路径,以供参考。而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教育形式,弥补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成为思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关键词:思政课 实践教学 价值影响
1 思政课实践教学困境
1.1 思政课实践未能引起学校与教师的重视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为更好地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真实案例分析、研究活动、实训练习等,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操作习惯的教育过程。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逐渐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实践教学取得一定成效。但就具体而言,思政课实践教学从教学方式到制度保障,还都没有达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想境地。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在制定的思想政治课程方案时,只规定课程的学时和内容,缺少对思政实践教学的规定。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繁多,如果缺少教学制度的保障,在实施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思政课实践活动落实不到实处的问题,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与作用。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仍局限于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成为辅的教学思维中,不能意识到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致使思政课缺少吸引力和说服力,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其教学效果也就不能达到预期。
1.2 思政课实践创新性和自主性不强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这种教学目标决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利用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下完成亲身体验。而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受外部教学环境的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远远落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所开展的活动也局限于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企业参观等,缺少学生主观意识的参与。同时在实践中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不到激发,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效果不理想。另外,高校的运行模式以自主经营为主,各高校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且未形成统一的运行机制,使教育领域中所出现的创新思想和教学方式不能在各高校之间完成传递,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缺少基础支撑力,进而阻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
2 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的价值影响
2.1 坚定学生思想信念
思想信念是人所具備所有思想的核心,也是带给人们精神力量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一旦没有思想信念,就会失去前进动力,产生思想观念的偏差。由此可见,思想信念对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而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国家的建设者,更加坚定自身的思想信念,并树立与国家和民族发展方向一致的远大理想,将国际利益放置到个人利益之上,在我国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和中国梦贡献自我力量。在高校学习过程中,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环节,对坚定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品格、增强学生爱国精神和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不是理论课程内容的延伸,而是引导学生参于社会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的教育过程。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园实践的探究、考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切实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加深学生对我国政治理论、发展方向、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与素养。
2.2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具体是指学生在人文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是学生修养、能力、品质的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具有贡献的高素质人才。而开展思政课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格,成为具有爱国思想、民族自豪感、社会主义认同感、上进心与责任感的优秀青年。同时,在思政课实践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利用所学思政理论知识去发现社会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有效应用,还实现理论修养的提升。因此,各大高校要以开展思政课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将学生打造成为知识结构完善、思想观念正确、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例如,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内容的结合,对学生所关心的重点社会问题进行讲解,增强思政课程内容的说服力,使学生认识到思政理论的价值,从而真正的实现思想理论“入耳”“入脑”“入心”。
2.3 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道德是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不可替代的一环,深刻影响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意志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应以规范为学生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目标,向学生介绍道德的起源和价值功能,并结合当代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并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所开展的缅怀先烈、为弱势群体献爱心、学习模仿等活动,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性,在情感方面获得认同,并内化为自身思想,体现在自身行为上,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而围绕社会中热点新闻和话题所开展的讨论活动,能够为学生检验自身思想和行为正确与否提供渠道,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帮助与相互促进,实现大学生群体整体道德修养的提升。
3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选择
3.1 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增加课堂教学活力
传统教育理念认为思政课实践活动应突破课堂的限制,走出课堂和校园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这种思想存在一定的偏差,要想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就必须摒弃错误的教学观念,完成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革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为基础的形式,是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思政理论课程的实施效果影响的思政教育的质量,关系大学生教育的成败。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思政理论课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和掌握学生内心想法和诉求的基础上,挖掘教材内容中所涵盖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出学生感兴趣且内容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围绕热点话题展开辩论、开展思政演讲活动、思政理论知识竞赛等,利用这种创新型的课堂实践活动,有效改善传统思政课堂学习氛围凝重、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的问题,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促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思政课堂教学中,为提高思政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助力。
3.2 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
校园思政课实践活动不仅是对理论课程的补充,更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思想品质的主要路径。以校园为主要载体,开展各种类型的思政实践活动,将思政理论内容内化为活动中,使学生增加社会经验与亲身体验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的教育,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意识。校园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学生思想素质和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参与校园实践活动,还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进而真正地实现寓教于乐。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活动必须融入到大学生所能够参与的一切活动中,并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内容,拓展思政实践课的内容,更好地发挥校园作为思政教育第二課堂的教育功能。例如,教师可在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实训活动、实验操作活动、专题报告、学习经验交流活动等。通过隐性思政课程的形式,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3.3 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我国党中央明确指出:“高校应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路径,使思想政治课程在更高层面和更广阔空间中展开,利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科学精神,全面加强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正确引领。”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将学生放置在社会中进行磨练,以提升学生服务社会和融入社会的意识。其次,高校要加强与社会中相关组织机构的联系,完成社会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拓宽思政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渠道,增强思政实践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贡献自主力量,进一步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4 结语
总而言之,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加深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思政课实践教学本身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在教师与学生支持和配合下,完成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的正确树立,推动高校思政课程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丽梅.如何发挥思政课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J].智库时代,2019(51):76-77.
[2] 马东景.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课程构建与实施的理论基础[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34(6):18-22.
[3] 杨君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途径和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48):84-85.
[4] 贾丽华,乔琳.吉林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