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婧
摘 要:教育部于2016年提出“新工科”这一概念,新工科背景下,高校需要打造适应未来新兴产业和满足新经济需求的专业。该文概述了在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及配套的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因此,高校应立足于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创实践载体,同时以校企合作构建双创协同体系,共建双创项目成果。
关键词:新工科 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载体
教育部于2016年提出“新工科”这一概念,新工科背景下,高校需要打造适应未来新兴产业和满足新经济需求的专业。高校通过升级改造传统工科专业,形成以智能制造与互联网为核心,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内的相关工科专业;同时,以创新创业为引领,重点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
这些与“老工科”相对的新工科人才是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能掌握单一基础的某一专业技能,也能创造性地交叉融合多门学科知识;他们不仅能活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传统问题,也能通过创新思维突破困境,打开新的局面;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践能力,还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1]。
1 创新创业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1)创新创业建设的战略意义。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也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创新是指基于已有的技术水平和思维模式,遵循事物既定的发展规律,改进或者创造性地对事物的整体或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创业是指创业者全盘考虑自己拥有的资源并进行优化整合,以创造出更大社会价值或经济效益的行为;需要创业者个人或组织拥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参与到社会中的新产业、新实体中去。国家打造“双创”新引擎的目的在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真正转型成为“创造大国”[2]。
(2)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能力提升的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在高校教育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阵地,除了需要增强学校相关硬件设施,还应该有效协同社会资源,共同构建育人体系,自觉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新工科教学的新方向,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实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双创”基本素质和国际化视野的个性化培养,有意识地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新工科人才[3]。
2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从硬件基础来看,高校还停留在建立硬件设施的阶段,主要靠投入资金,建设类似于智能工厂之类的双创实践基地。然而,高校作为管理者往往会混淆创新创业基地与科技研发中心、企业项目孵化基地的概念,从而导致双创基地的特点并不突出。从师资力量来看,要求指导老师不仅要具备相关新工科专业学科知识,还要结合专业特点、市场需求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诉求,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展开创新创业教育教育。然而,大多数老师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自身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的经验,也不具备参与相关双创大赛和项目需要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往往事倍功半。特色不明的硬件基础和较为薄弱的师资力量,使高校无法建立配套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创新创业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单一。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现阶段虽成立了相关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和双创实践基地等平台,但并未建立健全的管理模式和考评机制,相关教育理念、教学设计等关键环节还停留在会议上和文件上,而未落实到教育模式和教学实践中去。高校领导作为相关双创训练中心或委员会的高层管理者,起到决策作用,却没有专业的双创教育能力和实践经验;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只具备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但在培养和管理新工科人才时,还缺乏相关经验。在教学模式上,指导老师往往自己先产生一个想法,再布置任务给感兴趣的学生,但是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缺少了自己的思考,难以培养创新思维或积累创业经验;即使成功了,老师也很难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从而无法可持续性地针对教育模式进行改进[4]。
3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举措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创实践载体。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不同于以往有教材和培养方案的专业课,学生能力的提升与指导老师的实力密不可分,同时也依赖于学校打造的双创实践基地作为孵化精品项目的载体。为了更好地建设师资力量,一方面,高校应打造一支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导师队伍,遴选具有双创能力和经验的指导老师以及新工科专业的科研人员,构建双创教育的教学体系,重点负责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以及培育双创精品项目。另一方面,高校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定期组织导师队伍下企业,学习智能工厂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同时聘请企业家、创业者来校进行专题宣讲,针对导师的薄弱项进行重点培训。同时,高校应重点建设大学生创业园、项目孵化实训基地及双创教育训练基地,为学生提供科技资源和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创业实践,并促进双创精品项目的落地转化[5]。
(2)构建高校创新创业的协同体系。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由于高校没有对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资源配置不合理及重復建设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建立健全双创教育协同及育人机制,党政协同推进,深化校企合作共生,才能更好地推进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保障资源合理配置。为构建双创教育协同体系,第一,建立校内协同机制,高校领导及分院领导重视,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政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制定和落实,组织双创教育的导师及科研人员制定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召开学院创新创业比赛,落实新工科专业技能大赛,使学生和导师积累此类比赛的经验,更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培育和孵化双创项目。第二,建立校企协同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不仅要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深入企业学习,还可以组建挂靠新工科企业下的“创新创业特色班级”,高校协同企业重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将专业教育及双创教育融合在一起,培养新工科专业的高素质双创人才[6]。
4 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国家亟需的有力人才。然而,高校推行双创教育还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双创基地匮乏、教育体系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较为被动,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高校需要大力加强双创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双创平台或基地的搭建;同时优化管理和考评机制,构建协同配套的双创教育体系,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参考文献
[1] 骆建建.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基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4.
[2] 陈晓芳.我国“双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7,27(4):55-57,60.
[3] 李文秀,毕颖,于三三,等.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8(2):1-5.
[4] 刘晓宁,蔡景蕾.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4):147-148.
[5] 史恒亮,吴庆涛,高晶晶,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10-11.
[6] 吕敏,李丹虹.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8(7):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