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邺
摘 要:当前,伴随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纵观整体发展形态,其逐步向复合型与密集型方向迈进。对此,该文简略介绍了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内涵,以及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与交通一体化相融合的实际价值与设计方法,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复合型 城市空间 交通一体化
1 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内涵
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内部空间土地资源集约化开发利用的形势背景下,立足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在满足社会集群公共活动的基础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大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与此同时,基于建筑群落的三位空间特征與城市内部空间组织体系的四维关系特征,促进建筑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等核心要素的有机整合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来说,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具备空间形态立体化、空间边界模糊化、空间轮廓延展化、空间功能多样化与空间位置关系复杂化几方面特征。
2 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一体化的融合
经过大量理论探究与实践积累可知,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对于现代化城市建设所衍生的市场经济形态转化,生态文明发展形态转化,以及社会文明构成形态转化等具有深远影响。与传统城市公共空间相比,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的优越性可见一斑。随着城市内部空间土地资源集约化开发利用战略发展方针的深化落实,促进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公共空间的整合成为必然的、自然化的发展形态。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交通空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从某种角度来说,城市公共交通空间形态是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发挥优势效能的先决条件。
在进一步明确城市交通公共空间与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该文笔者转而将重心投放到深度剖析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公共空间发展形态理论内核方面。只有促进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建筑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公共空间的有机整合,有条不紊地疏导车流、人流与物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部空间的交通堵塞问题,改善城镇居民生活品质。
3 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一体化规划设计的融合形式
3.1 保留原有的交通枢纽体系,开展综合体规划设计
城市交通枢纽与各转运换乘点是城市人流集散的中心。城市综合体的交通规划设计就是在保留城市原有的交通规划脉络的基础上,对城市交通接口空间的交通组织、交通建构筑物与交通运输管理等展开人性化设计,且通过天桥、地面与地下等交通空间组织,实现建筑公共空间立体交通的贯通,形成完整的城市内部空间交通运输体系,增强用户的交通运输体验。城市内部空间交通一体化规划设计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系统之间的交通组织规划,主要指不同人流、车流及物流进入城市综合体的衔接节点,以及交通运输路线规划。
(2)综合体内部不同建筑单体之间的交通组织规划,主要指不同人流、车流、物流在综合体用地内不同建筑之间的交通流线规划。
(3)建筑单体内部的人流交通组织,主要指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与不同功能建筑单体之间的人流交通组织关系。
3.2 加强城市街道共享规划设计
城市街道是各城市内部空间公共生活运转的主动脉。人流、车流与物流的联通,以及各功能场所的联通,是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的线性舞台。
街道不单单是交通运输的必备条件,更是一个集生产活动、商业活动与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主要生活空间场所。为此,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转变以车为主的道路设计理念,激发街道的活力,促使“街道生活”成为一种特立独行的生活模式。再者,全面倡导步行、自行车或乘坐交通工具的出行方式,优化街道景观,以促进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一体化规划设计。
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街道的共享规划设计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落实的大环境背景下,倡导绿色出行方式。一般来说,城市街道都属于社区级道路,应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导,并完善“步行+自行车”的交通体系,对小型汽车的出行进行适当的限制。
(2)调整街道空间,优化道路资源配置。在传统思维理念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与交通通道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城市交通一体化规划设计,以调整空间组织形态和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为核心目标,促使以小汽车为主导的街道模式逐步向以公共交通资源为主导的街道模式转变。由此,整合空间资源,增大空间资源利用率。
(3)全面推行精细化设计与人性化设计,打造优质的共享空间。采用交通宁静化措施,如缩小路口面积,局部拱起,设置特色标线等,限制机动车运行速度,营造安全,安静、安逸的社区环境。与此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城市设计手段,明确功能空间定位。践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流线分布为基础,完善功能设施配置,设置多样化的艺术景观小品,改善城市内部空间环境品质。
3.3 基于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的规划设计
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的核心内涵如下所述。
以公共交通运输为主导,促进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系统的有机整合,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开发利用。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的作用是,优化空间布局形态,设置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服务设施,改善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环境。
基于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指将精细化的交通运输路线规划与城市内部空间用地规划,以及整体城市规划设计相结合,构建一体化、现代化与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形态。这种公共空间形态的优势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城市用地功能控制。
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强调混合用地,其中,区域级城市型TOD用地功能以商办用地为主;地区级城市型TOD以居住和公共服务用地为主,社区型TOD以纯居住用地为主,包括公交站、文化宫、科技馆、娱乐广场与绿地等基础配套设施。由此,缩短城镇居民在不同公共空间的交通距离,满足多元化需求。
(2)城市设计与环境要素。
综合衡量开放空间、地下空间及其标识系统的一体化规划设计。根据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服务人群的特点,区域级城市型TOD开放空间以地标建筑广场、雨水花园等为主;地区级城市型TOD以休闲娱乐广场为主;社区型TOD以小型体育运动空间为主。
地下空间的开发以轨道交通中转站为核心,从车站向外缘逐级设置商业、服务业等。同时,加强标识系统设计,以凸显地域建筑特色,以及公共艺术特色,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3)交通设施。
根据地理环境特征,调整车站出入口布置形态。地下步行通道尽量延伸至站点周边建筑内部,起到疏导人流的作用。此外,根据不同类型TOD用地功能布局和开发强度,调整路网结构形态与路网密度,保证街道网络体系的连通性与畅通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交通公共空间逐步成为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形态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延展形态、完善城市建筑公共空间配置形态与调节城市交通公共空间建造形态具有实际意义。促进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一体化的相互融合,能够有效完善公共交通资源的服务效能,实现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全面优化。
参考文献
[1] 崔晓天.复合型城市空间与交通一体化规划设计[J].交通与运输,2019(1):16-19.
[2] 卞铭尧.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交通互动设计策略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