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美琦
摘要:花雪月可谓备受古代文人骚客的青睐,雪如天星,银砂明亮,漫天银河,星辰点缀。而“雪”这个意象由于它特别的形态,很多文人墨客都给雪冠以美名,例如“六出”“六花”“琼花”等。并借物抒怀,寓情于景,南宋诗人韩淲把自己的心境融入雪的大背景中,而他的心灵在这漫天飞舞的雪中,自然而然地就流露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以此给我们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韩淲 雪情感 人生
翻开古代诗歌,无论是题目中包含雪,还是诗句中描写雪的诗词都不在少数。雪是水在空中遇冷凝结再飘落的白色晶体,是大自然神奇的产物。雪花仿佛是雨滴在天空中的凝结,凄美又飘零。这一绵柔又壮阔的自然物象,成为诗人笔下寄托情感的载体,有着非常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韵味。而将种种感情通过雪抒发得淋漓尽致的诗人属韩漉莫属。
诗人韩淲宋信州上饶人,字仲止,号涧泉。有《涧泉日记》《涧泉集》。宁宗庆元六年(1200)药局官满,嘉泰元年(1201)曾入吴应试。少有人痛斥,回家二十年(《石屏集》卷四《哭涧泉韩仲止》)。韩淲是个诚实正直的人,他同时与许多著名诗人交过朋友,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而经过整理可以看出,宋诗中韩漉创作了将近三百首关于雪的诗歌。诗人都写了什么样的雪,究竟什么原因使雪这个意象在诗人诗歌创作中占了如此大的比重,诗人通过对雪的描写与刻画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既是写雪,又是抒情,可以看出诗人韩淲怎样诗意的人生。这些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
诗人韩漉所创作的近三百首关于雪的诗歌,包含了雪的诸多方面,大多是从他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官来给“雪”分类。诗人笔下的雪不仅可以观、可以赏,而且可以感、可以叹。在他的诗歌中能看不同状态和不同时刻的雪:梅雪、松雪、积雪、雨雪、雪气、雪天、日雪、雪消、雪溪等。例如:
雪固以水清,梅自惟花洁。(《梅雪》)
松雪照残腊,沟流起轻冰。(《松雪》)
积雪有何好,照我窗牖明。(《积雪》)
山外黄云晚,溪头白雪深。(《雪》)
雪消春意动,楼外已东风。(《雪后如春》)
雨雪春将半,山寒涧溢时。(《雨雪》)
雪意垂垂白,云容淡淡黄。(《雪天》)
江国春来浅,新年雪未阑。(《初八日雪》)
腊里春前雪,江南瘴疠清。(《雪作》)
连山烟雾起层阴,混混沄沄雪气深。(《雪气》)
雪晴如雨滴茅檐,近溅横飞远复沾。(《雪消》)
雪后春生日气晴,梅根兰叶喜骎骎。(《雪晴可喜》)
寒催雪与梅争白,空有故山谁故人。(《松雪》)
涧谷冰霜踏雪行,不逢荷筱即僧清。(《雪后》)
以上直接描写出了雪的洁白、晶莹和灵动的外在特点,而且也刻画出了雪的潇洒、高洁等内在神韵。还有许多以雪为背景下诗人不同的行动:雪中放步、雪中下棋、雪后看梅、踏雪登山、踏雪访友等。例如:
桥过城东宅,朋从三两来。(《二十日雪中入城》)
雪后风初峭,霜前日已和。(《雪晴南圃放步》)
杯停常欲速,棋负不容迟。(《雪中围棋》)
高步芒鞋时踯躅,横拖藜杖且徘徊。(《探雪》)
万径千山踪迹外,踌躇足力咏投簪。(《下帘兀坐咏雪》)
万里江天雪意浓,舣篷觅句愧诸公。(《雪作次邱簿韵》)
雪后溪山分外清,东风日丽转新晴。(《雪晴归自湖团》)
雪残山润眩朝晴,涧溜融澌渐有声。(《雪后看梅》)
山梅占残雪,晚色转幽径。(《雪观晚步》)
诗人与我把一杯,信道东南此为胜。(《七日大雪浙江亭访希之》)
磴道已三尺雪,岩居惟一枝藤。(《踏雪登前山》)
梅雪何嫌松雪,桥霜未抵林霜。(《雪中见山松晓起涧桥见霜尤奇》)
上举诸例中,可以看出诗人不仅仅是爱雪,可以說是达到痴雪的程度。在他的笔下刻画了如此之多的雪象,每一场雪他似乎从未错过,因此他捕捉到了不同时间和不同状态下的雪,并且付诸实际行动,亲身去感受每次下雪给他带来的最真实的体验。
诗人是通过不同的视野角度和观察方法去描写雪的。不仅描写的手法不同,而且抒发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在描写上,有的诗人对雪的状态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写;有的诗人以雪为背景进行了深刻的刻画;有的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刻画雪的形象,有的作者则将自己的情感直接寄托于雪中。同时,雪是诗人情感表现的需要,有着丰富的人生内涵和审美韵味。诗人的心灵和雪一起远离人世间的喧嚣,回归自然。饱含诗人情感的雪大致可以分以下几类。
(一)喜雪
此时的雪饱萌生着生命的希望和生机,表达了诗人溢于言表的欣喜之情。如《雪晴可喜》:
雪后春生日气晴,梅根兰叶喜骎骎。亟图剩赏那无兴,转觉倦游非有心。高卧袁安嗟往事,生擒元济报佳音。明年脱绶乘潮去,舟过钓台尤要吟。
《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天经地义。”这是一幅雪后春天即将到来的图景,希望在春季萌生,诗人全诗不着“喜”字,却又可以感受到他在雪晴之后潇洒积极的心境和状态。在诗人的眼里,雪是勃勃生机的象征,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雪后诗人的心情是很舒畅的,这样的喜悦之隋藏在了字里行间,只有真正能走进诗人内心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二)愁雪愁雪往往和黄昏、夜晚联系在一起,在雾气蒙蒙、灯火阑珊、夜深人静、日暮途穷之时。如《雪》:
山外黄云晚,溪头白雪深。不知岚气重,但觉水痕侵。老眼转愁坐,孤怀聊醉吟。樵声随远近,钓影任浮沉。
溪边洁白的雪影射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诗人的年纪已长,孤独难免侵袭,这样的孤独之感扑面而来,仿佛投射在了雪上面,使我们看到这样一幅画面:黄昏里,山脚下,溪水旁,白雪上,一老人,闻樵声,看钓影,独自醉。诗人的心绪随景色而发生变化,触动了他心底那根柔软的弦,而不变的是他孤高的情怀和独特的见识。
(三)苦雪
如这首《积雪》展现出来的是诗人寒夜被雪照醒夜不能寐的苦涩之情:
积雪有何好,照我窗牖明。窗明不能寐,披衣数寒更。带雨岂灭踪,无风如有声。荒荒山野人,渺渺江海情。
可以想象到,寒冷的夜晚,诗人被雪所折射的月光晃醒,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状态。披了很多的衣服却抵不住这寒冷的夜晚。“荒荒山野人,渺渺江海情。”诗人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早已远离了朝廷,也不受朝廷之事所累,只剩下这广阔无边、遥遥无际的江海之隋。
(四)闲雪
如这首《雪后看梅》可以看出诗人此时的闲适和豁达:
雪残山润眩朝晴,涧溜融澌渐有声。最是梅花先后发,倚风乘日艳精明。
大雪过后,天气转晴,河流开始融化,能够听到潺潺的水声,此时梅花先后竞相开放,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倚着风,乘着阳光,在这样惬意舒适的天气里,诗人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远离喧嚣的恬静和适意。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看到的景象正是他心境的展现,而诗人就是这样一个随性潇洒、超凡脱俗的人。
(五)禅雪
大雪过后的世界仿佛被重塑了一番,干净洁白,覆盖了世间所有的污浊,诗人的心灵在这世界里也是如此澄澈,也就使雪有了几分禅的意味。生命和自然融为一体,宁静淡泊又充满生机,一切都适意随缘,雪中有惬意,雪中有禅思。细细品来,诗人慕陶风流、出入佛老、超尘脱俗的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让读者一目了然。如《十二月十二日雪》:
欲雪既雪复未雪,短衣数挽从百结。横溪过涧起轻冰,举首长歌时叫绝。莽莽岁寒残腊月,梅花前村后村发。桥头独钓任渔翁,千山万径不可灭。
可以想象到独钓的渔翁,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雪中乐而忘归的情景。诗人正是借助雪这个意象将自己的人生引入到放弃得失、超然物外的宁静之中。
诗人韩漉笔下的雪内容丰富,形象独特,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雪朝向大地的深处飘落,它在飘落中荡涤掉人世的尘污,义无反顾地扑向大地,在那里它找回自己的清明,并且在退避中完成了自己品格的塑造。
雪开六瓣,冰清玉沽。雪的形象给人一种高尚纯洁、超凡脱俗的感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空中无拘无束地飞翔,永远是那样的自由自在,熔铸出了一种冰清玉洁的高雅,最美地诠释了以柔克刚的坚强。于是雪这个意象被一直沿用下来。
诗人笔下的雪,有时下在晴天丽日,有时下在阴雨里。或大朵如莲,或细碎如沙。它的形态万千,骨骼却同。性情温柔如水,又能凛冽似冰。诗人有时漫步雪中,有时雪后放步。有时踏雪访友,有时雪中游戏。而脚步,总是迈得坚实,行得从容。这与诗人韩淲的性格如出一辙。雪的风骨即诗人韩淲的风骨,清高绝俗,恬于荣利。他出生在一个崇尚儒家用世精神教育的桐木韩氏家庭,父亲韩元吉是有经国之才的主战派。韩淲重视经世致用,并切身感受关注百姓生计。由于很难实现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韩淲最终退居山林,过着诗酒为伴、宁静闲适的生活。他从佛家的静坐顿悟、道家的齐物逍遥中求得了精神的慰藉,更以陶渊明为榜样,安贫乐道,回归自然,追求安时处顺、随遇而安。这也是诗人创作了如此多关于雪的诗歌的动因。
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后可以知道,他人仕不久即归,一直以吟咏为乐。后来与当时知名的诗人多有交游,不被名誉所束,金钱所缚,诗意人生,潇洒恣意,感叹过往,悠然自乐。韩淲的一生贯穿了南宋大半的历史,他的诗歌反映了南宋文坛和时代的变迁。他的桐木韩氏家族是宋代有名的政治、文学家族,当时影响很大。韩氏家族以儒学为治家之道,家族之中的“忧患意识”和“报国意识”对韩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当这种报国之志无法实现时,他的性格和思想中则更多的产生一種贴近生活、自然清新、萧散闲适的自由与旷达。韩淲的诗中更多采用白描的手法来贴近自然,回归生活,表现出一种质朴无华的感情,一种清新雅致的意境,一种豪放潇洒的格调。这些从他的咏雪诗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
雪在有限的生命长度中给自己留下了无限的记忆,而诗人韩淲执笔画雪给世人书写出了最完美的诗篇。雪的生命是短暂匆忙的,在喧闹污浊的人世间俯视着一切。诗人同样以洁白的语言,向世人诉说着傲世的清高与孤独。雪的傲骨是世间罕见的风景。而诗人韩漉就像雪这般选择了属于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在这天地间无畏地行走着、矗立着,一身傲骨不惧各种诱惑,历经风雨不改初心,没有刻意的雕饰和伪装,在纷繁的世界里奉献出自己纯洁的灵魂,留给后代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世间最难得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