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名作欣赏

《皆大欢喜》“杰奎斯”

《皆大欢喜》“杰奎斯”

甘盈

摘要:《皆大欢喜》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喜剧”之一,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远离尘世的亚登森林中。这部作品是莎士比亚喜剧的高峰期之作,也是其由喜剧突破悲剧创作的前奏。主要剧情描述被流放的公爵的女儿罗瑟琳到森林寻父和她的爱情故事。剧名《皆大欢喜》表明剧中受迫害的好人全都得到好报,恶人受到感化,有情人双双喜结良缘,这反映了莎士比亚理想中的以善胜恶的美好境界。本文主要分析《皆大欢喜》这部喜剧里“杰奎斯”这一人物形象,结合莎士比亚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从浪漫主义,尤其是消极浪漫主义这一角度分析“杰奎斯”这个消极浪漫形象以及背后所代表的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思考。

关键词:消极浪漫主义 喜剧 莎士比亚 《皆大欢喜》 杰奎斯

一、创作背景

16世纪经历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随着海外探索进程的推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方面的发展。海外探索让文学创作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同时剥削与掠夺也让文学作品饱含社会意义、人性的思考和价值观的探析。从社会政治背景来看,在莎士比亚时期经历了王朝的变迁,社会局势从安定变为动荡,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势力对抗。“这……是一个社会政治急剧变化的时代,不甘灭亡的贵族阶级极力想把国家拖回封建社会去,资产阶级则大力支持王权去铲除那些封建阶级的余孽,孰胜孰负实难预料,英国在希望与绝望的泥沼中挣扎。这还是一个悲剧与喜剧并演,笑声与呻吟交错的时代,残酷的原始积累给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捧上了叮当作响的金币,但却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单单只包含一种色彩,悲剧并不全是悲剧,喜剧里面也时而会有悲剧的色彩。这正如人们评价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一般,他所创造的不是扁平单一的人物形象,而是丰满的,具有多面性的,莎士比亚的作品看似简单,实则深刻。

二、“不和谐音”杰奎斯

在《皆大欢喜》这部作品中,除了经常被拿出来讨论的正面人物罗瑟琳、奥兰多、老公爵、西莉亚以及后来“弃暗投明”的弗莱德里克,还有让人念念不忘的小丑“试金石”,我们不难发现与前面两种带有“明色调”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物形象杰奎斯,他的存在似乎与整部作品的喜剧色彩格格不入,带着一种“暗色调”,这从他对自己的评价就不难看出:

杰奎斯:我没有学者的忧愁,那是好胜;也没有音乐家的忧愁,那是幻想;也没有侍臣的忧愁,那是骄傲;也没有军人的忧愁,那是野心;也没有律师的忧愁,那是狡猾;也没有女人的憂愁,那是挑剔;也没有情人的忧愁,那是集上面一切之大成。

(四幕一场)

杰奎斯的忧愁是“他浑身都不和谐”的表现。比如在故事大圆满结局时:

杰奎斯:(向公爵)我让你去享受你那从前的光荣吧;那是你的忍耐和德行的酬报。

(向奥兰多)你去享受你那用忠心赢得的爱情吧。

(向奥列佛)你去享受你的土地、爱人和权势吧。

(向西尔维斯)你去享用你那用千辛万苦换来的老婆吧。

(向试金石)至于你呢,我让你去口角吧;因为在你爱情的旅程上,你只带了两个月的粮草。

杰奎斯:我不想看你们的作乐;你们要有什么见教,我就在被你们遗弃了的山窟中恭候。

(五幕四场)

唯独杰奎斯一人离席而去,这让观众在享受大团圆的结局时不免感到一丝不完美,一种失落感,喜剧不是完整喜剧,反而因为杰奎斯的离场而变得有些“悲凉”。

三、消极浪漫主义与“不和谐音”杰奎斯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浪漫主义文学在英国发展成熟于18世纪,多以诗歌形式出现。在文学传统上,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浪漫主义”一词即来源于“传奇”一词。在1654年时正式被英国人使用,“浪漫”一词等同于“不真实,幻想,传奇”,正如传奇故事里所描绘的故事一般。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作家们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因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重在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消极浪漫主义无法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避世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从历史的脉络来看,虽然莎士比亚的作品早于浪漫主义文学正式形成之前的一百多年左右,但是我们依然能在莎士比亚作品中寻找到浪漫主义的蛛丝马迹,这可谓一种超越时代的特色。从作品的创作阶段划分来看,在给莎士比亚的作品分阶段时,较为著名的四分法避开时间顺序,从莎士比亚艺术技巧的发展和莎剧的情调将莎翁作品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皆大欢喜》处于第二阶段:历史剧和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技巧趋于成熟,喜剧艺术达到巅峰,喜剧作品欢乐明快,他“堪称浪漫喜剧典范”的《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这表明《皆大欢喜》是一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另外,消极浪漫主义特点在剧中人物杰奎斯身上表征显著。首先,杰奎斯身上所带有的一种天然而独特的“忧郁气质”就是一方面。浪漫主义作家的特点之一在于他们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自然对于他们而言,是庇护所,是心灵休憩的场所,是与工业世界、混乱不安的现实隔离开的一方净土。对于杰奎斯而言,亚登森林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心灵庇护所。看到一头鹿被射中的时候,“忧愁的杰奎斯瞧着这头可怜的毛畜这样站在急流的小溪边,用眼泪填堵在溪水里”:

不久又有一群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的鹿跳过它的身边,也不停下来向它打个招呼;“嗯”,杰奎斯说,“奔过去吧,你们这批肥胖而富于脂肪的市民们;世事无非如此,那个可怜的破产的家伙,瞧他作什么呢?”他这样用最恶毒的话来辱骂着乡村、城市和宫廷的一切,甚至于骂着我们的这种生活;发誓说我们只是些篡位者、暴君或者比这更坏的人物,到这些畜生们的天然的居处来惊扰他们,杀害他们。

(二幕一场)

杰奎斯为被猎杀的鹿感到难过。亚登森林是自然的代表,是鹿群的家园,而人类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是外界的入侵。“试金石则持中庸和实际的观点,认为乡村生活既清净又无聊,既经济又寒碜,真是个不好又不坏的地方;到了杰奎斯的眼里,这种生活简直就是一种‘罪恶,是对动物世界的侵略,不仅不好,而且很坏了。”

其次,杰奎斯作为个体,他的忧愁是不被人理解的,他忧愁背后的原因亦不为人理解,他只能作为一个孤独的个体。公爵,在罗瑟琳、奥兰多、西莉亚等这一群人所持的观点和形象中代表着当时整体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当戏剧本身越突出体现罗瑟琳和奥兰多的爱情以及其他几对隋侣的爱情时,这种个体与群体,孤独离世与群居于世的差异也愈加突显出来。此外,公爵对于杰奎斯的赏识仅限在杰奎斯发愁的时候:

公爵:我喜欢趁他发愁的时候去见他,因为他那时候最富于见识。(二幕一场)

由此可见,公爵认为只有在杰奎斯发愁时,他才最能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只有在这个时候,公爵才想和他辩论。

奥兰多和他之间互相看不对眼,他见奥兰多在树上写情诗,就让他别糟蹋树木。他瞧不起奥兰多的爱情。試金石也许是杰奎斯唯一赞赏的人,他对试金石的期望超过他对其他人的期望。

杰奎斯:一个傻子,一个傻子!我在林中遇见一个傻子,一个身穿彩衣的傻子;唉,苦恼的世界!我确实遇见了一个傻子,正如我是靠食物而活命一样确实;他躺着晒太阳,用头头是道的话辱骂着命运女神,然而他仍然不过是个身穿彩衣的傻子。“早安,傻子”,我说。“不,先生”,他说,“等到老天保佑我发了财,您再叫我傻子吧”。于是他从袋里掏出一只表来,用没有光彩的眼睛看着它,很聪明地说,“现在是十点钟了;我们可以从这里看世界是怎样在变迁着:一小时之前还不过是九点钟,而再过一小时便是十一点钟了;照这样一小时一小时过去,我们越长越老,越老越不中用,这上面真是大有感慨可发。”我听了这个穿彩衣的傻子对时间发挥的这一段玄理,我的胸头就像公鸡一样叫起来了,纳罕着傻子居然会有这样深刻的思想;我笑了个不停,在他的表上整整笑去了一个小时。啊,高贵的傻子!可敬的傻子!彩衣是最好的装束。

杰奎斯:啊,可敬的傻子!他曾经出入宫廷;他说凡是年轻貌美的小姐们,都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的头脑就像航海回来剩下的饼干那样枯燥,其中的每一个角落却塞满了人生的经验,他都用杂乱的话儿随口说了出来。啊,我但愿我也是个傻子!

(二幕七场)

但试金石始终只是一个以玩笑逗乐为职业的小丑、一个穿着花花彩衣、休闲自在地生活在俗世的大俗人,哪有杰奎斯所空想的那么高妙、圣洁!一阵激动后,杰奎斯感到了失望。在最后一场,他向公爵引荐了试金石并为试金石的当场卖弄推波助澜了以后,一句“他什么都懂,然而仍然是一个傻瓜”便透露出了几许轻蔑来。在杰奎斯看来,试金石对现状表现出的优哉游哉的态度,是对无法改变现实世界后的被动接受。他对试金石妥协于现实的态度是不赞成或不欣赏的,这就表明他作为“小丑”是和试金石这个小丑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他面对现实,但他自身的忧郁气质对于现实毫无帮助;他的矛盾在于他明白这个现实却办法改变。因此他只好也只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在他与罗瑟琳的对话中就不难观察出这一点:

杰奎斯:可爱的少年,请你许我跟你结识结识。

罗瑟琳:他们说你是个多愁的人。

杰奎斯:是的,我喜欢发愁不喜欢笑。

罗瑟琳:这两件事各趋极端,都会叫人讨厌,比之醉汉更容易招一般人的指摘。

杰奎斯:发发愁不说话,有什么不好?

罗瑟琳:那何不做一根木头呢?

杰奎斯:我没有学者的忧愁,那是好胜;也没有音乐家的忧愁,那是幻想;也没有待臣的忧愁,那是骄傲;也没有军人的忧愁,那是野心;也没有律师的忧愁,那是狡猾;也没有女人的忧愁;那是挑剔;也没有情人的忧愁,那是集上面一切之大成;我的忧愁全然是我独有的,它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是从许多事物中提炼出来的,是我旅行中所得到的各种观感,因为不断沉思,终于把我笼罩在一种十分古怪的悲哀之中。

罗瑟琳:是一个旅行家吗?噢,那你就有应该悲哀的理由了。我想你多半是卖去了自己的田地去看别人的田地;看见的这么多,自己却一无所有;眼睛是看饱了,两手却是空空的。

杰奎斯:是的,我已经得到了我的经验。

罗瑟琳:而你的经验使你悲哀。我宁愿叫一个傻瓜来逗我发笑,不愿叫经验来使我悲哀;而且还要到各处去旅行找它!

(四幕一场)

这一场对话仍未解决杰奎斯的疑惑,他看到了其他人的忧愁本质,也得出自己的经验,而罗瑟琳却未理解,在杰奎斯与其他人物交流过程中,即传递出自己希望被人理解时,其实是作者在书写自己的希望,作者是在借这一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作家对当时饱受社会灾难和苦难的人民感到同情,对社会现实感到无奈,但仍希望反抗。但权威与统治力量的强大使反抗的希望显得实在渺茫,作者只能寄托于创作,这种形式是浪漫主义风格的表现,也是作家对改造社会和拯救民众的大胆幻想。

众人无法理解杰奎斯,对他人而言,他活在另外一个世界。杰奎斯这一人物的安排像是作者对当时社会发出的一个疑问及对于人性的思考。面对问题,杰奎斯得不到回答,他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同,更无法扭转这种局面。最后他不再抱希望,转而遁入自然“投入其怀抱”,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中去寻找心灵的慰藉。

公爵:别走,杰奎斯,别走!

杰奎斯:我不想看你们的作乐;你们要有什么见教,我就在被你们遗弃了的山窟中恭候。

——五幕四场

四、结语

杰奎斯将消极浪漫主义的避世观彰显了出来。莎士比亚安排杰奎斯这个人物,将更深层次的对于社会的思考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形象表达了出来。这是一种对人性、对生命意义、对人类理想的严肃认真的哲学思考。

莎士比亚所生活的时期,看似美好,实则后期人民依旧生活在王朝的变迁所带来的战乱中,莎剧中的喜剧虽给我们呈现了一派欣欣向荣之景,颂赞的是美好。并且,在《皆大欢喜》中固然能看到许多对于美好爱情的祝愿,人类美好品质的称颂,但作者还是安排了杰奎斯这样一个“消极浪漫人物”来对美好事物和喜剧背后隐蔽的黑暗面进行探讨与思考。“浪漫”是美好事物的寄托之词,然而正是因为其美好,它也难以达成《皆大欢喜》这部作品描写的“浪漫”在逗乐了观众之余,不禁也让笔者深思:这种“浪漫”真的“切实际”吗?这种皆大欢喜的局面在当下社会都不一定能实现,且不说在莎士比亚所生活的时代。而若是笔者能在读完这部作品之后发出这样的疑问,那作家本人呢?想必答案是肯定的。作品利用“杰奎斯”这一消极的人物形象,笔者认为寓意即是要表达对充斥在作品中的“浪漫”的怀疑。杰奎斯忧郁的性格本身是“消极”的一方面,他与作品中其他人物的格格不入是“消极”的另一方面。通过这种作品喜剧色彩元素的增添,作家隐约间在表达浪漫的希望时也与消极的杰奎斯一同“说出”了自己的疑虑,说出了自己的不满与无奈,甚至无望,无法改变现实社会,只能寄希望于美好的愿景之中。这也许就是杰奎斯在这部作品里面的意义所在。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240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