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名作欣赏

论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论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王彩霞

摘要:自南宋以来,对辛弃疾的研究就愈来愈热,一般说来,南宋时期比较繁荣,元明时期衰落但没有废除,清代以后开始复兴,现代研究比较重视,1949年以后就更为广泛和深入,对辛弃疾的研究基本上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纯粹地从文学审美上分析其词的艺术性,二是透过人品分析词品,注重文学的教化作用。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旨在探讨辛词对意境的开拓,辛词对心灵世界的开拓,辛词对农村田园生活情趣的开拓三个角度解读作者对词境开拓的具体表现与特定意义。

关键词:辛弃疾 词境 心灵世界 农村生活

一、辛词对词的意境的开拓

(一)雄浑豪放的词风雄浑豪放是辛弃疾的主导风格。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雄浑豪放,上阕通过追忆古代的事迹,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之隋;下阕借古抒情,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境遇,体现了词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辛弃疾雄浑豪放的主导风格也可以从辛弃疾词的内容表现出来,如“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激昂措宕,不可一世”的胸怀和才气,“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等。在这些例子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不管是描写人物还是事物,也不管是描写饮酒还是作诗,辛弃疾常常是写得那样雄浑豪放,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震撼。

另外,还有一些被辛弃疾注明为“效花间体”“效介庵体”等,都有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和“转益多师”的意味,所以说辛弃疾的词以雄浑豪放为主导,风格也是多样的。

(二)耐人寻味的艺术意境意境就是艺术创造的艺术境界,情和景往往是每首词表达艺术意境,抒发个人感情不可缺少的,但是空洞的抒发感情就不太好。辛弃疾就喜欢借用多种方式烘托和渲染环境气氛,为人传颂不已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通篇几乎全是写景:滚滚东流的江水,连绵不断的青山,“行不得也”的鹧鸪声——所有这些,都成了词人塑造自我形象的艺术手段。这是写景,也是抒隋,情景浑然一体。

又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首词是写上元灯节的情景,上片写花灯的数目很多,东风不时地吹过,就好像是在放烟火,很美,豪华的马车在皎沽的月光下行走,在街上舞鱼舞龙,有很多穿着盛装的妇女,仪态很娇美,散发出很迷人的香气。最后一句是千古名句,表达了词人追求的意境,很有深意。

二、辛词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一)郁闷愤慨的人生感悟

由于辛弃疾不是生活在一个安定的社会里,所以他的满腔报国热情没有地方抒发,只好凭借诗词来表达,他把对人生的苦闷拓展到了人的心灵世界。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词的开头是由“醉”和“梦”领起全文,豪壮里带有一股悲凉的气氛,为结尾深深地埋下了伏笔。接下来寫战斗的场面,气势恢宏,让人精神焕发。最后一句从对往事豪情壮志的赞扬中回到冷峻残酷的现实生活中,对比很明显。

又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从这首词可以看出,从古到今历史上有多少兴亡的事,很忧愁,就好像滚滚不尽的长江水。当年年少的孙权能够占据东南,全天下的英雄有谁是孙权的对手呢?仅有曹操和刘备。那时曹操就说生下来的儿子像孙权就好了。全词有问有答,抒发了词人对当时朝廷的愤慨,要求奋发图强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还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发现了当时朝廷的很多弊端,并且提出了很多整改的方法,但腐败的朝廷,朝内当势小人们得道,纵有再多的能人志士,即使他到了垂暮的晚年,也终究扭转不过这垂败的社会风貌,所以辛词中就出现了很多讽刺社会黑暗和小人的词句。

(二)巧妙地借用典故辛弃疾经常爱借用古代的人物来表现自己。心中充满豪情壮志的时候,他把自己比喻成“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的女娲,到了老了没用的时候,他把自己比喻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廉颇,被人猜忌的时候,他痛恨“蛾眉曾有人妒”,把自己比喻成屈原。无论如何,他都擅长把情感寄托在古人身上以达到启发的作用。

辛弃疾喜欢连着用典。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韫英雄泪!”在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写自己登建康赏心亭,因为收复中原希望渺茫,内心的苦闷难以言喻,既然不被理解,报国无门怎么办呢?在下片,诗人连用数典,表达了他的理想、抱负和万般无奈的矛盾心情:“休说”三句用晋人张翰典、三国许汜典和东晋桓温典三个典故不仅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痛苦,同时也包含更深远的意义,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辛弃疾还喜欢反用前人典故。如《贺新郎·老大哪堪说》中:“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依: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词人首先质问投降派:“神州大陆,究竟还要分裂多久?”一边是山河破碎,待人收拾,另一边却在蹂躏人才,毫不顾惜;“千里空收骏骨”,白白地收买千里马的尸骨又有什么用?在这里用前人燕王以五百金买千里马尸骨的故事,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这样反用典故,增强了表现效果。

三、辛词对农村田园生活情趣的开拓

(一)热爱农村和大自然

由于辛弃疾在政治上壮志难酬,所以在归隐田园后也有另一番情趣,有些词反映了农村的生产劳动,如春耕、锄地、浣纱、织鸡笼等,同时也写出了这些劳动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农业大丰收的动人景象以及它给农民带来的喜悦。

辛弃疾在接近农村的同时,也饱览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因而在他的几十首词中从不同角度描绘祖国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和他热爱大自然、寄隋山水的思想感隋。

在辛弃疾看来,祖国的河山是一幅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他在不少的词中写道:“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以及“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不论是采石一带的长江,瓢泉的山水,福州的西湖,还是南剑州的双溪,上饶的灵山,等等,无一不写得壮丽雄伟,具有非凡的气势。

在赞美祖国大自然的同时,在不少词中也流露出词人寄情山水诗酒和逃避现实的思想。例如“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穷自乐,懒方闲,人间路窄酒杯宽”,再如“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沉灾!”这种寄情山水的思想,当然有浓厚的消极成分,但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词人在政治上备受压抑的不幸遭遇。

(二)描写个人闲适的心境辛弃疾的闲适词,如《鹧鸪天·戏题村舍》:“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归隐山林时所写,上片写景,成群结队的鸡鸭很晚了还没回家,茂盛的桑麻长得都超过了屋脊。这样的山野生活是“我”很羡慕的,这些村民吃饱了就别无他想。描绘出一幅怡然自乐的乡村风景图,下片写新的柳树旧的沙洲,以前的溪水改成了从这边流。这些村民都自己说在这里世代生儿育女,不是把女儿嫁给金家就是娶了周家的女兒作为媳妇。抒发了词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欣喜之情以及对现实政治的感慨。

再如辛弃疾的《沁园春》:“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这首词是词人闲居上饶西部时所作,全篇都在写景,灵山绵延不绝,好像万马掉头,山间的瀑布飞流而下,小桥横截,水珠倒溅,年老了闲居在家中,上天派“我”去核查十万柏松,住在风雨声中的很小的茅舍。几座山峰纷纷和“我”见面,就好像谢家的少年,风度翩翩坐着豪华的马车而来。词人觉得这壮观的景色雄壮娴雅,就好像在读司马相如的文章,这其中的乐趣真的是其乐无穷。

在辛弃疾的笔下,他的隐居生活不仅悠闲,而且可以自得其乐,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他在《满江红·山居即事:涧里说:“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而在《念奴娇·赋雨岩效朱希真体》词里又说:“并泉寻竹,和云种树,唤做真闲客。”也就是说,他在山水田园中,既获得了自由,又获得了快乐。为什么辛弃疾退隐之后觉得自己生活得悠闲自适而自得其乐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他“吾有志,在丘壑”,二是他“心闲”,三是他对政治、对世事有了清醒的认识。

辛弃疾的词在我国词史和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研究辛词对词境的开拓,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探究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以及辛词的重要价值。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243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