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名作欣赏

浅析我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国家形象演变

浅析我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国家形象演变

刘力钰

摘要:“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从中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我国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影视剧中的国家形象也各有不同。电影创作属于文化软实力的一种范畴,许多电影作品也参与到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中,更有成为构建国家形象的代表之作。影视作品能够体现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国家特质,或以史为鉴、警醒后人,或用来宣传新中国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崭新面貌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通过对能够反映各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影视作品的分析,试图揭示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变迁,以此来体现我国国力从衰弱到逐渐强大的这一过程。

关键词:影视作品 国家形象 历史题材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国家形象同时也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国家形象的构建和宣传,可以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因此,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国家的形象也愈发重要。国家形象从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国家的行为和各项成果等方面得以展示,我国的电影作品也是紧紧围绕这几类主题来对国家形象进行定位、塑造和传播的。国家形象意识的培育也极具重要性,一是对国家建设的实践具有积极作用,二是公民对国家形象的认识具有教育作用。只要人人牢固树立国家形象意识,人人参与到国家形象的建设中,中国才会以更强大的面貌立足于世界。

一、影视剧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象构建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签订,破坏了中国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逐渐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沦为西方经济的附庸,此后中国便一直处于被外国列强侵略的状态,经历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千余个。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是长期以来的积习,以政治事件作为历史演变的焦点与核心,强调了外来的侵略导致中国现代化的转型。此时的中国是满目疮痍的,割地赔款、国门紧闭、经济衰落,国家的落后使得人民也备受欺凌。电影《鸦片战争》是以鸦片战争为背景,尽量以客观的角度还原了战争爆发前的历史场景:英国人如何想方设法与清朝通商;在遭到林则徐虎门销烟后又如何使用军事力量使中国被迫打开国门;道光皇帝如何下定决心全面禁止鸦片,又是如何为了保留江山社稷而签下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电影将这一个个历史隋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透过这部影片让观众看到当时清政府的无能和无奈,一个落后衰败的朝廷,只能任人鱼肉、任人宰割,统治者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国土不被侵犯,许多国民也因长期吸食鸦片而变得面黄肌瘦、虚弱无力,这一时期的中国自上而下都是软弱的,电影中林则徐和道光皇帝的无奈与绝望、老百姓瘦弱无力的身影、香港被英侵略者掠夺等场景,将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屈辱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电影《火烧圆明园》电是以真实的“火烧圆明园”事件为背景,英法联军觊觎清朝已久,屡次派兵侵犯,咸丰皇帝则因胆小怕事而丢下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圆明园,携带众嫔妃逃到了热河行宫躲避,英法联军则是一把火将圆明园焚毁,大肆掠夺财物一百五十万件有余,而成丰皇帝对英法联军的暴行却不闻不问。圆明园有着“万园之园”之称,举世闻名,已然成为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样一个伟大的旷世建筑竟然因为皇帝的软弱无能而毁于一旦。影片中英法联军的士兵拿着火把将圆明园肆意烧毁,眼看着园中的字画、青铜器、各类文物宝藏被大火吞噬,这样的画面让人无比痛心。当一个国家强大时,这个国家的一草一木都容不得他人破坏,而当一个国家软弱时,即使再珍贵的宝物也能让敌人肆意践踏。国之衰落,令人院惜,也令人无奈。影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这段屈辱的历史,也将晚清时期腐朽、支离破碎的中国社会重新搬上荧幕,让观众牢记这段无比黑暗的历史,时刻铭记这惨痛的教训。

二、革命题材中的不屈民族意志

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影视剧始终是中国影视界不断创作的题材之一,這种题材展现出烽烟四起的战争场面和我国军人在势单力薄、没有先进武器装备的情况下仍然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反映这一时期的影片主要以当时不稳定的社会状况为背景,体现出抗战民族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通过此类影片也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引起了国人对民族存亡的思考。

反映革命战争年代意识形态的影片类型主要以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战争片、塑造英雄和模范的形象、鲜明的意识形态指向为主,也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非常写实的描绘,表现出当时人们对抗战英雄的崇拜,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大快人心以及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影片《上甘岭》为例,影片中从营长到连长,再到普通的士兵,无一不充满爱国的热情。一位普通的士兵在日记中写道:“只要我们八连一上阵地,就能把敌人打垮!”这些革命军人不怕牺牲,甚至是营长在战场上被敌人的炮弹炸瞎双眼时,心里也只想着如何指挥战斗,毫不在乎自己。这些革命军人的使命似乎只有捍卫祖国,为了战争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即使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影片《小兵张嘎》中,小嘎子出生在抗战年代,他从小就受到身边的革命战士影响,听他们讲打鬼子的故事,同时也帮助共产党战士完成了许多传递信息的任务。小嘎子的奶奶被鬼子迫害牺牲,于是他找到组织主动申请加入八路军,虽然他年纪小,但是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在一次又一次与鬼子的交战中,他表现出超出他年龄的勇敢,即使受了伤也丝毫不退缩,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侦查员。小兵张嘎代表了当时一代的爱国少年,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充满民族意识,同时又勇敢,不畏牺牲,在日本的侵华战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影片《金陵十三钗》以女性为题材,表现了在战乱年代我国普通妇女的爱国主义情怀,即使是妓女,在这样特殊的年代里也是心怀国家、心系他人的。影片中,十二位妓女牺牲自己的生命安全去替换女学生,让她们安全到达大使馆,影片给人的感觉是沉闷压抑的。在日军侵华时期,社会处处动荡不安,即使在洋人的租界也无法保障安全。在日军侵华的创伤记忆中,妇女们的命运总是凄惨的,但即便是面对这样的屈辱,我国妇女也毫不畏惧,牺牲自己保卫他人,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在当时的现实社会中,这样伟大的女性比比皆是,即使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即使面对生命的威胁和日军的凌辱,一样有着临危不惧的精神,她们团结一致,与日本侵略者誓死拼搏。

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的影视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无论是革命军人还是儿童,无论男女老少,每一个人都心系祖国,即使在战场上只有“小米加步枪”,他们也能化身为钢铁战士,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敌人的枪林弹雨。电影对于国家形象的传播更具隐蔽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艺术,以其画面的冲击和故事的趣味,在一定程度上更隐蔽其意识形态倾向,它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也是间接的,少了许多说教成分,让别国人们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处于战争中的中国社会,人们需要的正是这种斗志昂扬的精神,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给人们传递了这种精神,也给人们对战争胜利、国家太平的精神寄托,国家虽然遭受重创,但是国民仍有着强大的精神,支撑着自己在保家卫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当时的中国虽然是落后的,但是这些以革命战争为背景的影片却塑造出英勇无畏的强大的民族形象,即使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都不发达,人民的生存条件也十分艰苦,但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战斗英雄,他们为中华民族无私地奉献着自己。这类影片所塑造的国家形象也是坚强不屈的,我们爱好和平,但是当敌人对我们的国家进行侵略时,我们也丝毫不退缩,只为将敌人赶出我们的国土,保卫我们的家园。

三、和平年代对多彩社会生活的艺术写照

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到来,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全面发展,人民的生活也逐渐步入幸福安康。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主要展现了徘徊中的努力以及新起步、新探索的主题思想。电影作品的创作活力也逐渐增强,对英雄形象的刻畫也呈现出多样性,军人不光在战场上挥洒热血、为国效力,也像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脆弱柔情的一面,普通老百姓也在国家的帮扶和支持下过上了美好的生活,这一时期的中国,处处体现着朝气蓬勃的精神,处于一片祥和之中。以影片《凯旋在子夜》为例,影片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不再是一板一眼的战争英雄,而是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柔情。军人在军营中的生活也和普通人一样,他们也会嬉笑打闹,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会对自己心仪的人表达爱慕,谱写着自己的爱情故事。这部影视剧着眼于一代人的命运,通过对剧中主人公在战场上挥洒热血以及对生活中细腻的情感故事的描绘,反映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一代知青的现实生活,也表现出了他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军人不再是一个没有人情味的“战争机器”,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此类影片让军人的形象不再紧绷,他们终于得以释放自己的感情,在建设祖国的同时,也享受着自己的生活。

电影《十八个手印》讲述了安徽省凤阳县的县委书记陈开元,为了让农民脱贫致富,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他支持小岗村包产到户。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过去,小岗村是出了名的穷村,大部分村民都出门讨过饭,自从包产到户以来,小岗村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部影片也真实地反映出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我国人民实现脱贫致富的美好生活。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国门再次打开,经济也飞速发展,这部影片通过对小岗村村民一步步致富之路的刻画,展现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国家富裕了,人民安康了,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发展的热潮,一改往日衰败的形象。同时影片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让国人对改革开放更有信心,更加坚定对改革开放的决心,更积极地去贯彻落实每一项制度。

电影《百炼成钢》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为背景,讲述一个老牌钢厂——山钢在计划经济中逐渐丧失了市场竞争的能力,在政府的撮合下,地方企业红钢接手了这个死气沉沉的老钢厂,红钢副总引进先进技术,让山钢重新振作起来。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如何将一个即将倒闭的企业重新拯救,也着重表现了我国的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和创新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影片中充满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展现出我国钢铁工人不畏困难、努力进取的时代精神。影片中山钢的“起死回生”让观众看到经济的发展让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国家已经具备了保护地方企业的实力,给予国人更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历史过程。

这些影片塑造出来的中国形象是充满活力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也不断地接收着外来的新鲜事物,人们的思想也愈加开放。这一时期的中国开始逐渐走向强盛,不再被国外列强所欺凌和侵略,不再有内部斗争,通过此类电影作品也展现出我国的强盛,我国也本着友好的态度与其他国家进行交往,与他国睦邻友好、资源共享、共同繁荣,再次恢复到一个爱好和平的善良民族。此时的中国,如同早晨的朝阳,有着一个美好的明天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四、结语

国家形象的叙事和构建是表现在各个方面的,是多元化和立体的,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依旧任重而道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我国的电影作品也塑造着不同的人物形象,同时也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出了一个国家的形象。观众通过对这些影视作品的观赏,见证了中国由过去的衰落到逐渐强大的过程,国家的安康、人民的幸福都来之不易,而历史题材影视做品也在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意识的塑造中做出积极贡献。影视剧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是极具优势的,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这个国家的实力和现状,因此我们要有效利用影视剧的创作规律和传播手段,讲好中国故事,以此塑造、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246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