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芹
摘 要:《人再囧途之泰囧》人物角色语言风格与角色呼应、角色语言的幽默性、角色语言词汇的丰富性是语言显现的张力,为该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泰囧》 语言 张力 幽默
《人再囧途之泰囧》作为2010《人在囧途》的续集,凭借票房突破12亿的好成绩,一举坐上2012中国内地华语片票房冠军宝座。影片成功不是偶然的,秘诀何在?不少影人、评论家高度关注。于是,诸如档期、口碑、营销宣传、发行网络等客观因素及影片本体因素,围绕《泰囧》展开。遗憾的是,这些文章不是从商业运作就是从影片主题、艺术鉴赏方面分析。固然这些很关键,但还有一项被忽略了,可以说对影片成功有着重要意义——影片语言张力。电影是影像、声音和动作的统一体。角色语言即人物对话和独白是声音元素的最重要方面,最能直接展现人物特征、揭示故事情节。角色语言包括内容和形式:内容即说什么,形式即怎么说。只有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才能发挥角色语言最大作用。袁嘉提到台词属于电影符号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泰囧》诙谐、机智、幽默的影片类型,对角色语言依赖更不可低估。
一、角色语言语体风格与人物角色呼应
影片三位主角——徐峥饰演的徐朗、王宝强扮演的王宝、黄渤扮演的高博,是现实社会人物类型的影射。徐朗,中产白领。王宝,单纯、善良、快乐的进城民工。高博,中产白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徐朗与高博为同一公司竞争对手,分别以正面、反面两个形象出现。这三个人物代表了我国最广大的两类群体:一类以徐朗、高博为代表,外表光鲜、实际生活和心理压力巨大的中产阶级;一类以王宝为代表,有梦想、内心强大的草根阶层。
人物角色来自不同群体,语言自然有分别。普通话、方言和外语在本片的使用符合人物角色定位。徐朗、高博,有一定教育背景,长期生活在城市,讲普通话;走出国门,熟练运用外语(英语),日语、泰语也能说上几句。来自农村的王宝虽是个小老板,在城市生活也有些年头,但从小在农村生活,普通话虽然娴熟,依然乡音未改,而且方言词如“咋(你咋知道啊?)”之类不断;王宝也能说上几句英文,常见的社交用语如“sorry”“Im so sorry”“Thank you”之类,新词如“微博”“互粉”等之类也脱口而出。徐朗、高博和王宝语言不同的语体风格反映出不同的身份特征。诺曼曾说过:“话语实践在传统方式和创造性方式两方面都是建构性的:它有助于再造社会本身(社会身份、社会关系、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它也有助于改变社会。”《泰囧》人物角色语言不同的语体表达,含蓄地反映了城市人和农村人的身份差别,即透过影片角色语言就能准确定位角色身份。《泰囧》对人物角色语言选择尺度的把握是适当的。比如徐朗、高博不同语言的转换流畅自然,王宝方言词、新词、外语词与其普通话使用的比率适度。此外,王宝方言把握也很适中。一般说来,同一方言区,越偏僻的地方方言味越浓,距城市越近的地方方言味越淡;年长的方言味浓,年轻的方言味越淡。王宝年纪轻轻进城务工,方言味不浓不淡,没有特别生僻的方言词汇和句法结构,方言味也只在语词声调跟普通话的区别。影片语言既成功塑造了王宝这个人物角色形象,又使观众清楚地听懂并理解剧中人物对话。
二、角色语言的幽默性
喜剧影视作品除了画面图像提供视觉愉悦外,还通过声音提供听觉享受,幽默角色语言是喜剧作品必不可少的表达手段。《泰囧》角色语言的幽默性主要源于两方面:格赖斯合作原则的故意违背、语用预设的偏差。
(一)格赖斯合作原则的故意违背 格赖斯合作原则包含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即——数量准则:一是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质量准则:努力使你说的话是真实的。一是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二是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准则:要有关联。方式准则:要清楚明白。一是要避免晦涩;二是要避免歧义;三是要简练(避免囧嗦);四是井井有条。日常交际双方如果严格遵守四条准则,就可以达成高效的语言交际。人们出于各种需要,总是有意无意违背这些准则。幽默话语会话含义的产生就是通过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来实现的。
徐朗: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王宝:啊?
徐朗:你是观世音派下来折磨我的吗?
王宝:我是做葱油饼的。
数量准则要求话语信息定量,过多超出对方预料,过少不能传言达意,都影响高效的交际,又都可引发幽默。王宝“啊?”未能提供给徐朗足够话语信息,徐朗继续追问“你是观世音派下来折磨我的吗?”就在徐朗无奈之下的荒诞问话之后,王宝突然一语惊人:“我是卖葱油饼的。”故意违背数量准则,事先没有提供足够话语信息,误导王宝理解王朗问话的言下之意,表现有点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对答,含糊其辞以“啊”应对。误导成功后继以徐朗的追问,这时王宝足够量的话语信息,一方面违背关系准则,答非所问,令人无语;另一方面,填补对话缺失的话语信息,形成误解与正解的鲜明对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徐朗:这是人妖吗?
王宝:这不是,这是我女朋友。
徐朗:这是范冰冰啊!
王宝:对,范冰冰就是我女朋友。
“范冰冰就是我女朋友”是虚假不真实的,违背质量准则,滑稽可笑。
徐朗:我他妈要个授权书比西天取经还难!
徐朗用语夸张,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吹嘘,故意违背质量准则,打造喜剧气氛。
徐朗:这是哪儿?
王宝:泰国。
这是徐朗和王宝两人落魄到丛林时的一段对白。徐朗期待的回答是泰国哪个地方,王宝的回答却是“泰国”,显然答案不是徐朗想要的。答非所问,回答违背关系原则,产生幽默。
徐朗:你是不是该吃药了?
王宝:嘿,你咋知道啊?
徐朗對白有歧义。反问,表示你王宝脑子有病;是非问,要求对方回答“是”或“不是”。歧义只有具体语境消除。影片故意利用歧义性违背方式准则达到幽默效果。endprint
(二)語用预设的偏离 “语用预设”由Stalnaker
1970年提出,Stalnaker认为预设不仅是发话者本身相信的,而且发话者相信这一命题能够被受话者接受或认同。
王宝:你俩的事我已经都知道了。
高博:他咋什么都给你说。
王宝:这种事儿吧,你也不能只怪他一个人。我妈说了,一个巴掌拍不响。
高博:人生就像一盘棋,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不过这种事我早就习惯了。
王宝:你已经习惯啦?那就是你老婆有问题。
高博:关我老婆屁事。
王宝“你俩的事”预设为徐朗给高博戴绿帽子,高博预设为自己跟徐朗的工作竞争关系。王宝和高博对“事”预设缺乏共识,双方各自遵守自己对“事”的预设,传递自己的信息,造成理解对方信息不和谐。高博习惯的是与徐朗的竞争关系,王宝理解为高博习惯被戴绿帽子,所以会说“那就是你老婆有问题”。语用预设偏离表现在预设的共识性上,利用预设共识性偏离制造角色语言幽默性,喜味浓厚。
徐朗:到泰国来的目的?
王宝:你看,这就是我来泰国做的事儿。首先,我先去趟泰姬陵,然后再……
徐朗:大哥,大哥,泰姬陵在印度啊!
王宝提到去泰国的目的首先是去趟泰姬陵,这里预设泰姬陵在泰国,事实是泰姬陵在印度。王宝预设与事实不符,徐朗说明王宝预设的常识性错误后,使人忍俊不禁。语用预设偏离表现在预设的合适性上,通过错误的预设引起幽默效果。
徐朗:你把配方卖给我吧!
王宝:行啊!我的配方就是必须我亲自做,不能请人,不能速冻,必须得新鲜出炉。
徐朗预设只要有配方,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出优质产品。王宝配方“必须我亲自做”,取消了徐朗的预设,产生了不和谐,喜剧幽默由此发生。语用预设与某些话语信息出现矛盾,导致预设消失,即语用预设可撤销性的实现引起语言幽默。
三、角色语言词汇的丰富性
《泰囧》角色语言词汇丰富,既有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和行业语,又有熟语。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丰富的词汇增强了影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王宝:我刚在厕所发现一个特务!
现代汉语所说古语词包括一般的文言词和历史词。历史词表示历史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特务”是历史现象反映的古语词汇,在特定语境下彰显幽默性。
外来词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如“SPA、4G、微博、匹萨”。外来词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我国当前与世界接触交流频繁,也反映一定社会状态,所以拉近了影片与现实距离,使观众融入其中,感受影片带来的乐趣。
行业语,尤其科学术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取得全民性,丰富普通话词汇。如“手机植入病毒、GPS跟踪、4G”,手机通讯深入全民,这与当前社会状态一致。行业语反映了真实社会生活现状,观众心领神会。
熟语诸如“无功不受禄”“恭敬不如从命”“得饶人处且饶人”“人间自有真情在”“退一步,海阔天空”之类,既彰显语言的喜剧魅力,又增加影片文化内涵,彰显中华文化以小见大、博大精深。更有甚者,对熟语修辞化,用仿拟辞格新造熟语,既富有新意又趣味十足,既能产生讽刺性又具备幽默感。如徐朗“有其母必有其子”是对“有其父必有其子”的仿拟,讽刺与幽默卓然可见。
四、结语
《泰囧》人物角色语言与角色呼应、角色语言的幽默性、角色语言词汇的丰富性都是语言显现的张力,使得塑造的人物角色形象更加鲜活、营建的社会情境更加真实、角色语言本身的幽默性更富有表现力,有助于观众产生共鸣,这也是本部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孙秀娟.探析《人再囧途之泰囧》的成功密码[J].电影文学,2013(3).
[2] 柳罗.《泰囧》票房成功原因的数据化分析[J].电影艺术,2013(4).
[3] 何亮,贾云鹏.大众化电影的项目策划与类型创作——从《人再囧途之泰囧》说开去[J].电影艺术,2013(2).
[4] 王黑特.《人再囧途之泰囧》现象的审美文化思辨[J].当代电影,2013(2).
[5] 梁亚宁.以《泰囧》为例探讨电影创作的平民叙事[J].电影文学,2014(7).
[6] 袁嘉.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符号学解读[J].电影文学,2013(13).
[7] 诺曼·费尔克拉夫著.殷晓蓉译.话语和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8]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9] Stalnaker R.Pragmatics[J].Synthese,1970(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