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名作欣赏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吕村集村时间词语的使用情况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吕村集村时间词语的使用情况

张新颖

摘 要:本文依据社会语言学理论,以吕村集村时间词语为语料,通过调查问卷法,了解到吕村集村时间语词的使用情况,发现吕村集村方言时间词语正在发生着变化以及方言时间词语的变化是受到被调查者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语言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

关键词:吕村集村 时间词语 社会语言学

引 言

吕村集村,隶属于河南省安阳县,距离安阳市区约有26公里。既不屬于方言岛也不是多民族聚居的多语言地区。这里所用的安阳方言属于晋语的“邯新片获济小片”。

由于普通话在全国各地的普及与推广,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工作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等因素都催促着人们学习、掌握、运用普通话。这使得城市居民在语言运用上不论是语音还是词汇都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安阳市区的居民语言使用情况也不例外。赵青对安阳市区的方言入声舒化现象进行了调查,对新老派入声舒化的不同情况进行了描写、统计及规律总结,他认为“安阳市区方言古入声的舒化既具有晋语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在不同的年龄人群有不同的表现”。苏欣提到没有舌尖后音的安阳方言中有了舌尖后音的趋势,主要体现在青年人的口中;安阳方言中的入声舒化现象的不同也主要体现在新老派的使用不同;方言中的儿尾音也趋向于儿化音,主要是因为青年人受普通话的影响。方言拥有着自己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组成的完整语言体系。它的变化情况,不仅仅表现在语音上,还体现在词汇的使用情况上。从安阳方言的研究现状上看,有涉及词汇的研究,像《安阳方言词例释》(郭青萍,1986)、《安阳方言特色语气词研究》(张丽,2012)等。但这些词语方面的研究大多属于传统方言学范畴,并没有体现出安阳方言词语的使用变化情况。本文依据社会语言学理论,以吕村集村方言的时间名词为考察对象,展开对其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概况及样本构成

(一)调查内容设计

本次调查是在2017年1月到2月的寒假期间开展的。在调查语料方面,笔者从《老安阳话》中选出来了所有表示时间的语词,共45个。但这一调查中的语料是从这45个词语中选出9个典型的时间词语。由于这些词语在方言中并没有其本字,因此《老安阳话》这本书里记录下来的也都是同音字,分别为擦黑儿、倦忙、见天、立地、相才、阳儿、坐底儿、走马得、于今。针对这9个时间词语的使用情况,专门设计了封闭式的调查问卷,主要从知晓度(知道、不知道)、使用率(不用、偶尔会用、经常会用)以及使用者平常在表达某个意思时经常选用的词语这三个方面展开了调查。在调查对象的确立方面,考虑到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会使人们的语言和语言交际行为产生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这次语言调查中,区分了20岁以下、21岁至35岁、36岁至50岁、51岁至65岁、66岁及以上五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中的被调查者具有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尽量全面考虑到不同的受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二)样本构成

在这次调查中,共获取了有效样本20份,这20份调查样本的被调查者①基本情况为表1。

三、9个时间词语的使用现状

(一)时间词语的变化

统计数据表明,这9个方言时间词语已普遍发生变化(见表2)。在知晓率上,知道这些时间词语的人比不知道的人多,这说明这些词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还是能够听到的。在使用率上,经常用这些词语的人大体上比偶尔用的人少,而偶尔用这些时间词语的人大体上比不用的人少(除“走马得”),再结合换用其他词语率(不用率和偶尔用率之和)来看(见表3),这些词语在人们日常交际中的使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这些统计数据中还可以看到,知道率的大小依次为:擦黑儿、走马得(95%)>立地、相才(90%)>倦忙(75%)>阳儿(70%)>坐底儿(65%)>见天(60%)>于今(50%),换用率的大小依次为:见天、于今、阳儿(95%)>倦忙、立地、坐底儿(90%)>擦黑儿(85%)>相才(80%)>走马得(60%)。按照常理,知道率应与换用率成反比关系,7个时间词语大致上是符合这条规律的,但“立地”和“擦黑儿”这两个词语是打破常规的,这两个词语知道率高而换用率也高,尤其是“立地”更加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

(二)时间词语变化与年龄、受教育程度、语言能力有关

从表3和表4综合来看,年龄因素是影响这些方言词语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对比变化比例数据时,发现这9个时间词语的变化比例大体上是65岁以下的人比66岁以上的人高。从表3的经常被使用人数及表4的各个年龄组的变化人数、变化比例可以看出:这些词语大体上都是被66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经常使用,除了“相才”和“走马得”一词呈现了被多人经常使用及相对于其他词语在各个年龄组的变化比例低的情况。这种被多人使用而没有遵循老年人应该经常使用的规律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从表3可以看出,这两个词语的知道率是比较高的,分别为90%、95%,多人经常使用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根据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方言时间词语的使用变化与年龄有关。

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发生变化的这些词语在选择换用词语时,大都是采用的是普通话里的词语。表3中知道率与换用率不成反比关系的两个例外词“擦黑儿”和“立地”,它们的换用词语也分别为“傍黑儿”“马上”。虽然“傍黑儿”没有采用普通话时间词语,但它大概也是借鉴“傍晚”一词得来的。吕村集村方言中的时间词语普遍被普通话中的时间词语代替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呢?从介绍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表1中就可以看出,无业的只有两个,而这两名无业者还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余人的职业分别是外出打工者、工人、公司职员、学生、教师③、本地经商者。学生从小在学校学习普通话、教师在校要求用普通话教学,使得他们换用普通话时间词语是很自然的。外出打工者、工人、公司职员、本地经商者,他们的职业要求他们与外界人员打交道,为了更好地拉近与交谈者的距离以及更加顺利地与人沟通交流,他们不得不舍弃吕村集村方言,选用普通话。久而久之,在表达某一时间概念时,选用普通话词语是很正常的。因此,被调查者时间词语的换用与他们的职业有关。endprint

在对调查样本整理时,发现受教育程度因素对方言时间词语的变化有一定影响。表1清晰地呈现出被调查的20人中小学学历2人、初中学历10人④、高中学历3人、大中专及以上学历5人;这样看来学历低的人有8个(除去正上学的4名初中生,剩下的初中学历6名和小学学历2名),占总人数的40%,学历较高的人共有12个,占总人数的60%。再结合表5的描述:整体上看,大中专及以上学历的变化比例比小学学历的變化比例高(高中学历样本呈现的变化比例较低是因为3名高中学历人中有一名是老年人),这证明了学历高的人接触书面词语次数多,在日常谈话中会更倾向于选用书面词语,也就是说学历的高低影响着换用普通话时间词语比例的高低。但反过来看,低学历人中的初中学历人员为何也出现了换用时间词语比例高的情况呢?从表1语言能力那一栏,我们看到20名被调查者中17名会讲普通话,这8名低学历人中只有1名老年人不会说普通话。考虑到语言能力这一因素,学历低的人选用普通话时间词语的现象就可以得以解释,即会说普通话影响他们在日常谈话中无意识地借用普通话词汇。因此,总体上看,语言能力因素相对于受教育程度因素对时间词语变化的影响更大些。

综上所述,方言时间词语的变化是与年龄、语言能力、受教育程度这些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年龄因素,从统计结果中就可以看出66岁以上的老年人变化比例最低,其他年龄组的变化比例相对较高。其次是语言能力因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语言能力因素与受教育程度因素相比,语言能力因素对方言时间词语的变化有比较大的影响。语言能力提供了人们日常谈话中多使用普通话的可能性,从而影响方言时间词语的变化。最后是受教育程度因素,学历高的人接触的书面语次数多,普通话词语自然会成为他们口中的常用词语。

三、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某种语言或方言的价值和行为倾向。为进一步分析方言时间词语发生变化的原因,对调查者还进行了语言态度方面的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

从表6可以看出:在情感评价的选择上,觉得方言“好听、亲切”的人数相对较多,当加上选择“都一样”的人数时,选择方言和普通话的结果基本持平,看来情感方面的因素对时间词语变化的影响没起多大作用。但我们从功能评价这一方面看,结果显示选择普通话的最多。在被问到“你在教孩子说话时,你会选择普通话、方言还是普通话和方言?”这个问题时,只有1个老年人选择的是“方言”,4个人选择的是“都会”,15个人选择的是“普通话”。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密切相关,语言态度影响着语言使用、制约着语言的演变。大多数人认为普通话用处多,这势必使他们在日常谈话中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词汇,久而久之普通话的时间词语就会成为他们口中的常用词汇,自然会出现方言时间词语使用变化情况的出现。加上如果只教孩子普通话的情况发生并且持续下去的话,方言萎缩现象出现的概率就比较大。

结语

通过这次关于吕村集村方言时间词语的调查,发现这9个时间词语发生了普遍变化:有的词语知道率95%,但是已经发生了60%的变化率,像“走马得”。有的词语知道率90%、95%,但是在总样本中换用率为90%、85%,像“立地”“擦黑儿”。有的词语变化更大,50%的人已经不知道,只有年龄较大的人才知道,像“于今”,只有一个66岁以上的老年人会说,其他19个人完全不用。从这些统计数据中可以预测到:有些方言时间词语在方言中会逐渐消失。也许会觉得危言耸听,但在本次调查中对被调查者语言态度的调查结果可以佐证这一预测的可信性。语言的变化以及人们语言态度的形成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每一个语言变化都有其相应的社会原因。最主要的外在原因是普通话的推广,人们觉得普通话用处多,能满足他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要求。被调查者呈现的不同语言变异情况的内在原因是与他们的年龄、职业、语言能力及受教育程度的等因素有关的。本次调查显示:吕村集村时间词语变化的最主要的内在原因是被调查者的年龄因素、语言能力因素及受教育程度因素,其中,受教育程度相对于语言能力因素对时间词语变化的影响较小。

① 20位被调查者分别为:刘文田、张泰山、宋书芩、张士平(66岁—);张海民、刘玉荣、王青叶、宰漏只(51—65岁);张海平、张利霞、张海军、吴丽娜(36—50岁);程朋、程欣、张佳豪、张静云(21—35岁);张哲峰、郝志轩、宋志健、张衡(10—20岁)。

② 总数为每个年龄组总数4人。

③ 教师中包括一名退休教师。

④ 包括4名10—20岁的初中生。

⑤ 总数为每个学历的人数。

⑥ 为使表格具有整齐性,将教孩子说方言、普通话还是方言和普通话都会的“都会”归入“都一样”选项中。

参考文献:

[1] 安民编著.老安阳话[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1.

[2] 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 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 徐大明.语言变异与变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 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7] 徐大明等.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 侯精一.晋语的分区[J].方言,1986(4).

[2] 赵青.安阳市区中的方言入声舒化调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 苏欣.安阳方言语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4] 刘晨红.红寺堡回族中学生语言情况调查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253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