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名作欣赏

话剧《蒋公的面子》双时空叙事的艺术价值

话剧《蒋公的面子》双时空叙事的艺术价值

梁蓝飞

摘 要:2012年,南京大学文学院为庆祝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根据南京大学的校史编排了一部喜剧——《蒋公的面子》。该剧采用了双时空的叙事方法,以前后相隔24个年头的两个时间以及两个不同的地点,来回忆、还原三个教授在24年前有没有去吃饭。在双时空叙事的结构下,使得前后24年的两个时空形成了互文的关系,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人的性格得到了深入的挖掘和丰富。剧本原本是在探讨面子和里子孰轻孰重,但是在两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讨论面子、里子问题,而是上升到了作为文人或者作为一个人,如何坚守自我的问题。本文试从《蒋公的面子》的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来探析该话剧双时空叙事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叙事 情节 性格 主题

“戏剧就是把人的灵魂放在火上烤”,这是南京大学文学院吕效平教授的名言。南大建校110周年之际,吕效平教授与学生温方伊根据校史,创作了校园喜剧话剧《蒋公的面子》。该话剧以南京大学的校史为题材,讲了1943年蒋介石兼任南京大学校长时,邀请三位中文系教授赴宴的故事,将三位教授在面对权势时的态度“放在火上烤”,其复杂的心理活动被刻画得深刻生动。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1}这是戏剧的魅力所在。这部喜剧以一种理性的幽默将人无用的面子撕破,露出了赤条条的人性,给人以警醒和反省。

双时空的叙事方式,顾名思义,在不同的时空中围绕一个事件进行相关的叙述活动。使用双时空叙事方式的话剧有如英国的迈克·费雷泽的《歌本哈根》以及德拉布尔的《红王妃》等。话剧《蒋公的面子》同样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将戏剧时空划分为两个。两个时空主要围绕着三位教授时任道、夏小山、卞从周有没有去赴约蒋介石这件事情,但两个时空在话剧中担着不同的作用。第一个事件主要是三个年老的教授在回忆中争论当时有没有去吃饭。第二个事件主要是三个中年教授商量要不要给蒋介石面子去吃饭,是该话剧的主体部分。而在作者温方伊的手稿《写作〈蒋公的面子〉》和她的指导老师吕效平的《话剧〈蒋公的面子〉与上海》文章中提到的,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加入的第一个事件是为了“躲懒”,凑字数。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双时空的叙事方式成为这部话剧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一、互文的情节联系

话剧《蒋公的面子》在戏剧结构上采用了戏剧的四段法,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第一个事件将主体情节分了四个部分,前文已交待第一个事件主要是讲老年的三个教授在回忆自己当年有没有去吃蒋介石的饭,重庆事件主要讲中年的三位教授在讨论要不要去吃蒋介石的饭。而第一个事件的每一次出现都基本分布在该剧结构的每一个节点上。三个人一直在围绕着有没有赴宴这个话题来争论、推进对主事件的点点回忆,使得主体事件慢慢地清晰起来。两个时空的情节形成了一个互文关系,并引导观众接受戏剧的发展。“一点印象都没有?当时是在茶馆,我们讨论蒋介石请客的事。卞从周还随身带着请帖。”“我肯定没有参与。”“怎么没有?你想一想,二十四年也没那么长。”这是开场老年的夏小山和时任道的对话,二十四年前去茶馆干了什么,有人记得,有人不记得,于是开始争论。接着情节就直接跳到了二十四年前的主体事件当中,“你有收到帖子吗?”“什么帖子?”“蒋请客的帖子”。“收到了。”“去吗?”“呵呵,我去干什么?”这是中年的夏小山和时任道的对话,这一对话是两个人争论议题的情景再现,形成了两个时空的联系。并且在第一次的重庆事件中提到了“火腿烧豆腐”,豆腐是夏小山的最爱,卞从周拿蒋家宴席上的这道菜来诱劝夏小山同去赴宴。而在之后三个人也提到了“豆腐”,这既是对第一次重庆事件的衔接,同时又铺设了新的争论议题——二十四年前有没有这道菜。同时在此也提到了一个关键的话题“运书”,为后边的主体事件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也暴露了这出话剧的情节核所在。诸如此类的互文联系,在话剧的后半部分仍有体现。

二、丰富人物性格

人是戏剧中的主人公,在戏剧中,不是事件支配人,而是人支配事件。{2}这里的人是指人物的个性,也就是人物的性格。在戏剧中以人的主观意志使得行动事件合情合理。相反的,在这合情合理的事件中也可以反衬出人物的性格,甚至使之更丰富、更深刻。该话剧的人物主要是夏小山、卞从周、时任道,其性格鲜明而迥异。其中,时任道作为这三个人物的核心,其性格是多变的,并且在两个特殊的时空背景下,因为多变使之性格更丰富,更立体。

1943年的时任道,他是一个理想的激进的知识分子。在与卞从周辩论中国的学生要不要关心国家大事。他说:“中国的文化不仅是在书本里的,也是精神上的。若中国的人才都一心只读圣贤的古董,两耳不闻窗外的时事,那才是坏事。”另外在讨论政府的腐败问题时,他又愤世嫉俗地直言:“政治连民主自由都没有,还要它干什么?”他看不惯蒋介石的领导方式,看到与蒋介石有私交的卞从周走来,对夏小山说:“(走)不与这种人打交道。”在无法避开卞从周的时候,他又在言辞中明里暗里讽刺卞从周。他又是傲居自私的。卞从周说了买他的字,借钱给他救急,他抖擞着浑身的傲气说:“时任道一生饿死不向人借钱。”因为对蒋介石的偏见,他说他不可能与蒋介石坐在一起吃饭。但是为了自己的几本书,想方设法地让别人去帮他请求蒋介石。他认为这样他就不是欠蒋介石的人情,与蒋介石也不存在任何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这样己有所欲而故施于人,着实自私、不地道。中年的时任道是那么傲气、志高,但是之后他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把自己变成一个避事、怕事、胆小的人。夏小山问他有没有听见半夜里的闹声,有没出门看,他说:“我不敢,躲还来不及呢。”由此可见,在经历了环境的深刻变化,时任道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了人物性格深处的软弱性。

三、揭示与提升主题

话剧的剧目叫《蒋公的面子》,但是蒋公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而始终出现的是三位教授讨论要不要给蒋公面子去吃饭,而实际上是自己拿自己的面子和里子在作斗争。夏小山因为在学生面前夸下海口不承认蒋介石做中大校长,但是天生爱美食,又受到了美食的诱惑,为了维护自己的言行一致,而死撑着面子。卞从周是“识时务”的,愿意去赴蒋介石的筵席。但是与当权者交往甚密,作为文人,怕遭到同仁的轻视,引起党派之见,所以为了能被大家所“理解”就使出浑身解数,规劝他人一起去,以此来掩饰自己立场的“出格”。时任道是因为自己与蒋介石的个人恩怨以及政治观点的不同,在心理上抵触蒋介石。但是自己独爱书,自己的一批珍贵的图书遗落在桂林。战乱年代,无钱无权不能成事,只能依靠當权者蒋介石的力量把自己珍贵的图书运回重庆。于是千方百计地设套让别人去帮自己做这件事,愚昧地认为这样承人情的是别人,不是自己,这样自己就不会跟蒋介石攀上一点点联系。这部剧就是将人的私欲和面子放在火上烤,将人性中最丑陋和最隐晦的一面撕开了给人看,反复敲打人去思考到底是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这是《蒋公的面子》深刻的、直白的主题。

另外,由前文分析,其中之一的主人公时任道的性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重庆事件中他是激烈的,对时事是饱有看法的愤青。但是在之后的事件中,他却是胆小怕事甚至是避事的鼠辈。“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文人向来以高尚、洁净、坚定、执着为品格自持。但是作为文人的时任道在世事面前,他迷失了,屈服了,失去了自己作为一个文人该有的品格,甚至于作为一个独立人该有的精神坚守。变革可以改变人的思维,但是不可以改变人性。由时任道的性格变化,一方面揭示了社会对人本真的迫害摧残,另一方面也揭露了人性中存在的软弱面——在社会、生活变革中如何自持。这是该话剧的升华意义。

四、结语

双时空的叙事方法在戏剧叙事中是一种特殊的叙述方式。相对于在戏剧叙事中常用的“三一律”封闭式的叙事模式,在戏剧叙事的时间和空间调度的安排上有更大的深刻性和广延性。在话剧《蒋公的面子》的时间深刻性主要表现在时间流逝中,随着社会的变革,人物的性格随之变化,乃至于由此引申出来的对话剧主题的揭示与提升。该话剧的空间的广延性则主要表现在空间的自由切换,由此形成情节的互文性,进而推进情节向明晰发展。总之,双时空的叙事方式使得话剧《蒋公的面子》不管是在话剧结构、情节,还是主题上,都耐人寻味。

{1} 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俄〕别林斯基著,满涛译:《别林斯基选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参考文献:

[1] 温方伊.写作《蒋公的面子》[J].扬子江评论,2013(1).

[2] 吕效平.话剧《蒋公的面子》与上海[J].上海艺术评论,2016(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271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