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名作欣赏

王禹偁诗咏吴江

王禹偁诗咏吴江

徐静

摘 要:王禹偁被誉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这位著名的诗人曾任苏州长洲知县三年,写下诸多吴地山水诗篇。其中包括吟咏吴江的佳作,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赏读其吴江诗咏,不仅可以欣赏到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而且可以感受到王禹偁积极用世的政治理想与人生追求,领略到这位北宋初期诗文革新运动先驱清新旷远的诗词风格。

关键词:王禹偁 诗咏 吴江

王禹偁被誉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这位北宋著名的诗文家曾在苏州做官,任长洲(今苏州)知县三年(984—987),与苏州结下不解之缘。毫不夸张地说,苏州是王禹偁仕途早期展示才能、展翅腾飞的福地。

史书记载,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山东巨野人。七岁能诗,九岁能文,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登进士第,担任成武县(今属山东)主簿。翌年,以大理评事知苏州长洲县。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总体来看,王禹偁的仕途生涯十分坎坷。因其为人刚正,直言敢谏,因此屡遭贬谪,壮志难酬。不过,早期在苏州长洲县令任上却是一帆风顺收获颇丰。《宋史·王禹偁传》记曰:“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在王禹偁任长洲知县时,同年进士罗处约知吴县。他俩关系友好。面对吴地的名山秀水,两人仿效白居易、元稹当年任地方官时大量创作唱和诗章,互相赠答。在此期间,仅与太湖游览有关的唱和赞献之句,就写了一百多首。从内容上看,不外放情山水、流连光景。这一时期王禹偁与罗处约每日写诗唱酬,苏、杭等地多有传诵。两人的酬唱活动,给王禹偁赢得了进京做官的好机会。雍熙四年(987)八月,王、罗诗名传播京师,传到了宋太宗的耳中,太宗下令召他们赴京。次年正月,应中书省试,受到宋太宗的青睐,擢升右拾遗、直史馆,并赐绯衣。太宗还特地赐王禹偁文犀带以示荣宠。当然,王禹偁得以升迁,肯定不仅仅是诗文作得好,还与他在长洲任上的政绩大有关系。

雍熙元年(984),三十一岁的王禹偁被任命为苏州长洲知县。苏州是江南名城,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范成大《吴郡志》曰:“守郡者非名人不敢当。”自唐朝姑苏诗太守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后,苏州也成为文人名流愿意出任之地,向往游乐之境。长洲是历史上苏州地区的一个县,唐万岁通天元年(696)析吴县东部分置长洲县,与吴县同城而治,同属苏州管辖。虽然只是做一个小小的县令,不是担任郡守,但此次王禹偁携妻儿南行赴任,还是很有兴致的。正如王禹偁后来所言:“姑苏名邦,号为繁富,鱼酒甚美,俸禄甚优。”为此,诗人提笔写下一组诗,标题为《赴长洲县作》,共五首,其一诗云:“移任长洲县,扁舟兴有余。篷高时见月,棹稳不妨书。雨碧芦枝亚,霜红蓼穗疏。此行纡墨绶,不是为鲈鱼。”正值深秋时节,作者沿着运河南行,饶有兴致地独立船头,望着落红缤纷的江南景色,诗人仿佛感受到了人生的诗意,并且对自己的仕途憧憬满怀。

作为长洲县令,王禹偁是个好官,有循良之声。王禹偁到任后发现,经历唐末和五代的混乱,长洲县政和教化已经颓然。由于长期的军阀割据,豪富兼并,“田赋日重,民力甚虚;租调失期,流亡继踵”,因为田赋过重,民力虚耗,流亡现象日益严重。王禹偁到县后采取措施,笃于政务,归理典簿,重整县政,努力有所作为。到任两年后,情况开始好转。岁租转运和堤堰修筑等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狱讼案件减少了,岁赋完成得也很好,人们的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在长洲知县任上,王禹偁体恤民情,关心民生,雍熙三年(986)夏秋,长洲歉收,户部责成于郡,郡责成于县,催租逼调,“鞭笞之人日不下数百辈,菜色在面而血流于肤。读书为儒,胡宁忍此?因出吏部考功历,纳资于巨商,得钱一万七千缗,市白粲而代输之,始可免责。”以自己的考核功簿和前途为抵押替民请命,这样的官吏实在不多见。故而苏州沧浪亭内五百名贤祠画像赞说他“元之作宰,心切民依,代邑输粲,偁如己饥”。苏州虎丘建有“王翰林祠,祀宋长洲令王禹偁”。

在长洲任职三年,王禹偁饱览了吴地山水美景。公务之余,王禹偁常与友人登山临水探幽访胜,诗赋唱和,人多传诵。在苏州任官的几年中,“三年无异政,一箧有新词”,吟咏不断,多有佳篇,写过《游虎丘山寺》《真娘墓》《洞庭山》等诗篇。他对江南名城苏州十分热爱,眷恋之情溢于言表。这里选录几首王禹偁吟咏吴江的诗歌。

登临陡觉挹尘埃,时有清风飒满怀。

一条连古岸,玻璃万倾自天来。

寒光浩渺轻烟阔,绿玉参差远岫排。

南指闽山犹万里,远人归兴正无涯。

(《松江亭》)

中郎亭树据江乡,雅称诗翁赋醉章。

莼菜鲈鱼好时节,晚风斜日旧烟光。

一杯有味功名小,万事无心岁月长。

安得便抛尘网去,钓舟闲倚画栏旁。

(《无题》)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泛吴淞江》)

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

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精灵还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

(《再泛吴江》)

以上几首吟咏吴江的诗歌,内涵丰富,特色鲜明。

其一,描绘出吴江美丽的自然景色。清代徐崧、张大纯编撰的《百城烟水》记载:“吴江,即古之松江。……其地处震泽之委,一水国也。迨宋庆历间,始筑长堤而马路通,左江右湖,遂为一方形胜。名人过此者最多题咏。”吴江又名松江,既是河名也是地名。作为河流的吳江,也称松江或吴淞江,为太湖最大的支流。作为地名的吴江以前也称松江,汉代为松陵镇,属吴县。后梁开平三年(909)建县,县治设松陵,属苏州。吴江位于太湖、大运河等诸多水系的交汇处,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境内河港纵横,湖荡棋布,水韵吴江声名远播,凝聚了江南水乡之灵气。王禹偁是北宋初期著名诗人,他的诗风“独开有宋一代风气”。其早期的诗歌, 较多继承了白居易诗歌浅易晓畅的一面,形成了清新平易的诗风。山水自然已成为王禹偁仕宦生活中的知音。他发掘、欣赏自然的美,美的自然也赐予诗人美的眼光和情韵。他赞叹自然形态的奇妙组合,领悟客观物象的天然韵律,进入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创作了许多工致秀美的写景抒情诗。《松江亭》诗句平易自然,但气势雄伟。据《百城烟水》记载,松江亭在吴江县东江口,始建于唐朝。诗人登上松江亭远眺,顿时感到境界开阔,神清气爽,颇有点遗世独立的感觉。此诗形象地描绘出吴江水天一色、苍茫万倾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此境界的喜悦之情。《泛吴淞江》诗写作者孤舟泛江、自得其乐的情趣。“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这是一幅诗意浓郁的画面。茫茫江面上,飘荡着一叶小船,夕阳西下,点点胭红的光亮洒落到搭着稀疏蓬叶的小船里,船里诗人正在独自吟诗,好有诗意的一幅画面。更加可爱的是江面上的鹭鸶,它们不时地翘起一只脚,静静地单足站在船窗边,不时探头探脑窥视着小船里的诗人,似乎在聆听着诗人的吟诵。这首七绝遣词用字平易简淡,状物抒情活泼生动,朴素而饶有风韵,自然而颇见情趣。

其二,流露出出世与入世的纠结矛盾心态。来到著名隐士、被誉为“达士楷模”的张翰故乡,王禹偁难免会有“便抛尘网去,钓舟闲倚画栏旁”的念头,以享受“莼菜鲈鱼好时节”。然而,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又让他不能遗世独立,他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他期盼着在经邦济世的政治活动中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负。然而,有时候也会产生“张翰精灵还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的惭愧感。当然,王禹偁的主导思想还是关怀社会,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积极参加治国平天下的经世济民活动。因此,在长洲知县任上,他体恤民情,关心民生,在所做公文《上许殿丞论榷酒书》中,向上级官员陈述本县的赋税苛重,“无名之租息,比诸江北,其弊尤多”,反对又要以摊派酒稅的形式增加百姓的负担,希望能够减轻百姓的负担,“以兴利除害为己任”。在长洲任上所做的《对酒吟》中有这样两句:“男儿得志升青云,须教利泽施于民。”这正是他在长洲为官一任所抱定的宗旨,也是他整个仕途生涯一以贯之的信念。他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坚守正直、仁义的价值观。他是一位责任心强、勤政爱民的地方官,对孤独无靠的人们进行抚慰,受到千家万户百姓的爱戴。

其三,表现出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孤独焦虑。作者曾在《移任长洲县》其三中写道:“功名早晚成。”信心满满。其实,王禹偁的政治理想又岂是小小的县衙所能束缚的?他还希望自己能够有大用,他胸怀大志,希望实现兼济天下的抱负。他对仕途充满抱负,曾在《吾志》诗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然而,官场复杂,仕途艰难。来到苏州不久,诗人曾写过一首《言怀》诗:“宦途日日与心违,人事纷纷任是非。”这是官场的真实写照。仕途中,难免有违心之事,人事中也难免招来是非。这实属官场常态,并不奇怪。关键在于,王禹偁具有济世的雄心壮志,然而,希望何在?所以来到长洲三年后,在《长洲遣兴二首》其一感慨道:“七十浮生已半生,徒劳何日见功名。折腰米贱堪羞死,负郭田荒好力耕。庭鹤惯侵孤坐影,邻鸡应信夜吟声。年来更待贤良诏,咫尺松江未濯缨。”正是怀着这种焦虑心情,诗人经常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求精神安慰。《泛吴淞江》写诗人孤舟泛江,小船在江面上已经飘荡很久,仍然既无过江之意,也不急于返岸。诗人独自的吟诵声在暮霭降临的江面上显得格外清晰和孤寂,既无人唱和,也无人欣赏。由此可知,小船中除诗人外别无他人。诗人独自一人久久泛舟江上,“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二句写尽了诗人的孤独之感。能够理解我心意的恐怕也只有江面上的鹭鸶了。它们静静地伫立着,伴着诗人泛舟,使诗人忍不住要对着它们诉说衷肠。诗人的“意”是什么?他在想什么心事?诗人没有明说,不过从他的其他诗中不难得知,诗人的心事包括济世的政治抱负、官场的复杂、自身的孤独以及“七十浮生已半生,徒劳何日见功名”的焦虑等,耐人寻味。

王禹偁在吏吴期间还写过一首《点绛唇》词,并且是作者唯一的传世词作。词曰: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这首词语言清新朴实,风格清新旷远,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特色景观,抒发了作者积极用世的雄伟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参读此词,可进一步理解上述几首吟咏吴江的诗作。

词的开头,作者以北方人敏锐的感受捕捉到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突出了多云多雨这一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在蒙蒙的细雨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庄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冲天而飞。着墨不多,而生趣盎然,水乡泽国的特色风光跃然纸上。江南云雨,水村渔市,孤烟袅袅,如此富有诗情的秀美景色,使人感到别是一番风味。面对如此秀美的江南景色,作者为何心绪不展有恨有愁呢?这是因为作者深感自己像孤鸿一样漂泊在外,乡思如织;还因为自己平生的远大抱负没人知会,也无法实现。这是一首把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的词作,写出了江南的秀丽,又道出了江南的开阔;写出了眼前的景色,又道出了心中的惆怅和落寞。诗人爱这块江南佳丽地,爱这水乡泽国的秀美风光。然而,作者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所以当“征鸿”从“天际”掠过时,便自然联想到“平生事”,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他希望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以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禁不住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深长慨叹和遐想。

在宋初的词坛上,王禹偁的这首词作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均显得别具一格。宋初词作大多遣兴娱宾、柔靡无力。王禹偁的这首词借景抒情言志,借眼前平凡景物,抒写内心深切感慨,语言清新自然,格调沉郁而高旷,充分表达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政治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词境,其影响及于两宋词家。因此,王禹偁的这首《点绛唇》在词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272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