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的通用语言,是经过长久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共同语,随着近些年普通话的普及,有关于它的研究逐渐变得重要,然而大多数学者比较注重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往往忽略了其读音的魅力,本文将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修辞中的特征与表现形式入手分析其美感。
关键词:现代汉语 普通话 语音修辞 美感
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与团结力的根源,所以要让新世纪的青年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韵味,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韵美十分重要,分析与研究语音的修辞美,有助于培养他们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同时也有助于推动青少年学习运用它。
一、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声调之美
普通话是高级文化语言的沉淀与积累,其表达具备极强的美感与感染力。整体来看,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表形文字,英语就属于前者,只需要读者掌握读音规则,就能基本读出单词的音,甚至一些不认识的单词,比如:quaint [kwent](奇特的),implementation [mplmen'ten](贯彻,成就);而汉语属于后者,我们无法从字形中看出它的读音,所以我们不认识的字很少能读准,而有一些复杂少见的字,即便我们都记住过,也会忘记。比如:殳(shū)、丒(chǒu),而且汉语中还有许多同音字、多音字,使得读音更有一种神秘之美。
而不同于由字母组合的英语发音,汉字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句子是由不同的音节组合而成的。而這为诗歌、乐曲的齐整之美提供了条件。如: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诗字数相同,音节整齐,读来朗朗上口。此外,汉语具有声调美,每一个字都有声调,讲究平仄。现代汉语普通话共有四个音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差别很大,所以这种不同音调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区分度高,会有强烈的抑扬顿挫的表达效果,这是汉语独有的语音现象。比如一些词语:爱屋及乌、千锤百炼、工作人员、当前状况,等等。如诗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再如,苏轼所作的著名诗歌《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而英语中是没有如此明显的抑扬顿挫之感的,英语多是升调和降调之分。如《题西林壁》翻译为英语为:
Its like a range,/When you look at the mountain from the front./But its like a peak,/When you look at it sideways./The mountain shows its different features,/In different levels near and far./You dont know the real Lushan Mountaion,/Because you are in the mountain yourself.
这首充满韵味的诗歌翻译为英语则完全没有了这种美感,变得平淡白话。汉语的抑扬顿挫还表现为汉语中清辅音声母多,发音清脆响亮,浊辅音声母只有四个。而普通话中一个字是一个音节,并且一般只有一个辅音,在音节的开头充当声母。如果一个音节有两个辅音,必定是一个在音节开头充当声母,另一个在音节末尾充当韵尾,中间会有元音隔开。如此,普通话中的音节划分十分清楚,而且从听觉也能很明确的区分,所以读起来就会很有音律节奏感。普通话中轻重音也很分明,不同重音会使得同一句子产生不同的含义,这使得汉语神奇而具有吸引力。例如:
他明白你是正确的。(不知道别人明不明白你是正确的,但是他知道。)
他明白你是正确的。(他心里面清楚,你是正确的这件事。)
他明白你是正确的。(别人可能是错的,但是他知道你的对的。)
他明白你是正确的。(他知道你是对的,不是错误的。)
所以,人们为了正确表述自己的情感与观点,可能会把重音落在不同的音节上面,有时候也会重读某句话或者某几句,增大音量,起到强调作用。
上述是普通话中重音的效果,而在普通话中轻音也往往能起到区分的作用,比如:
老子是官二代。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
第一句中“老子”是自称,虽然是比较嚣张的一种表达,但是“子”是虚语素,所以“子”在这里是轻声读的,而第二句“子”是古代的尊称,不是虚语素,所以要读上声。
另外,韵母中元音占重要地位,音节里面可以没有辅音,但是一定要有元音。而且元音可以多达三个,如:怪(guai)。据语音学研究,元音是一种乐音,乐音是一种可以演唱的音,所以音乐性较强,给人以音乐的美感。
综上所述,普通话中的音节、声调使得汉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层次感,而轻声重读的对比则更加丰富了语音色彩,感染力强,而有关于汉语语音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音节与声调上,修辞也赋予了普通话以独特的音律美。
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修辞美
与语音有关的修辞主要有押韵、拟音、排比、对偶,顶真这几种,由于这些修辞的运用使得汉语普通话充满了节奏感,也有一种比较明显的音韵之美。
(一)押韵、拟音之美 韵的存在可追溯至上古时代,著名的祭祀《蜡辞》中就有“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因而,韵是同乐、歌同时代的产物,因为有韵才会有舞步与音乐的停顿,而押韵是在同一首诗或词或戏曲里使用同韵的字放置在句末,使得句子产生了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觉。而押韵的字都是放在句尾的,所以称之为“韵脚”。①比如:
疏雨才收淡净天(tian)。微云绽处月婵娟(juan)。
寒雁一声人正远(yuan)。添幽怨(yuan)。那堪往事思量遍(bian)。
谁道绸缪两意坚(jian)。水萍风絮不相缘(yuan)。
舞鉴鸾肠虚寸断(duan)。芳容变(bian),好将憔悴教伊见(jian)。
——杜世安《渔家傲》
这首诗就是押韵“an”,根据《广韵》所说,这里面“天”是平声先韵。“娟”属于平声仙韵,“远”属于声阮韵。整体读来,有一种娓娓道来之感,[a]发音时明亮而宽阔,表达感情充沛而浓厚,而加之[n]更添韵味,有种小桥流水、平添忧愁之感,柔美而缠绵。中间的“坚”“缘”表达出一种雄浑、宽阔之美感。诗歌中押韵的反复出现会使读者对下文充满期待,设置了悬念,韵的妙用还使得读者读诗之时有节奏有乐感。正如朱光潜先生认为的,韵在中国诗歌中最重要的功用是形成节奏②,而押韵也是比较灵活的,有的时候也可以中间换韵,因此,韵是构成诗词作品整体美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抒情达意上面看,汉语中的押韵不仅能够提高诗歌整体的音乐感,还能够帮助有效地组织诗歌,适当地安排韵会使得诗歌整体的艺术情感表达出来,读者也会借着韵来感受作品内在的丰富情感与作者的感受,以意味深长的声音感动人心,陶冶情操,使得读者充分享受汉语的魅力。总体来说,押韵的功效有以下四点:(1)韵字反复出现,前后呼应,会使得语言更加悦耳,节奏鲜明,充分体现汉语独有的音乐美感,使得人们获得听觉上的享受。(2)押韵会使得作品拥有整体性,诗歌自身联系加强,读者能够整体体会作品,以免分割。(3)韵律使得作品顺口悦耳,容易记忆,打动人心,激发人们吟诵的欲望。③
(二)排比、对偶之美 排比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形式,是用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形式排列出来,形成一种往来反复的音律感,如:“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王文杰《可爱的小鸟》)这四句排比,运用相同的音节并且反复,使得读者读来整齐划一,有音韵美感。而这种句式在文章中往往是出彩之处,深得人们喜爱。
对偶是汉语中另外一种常用修辞,结构相同、字数相等,音节匀称、排列严谨,而且词义与语义相连,比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种对偶工整、音节相同的诗歌,充分表达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语音的魅力,使得声音顿时充满了美感。
排比与对偶一方面能够使得文章具有形式上整齐划一的美感,读来朗朗上口,在文章中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这种句式也容易记忆传颂。
(三)顶真之美 顶真是在上句结尾和下句开头安排相同的音节,因而使得语句传承、上下连接的一种修辞方式。顶真分为连珠法、连环体,连珠法指的是有关句与句,d比如:“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橘子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而连环体是有关段与段的,就是一句话整体的重复与反复,如“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诗经》)。这种连环的用法承上启下,引人入胜,而且能够使人们看到之后的句子回忆起以前的句子,看到之后的句子忆起之前的句子,从而更加具有连贯性,读起来更具有气势与乐感。现代汉语中也经常出现这种表达:“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这种表达使得语音流转,文字连贯,颇有回环往复之美,条理清晰而且有对比,使得人们能够比较连贯地了解表达的含义。
三、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节奏美
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很有节奏的,所谓节奏,指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比如运动中的节奏,而相对的人的心理中也会产生节奏感,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未来宇宙的事物,没有一样是没有节奏的……宇宙内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死的,就因为都有一种节奏在里面流贯着。”⑤汉语中的节奏一般指的是语句中各音节的长短快慢,语句中的节奏由句中各意向群来组成,正如音乐中的拍子一样。语言中的节奏是语言的异同、轻重缓急、高低变化等相互配合并且交替出现的一种组合。
众所周知,诗人对于诗的节奏和韵律十分讲究,而且意义与音节之间的配合是诗歌生命的真谛,它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音乐,诗歌本就源于音乐,一般来说音樂只是形式的节奏,而缺乏语言的节奏,但是诗歌却两者兼具。诗歌总归是语言的艺术,所以音乐的表现一定是蕴含在语言或文字中的。与宣泄感情的音乐不同,语言的节奏主要来自人脑的“理解”机制,意义是主要的,而情绪情感是次要的,所以当意义表达完整的时候,声音会有所停顿,表达的意义有轻重缓急的时候,音调会自然随之改变。所以,诗歌语言节奏受理解和情感的影响是由于“义”的控制,是一种缘事而发的具体的思想情感,诗人依据“义”而产生语调,生出节奏,有乐感,所以诗常常成歌。这种状态下,节奏、语言、意义合为一体,如杜甫的《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xiao),行人弓箭各在腰(yao)。
耶娘妻子走相送(song),尘埃不见咸阳桥(qiao)。
牵衣顿足拦道哭(ku),哭声直上干云霄(xiao)。
……
这首诗总共有三段,第一段有六句。一直有韵,而之后第二段、三段皆有十四句,换了四次韵。整体上看,为了意义的表达,整首诗整齐,富有节奏,而且略有变化,而且各段都有起结,三合为一。
汉语中诗歌的节奏是依据汉语的特点构成的,它主要受两种因素影响:一是上文一直提到的“韵”,这种节奏可以将原本涣散的声音组织成一个整体,使得人们读的时候从前一句想到后一句,又从后一句回忆起前一句,所以与其他不重视押韵的语言不同,汉语是重视押韵的,因为汉语的语音长短轻重并不如此明显,所以要借助押韵来形成节奏;另一种是“顿”,就是音节的组合,通常是两个两个的音节组合在一起形成。顿,有人叫音步,顿的划分需要考虑音节的整齐与意义的完整。古代诗歌中,往往是四言每句两顿,五言每句三顿,七言每句四顿。
四、总结
学者与教育家往往重视语言的形体与意义,而少有注意到语音的魅力。现代汉语普通话独具声调、音节、韵律之美,本文通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声调之美、修辞美、节奏美三部分来分析汉语语音中蕴含的修辞美感。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充满语音魅力的一种语言,所以人们不仅要注重汉字的意义和外形,还要把握语言的语音美。
a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b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174页。
c陈向春:《吟诵与诗教》,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35页。
d马显彬:《现代汉字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60页。
e郭沫若:《文艺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29页。
作者:廖映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和普通话。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