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萍
关键词:宋玉 《高唐赋》 《神女赋》 高唐神女 巴巫文化 艺术特征
摘 要:楚辞是多元文化的结晶。宋玉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个楚辞大家。其作品《高唐赋》、《神女赋》有着浓厚的巴巫文化色彩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拟从文化和艺术角度来解读“高唐神女”的丰富意蕴。
学术界一般认为宋玉为楚国(今湖北宜城)人,与屈原同时而略晚。是屈原之后并求学于屈原,从事楚辞创作,从文学史上“屈宋”并举就足以说明宋玉作品的价值和地位。宋玉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赋十六篇(其篇目已不可考);《楚辞章句》有《招魂》和《九辩》;《文选》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古文苑》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 后世文学创作深受宋玉辞赋的影响,如“巫山云雨”成为了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诸如“曲高和寡”一类成语典故也为后世广泛使用。宋玉辞赋中有着浓厚的巴巫文化特色,其中尤以《高唐赋》与《神女赋》最为突出。“高唐神女”有着很强的历史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有说“高唐神女”的原型为炎帝女瑶姬,这是由《高唐赋》高唐神女的自白引证而来的。
王逸《楚辞章句》曰:“昔楚南郢之邑,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众神。”巫山一带是巫文化的发祥地,巫风更为昌盛。从“望高唐之观”得知,巫山高唐上建有神庙之类的建筑物即举行巫术仪式的场所,高唐观很可能就是先民们祈神祭神之神坛。高唐观必然会使宋玉在文化心理上受巴巫文化的影响。宋玉的“两赋”(《高唐赋》与《神女赋》)是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的姊妹篇,两篇赋均因宋玉与楚王登临高唐观所见、所感而成,内容都是写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爱情故事。《高唐赋》,主要写巫山地区大自然的景观,带有山水文学的性质;后篇《神女赋》则主要写传说中的神女,借神话写男女情思,具有爱情文学性质。《高唐赋》与《神女赋》浪漫主义气息浓烈,有着浓厚的巴巫文化意蕴。《高唐赋》和《神女赋》的创作,是三峡地区流传的神话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反映,在作品中所出现的峡中的地名巫山、高唐(观)、阳台和神话人物巫山神女便是佐证。“高唐神女”是以故事发生地作为神女的专名,这种命名方式在中外神话、文学作品、民间故事中常见。
宋玉是同楚襄王“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的。《高唐赋》中所描述的巫山山水风物,具有鲜明的巴巫文化特色。巫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奇伟,山水气势的险峻,生态尚处于原始状态的地理环境特征则成为宋玉创作的景物来源;巫山一带流传的古老神话给了他创作素材,赋予他神奇的想象;身受巴巫文化影响的作者,必然会在创作中对其进行自我诠释。据《巫山县志》所说:“巫山山脉矗立东南……大巴山山脉亘峙北部……七曜山山脉横亘中部……”“县境1500米以上的山峰33座”;“巫山山脉在本境北起巴雾河……向南西绵延,直达湖北咸丰;东入巴东,西进奉节。山脊海拔1500~2500米。”境内大巴山之“最高峰太平山,海拔2680米”。宋玉在《高唐赋》中说:“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对巫山的地理环境所作描写完全符合三峡巫山一带自然地理的客观实际。宋玉用酣畅的笔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描绘了三峡巫山一带的峻山险水、佳木芳草、珍禽异兽,以及方士云集于此地而进行的狩猎、祭神活动的宏大场景。用华美的辞章铺叙了巫山一带的地形地貌、雄奇的峰山、险峻的流水以及丰富的植物,动物资源等壮丽的大自然景观。“登巉岩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禾蓄水。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却会……水澹澹而盘纡兮,洪波淫淫之溶;奔扬涌而相击兮,云兴声之霈霈……”正是巫山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赋予他诗情画意。“磐石险峻,倾崎崖聩,岩岖参差,纵横相追……”赋中所展现出的巫山山势陡峭、峰高岩陡、谷幽涧深、沟壑纵横、气象万千,就是三峡中的巫山地区景色的再现。三峡之山林泉壤,乃宋玉文思之源泉。可见,正是巫山在地理环境上的特色赋予了宋玉辞赋中景色描写的变幻无端、雄奇壮阔。从而将巫山神奇浪漫的文学气息展现于世人面前。古今学者对《高唐赋》的艺术成就评价甚高,多认为此赋全面展示长江三峡自然景观极富独创性,堪称中国山水文学之祖。
《神女赋》接着《高唐赋》而来,是我国最早而又较完整地描写神女形象的篇章。“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宋玉跟着楚襄王游云梦,宋玉给楚襄王讲了巫山神女的故事,并为其作了《高唐赋》之后,《高唐赋》迟回荡漾之笔,牵惹了楚襄王对巫山神女的怀想之情,当夜楚襄王果然梦见神女。第二天楚襄王把他梦见的神女的形象描述给宋玉听,并叫宋玉再用赋把他梦中的情景描写一番。于是宋玉便创作了《高唐赋》的姊妹篇——《神女赋》,这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神秘美丽的巫山神女(据程地宇的考证《高唐赋》中所述神女实则就是巫山神女)才终于在作者笔下翩然而现。“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在《神女赋》中宋玉给我们描摹出了一位连毛嫱、西施都无法与之媲美的神女形象。那么神女的源头在哪?闻一多先生在其《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中提出高唐神女与涂山氏(传说禹在南方治水时所娶涂山女,禹遇涂山氏于涂山而娶之;禹在治理三峡时,与巫山神女相遇峡中,巫山神女授以“天书”助其疏凿三峡)同为一人的思考;学术界考证巫山神女即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巫山女神,也称巫山之女;据此,笔者认为:巫山神女是巴文化传说中的女神意象。巫山神女传说为天帝之女,一说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瑶姬(也写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在今四川、湖北两省边境,东北——西南走向,高1000余米)之阳,因而为神。巫山神女传说的来源便是巴人神女传奇,巴人崇鬼的巫风创造了巫山神女的故事,巫山神女的前身是“帝女”,瑶姬之名源于“茵草”,《山海经》指其名曰女尸,“女尸”即“尸女”,学者杨琳认为:“尸是代神受祭者,尸女就是社中的仕女,也就是巫儿。”袁枚《随园随笔·尸女》所说:“大概遇社会之日,则巫儿皆出,妖冶喧阗,故庄公往观,曹刿以为非礼,尸女即巫儿。”从《山海经》记载的原始神话中得知,帝女瑶姬是由“女尸”演变而来,而化为茵草的神女,实际上就是擅长用茵草施行巫术的女巫。由此而论,巫山神女是巴人在宗教仪式中创造出来的意象,而宋玉的创作正是受到了巴巫文化的影响。《神女赋》用细致的笔触,明丽的色彩,动静兼备的描写和富于情节性的构思,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一个鲜丽多姿,超尘绝世和情思绵绵的神女形象。
从《高唐赋》、《神女赋》中可看到,宋玉笔下的“高唐神女”是一个既美丽、端庄、自持而又不失温柔的女神。在她的身上可看到巫山朝云彩霞飘逸、变幻莫测的自然属性,又能看到其有一定教养的贵族女子所具有的典雅、庄重、贞洁的形象。作者在二赋中把三峡云雨变化的自然现象与民间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神女形象,奇艳的风流故事与瑰伟的巫峡风光结合在一起,令人意乱目迷、心荡神醉。
综上所述,在宋玉的辞赋创作中,巴巫文化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源远流长的巴巫文化对宋玉的辞赋创作起到了极大作用。无论是其间巴人诗情画意般的生活环境,还是巴巫文化传说中神秘奇特的意象、虚幻离奇的故事,都给宋玉的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宋玉的辞赋正是对巴巫文化神奇浪漫的文化特色在楚辞上所做的更深层次、更富文学气息的文人化的发挥。
《高唐赋》和《神女赋》中似真似幻的情节、雄奇壮观的自然景象、美丽多情的神女,在读者心中引发无穷的遐想。“高唐神女”成为我国古代诗赋中长盛不衰的原型意象,尤其是其中“云雨、巫山、高唐、阳台”等词,于两千多年来的诗、词、歌、赋、曲及话本、小说之中。
(责任编辑:古卫红)
2008年湖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湖北民族文艺与巴文化研究,编号2008y245;
2007年湖北省民宗委民族文化项目:古代巴文化与鄂西民族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0074;
2009年湖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鄂西民族文学的巴楚文化解读及其发展策略探讨,项目编号:2009
作者简介:黄 萍,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 刘亚虎:《楚辞与南方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2] 刘不朽:《三峡第一赋:宋玉〈高唐赋〉之文化诠释》,《中国三峡建设》,2003年第9期。
[3] 刘不朽:《宋玉〈神女赋〉解读——巫山神女传说之原型与演变》,《中国三峡建设》, 2003年第9期。
[4] 熊笃:《宋玉赋中巫山神女的文学史地位与影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5] 程地宇:《巫山神女:巴楚民族历史文化融合的结晶》,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