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名作欣赏

浅析神仙长生思想在汉代诗歌中的表现

浅析神仙长生思想在汉代诗歌中的表现

关键词:汉代诗歌 神仙 养生 祝寿

摘 要:汉代思想意识的主流是非理性的,这对当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含有神仙长生思想的诗歌。这些诗歌包括的内容有神仙思想、养生与保身思想及祝寿之辞,这些作品的大量出现反映着普遍追求长生、渴望延长寿命的社会心理。这些诗歌既是当时社会思潮的一个方面,又是汉代诗歌生命意识的集中体现,并与中国富有民族特色的祝寿传统有着重要的关系。

生命是弥足珍贵的,而有限和短暂更增加了其珍贵。将人类有限的个体生命与宇宙无际涯的时间相比,人悲哀地发现自己的渺小,对此感慨不已,这在文学作品中一直是一个永恒而普遍的主题。为了对抗生命的短暂,人们幻想出美妙而永恒的神仙世界,到了汉代,神仙思想大为流行,影响至于汉代诗歌,生命意识得到鲜明彰显,表现得较为集中,幻想仙界、追求长生以及注重养生、及时行乐的作品大大增加。笔者依据逯钦立所辑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对汉代诗歌中包含神仙、养生、保身思想与祝寿之辞的诗歌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证明这些诗歌既是当时社会思潮的一个方面,又是汉代诗歌生命意识的集中体现,并对中国富有民族特色的祝寿传统的形成有明显的作用。

一、汉代社会中的非理性主义表现

汉代思想意识的主流是非理性的,神仙思想和谶纬之学分别占据了两汉时期。“从意识形态方面来看,汉代社会是一个人与天、仙、神、鬼杂糅的社会,我们仅从《汉书》中的《郊祀志》、《天文志》、《五行志》就可以看到,所谓汉代政治,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致力于这种虚幻的人与天仙神鬼的关系。”①

汉代社会神仙思想的盛行和政治学术思想也密切相关。“西汉时期的官方意识形态为今文经学,东汉时期,谶纬曾一度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这两种官方意识形态使儒学理论与方技术数相结合,培养出大批方士化的儒生”②,而儒生方士化和方士儒生化都是社会上神仙思想主导地位的产物,都是非理性意识统治的社会的变异产物。

在非理性意识统治下的汉代社会,汉人普遍信仰神仙和长生之道,虽然这种信仰在现实世界危机频发,但是汉人总体上仍是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因此,汉代的生命意识常常体现在对生命长度的重视上,希望长寿延命的风气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皇帝的信奉和追捧及国家的祭祀,小到个人的命名。

以汉武帝为例来看。汉武帝对于汉帝国的强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是盛世国君的典范,然而,和他同时的司马迁在《史记·孝武本纪》中说他“尤敬鬼神之祀”③,从登基以后,一直在祭祀鬼神、到处封禅,屡屡听信术士不经之谈,发现那是弥天大谎后就斩杀术士,然后居然还会后悔,继续听信其他术士的妄言。因此,在后世文学作品中,汉武帝总是被塑造成执迷于寻求长生之道的可笑可叹之君主,这确实是源于他广延方术之士和屡屡被欺却始终深信不疑的执迷。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汉代社会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可以说和汉武帝的爱好关系极大。

比如从个人的命名来看,汉代开始出现“延年”、“延寿”、“千秋”的名字,且非常流行,其流行程度足以表明渴望延年益寿是当时社会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汉代最为著名的如:李延年、辛延年,典型的例子是张汤有三个孙子分别名为千秋、延寿、彭祖④。其他还有很多例子,仅汉代著于正史的就有韩延寿、甘延寿、许延寿、焦延寿、王延寿、田延年、张延年、严延年、杜延年、韩延年、孔延年、卜千秋、车千秋、田千秋、韩千秋等。

二、汉代神仙长生思想的诗歌之分类列举

信仰神仙追求长生的社会思潮,对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萧涤非先生将乐府诗析为幻想、说理、抒情、叙事四类,其中幻想类“盖指诸言游仙之作”⑤。从汉代诗歌中,笔者找出了21首明显含有神仙长生思想及祝寿之辞的诗歌。然而,其中内容比较复杂:有的诗歌内容是游仙、有的直接追求长生、有的讲如何养生或如何在社会中保身、有的则表现出对服食求仙的失望;还有不少诗歌,内容或无关于神仙长生之道,结尾却必附以祝寿之辞,已成为一种惯例,这也印证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现将这些诗歌列举如下:

1.表达神仙(或说游仙)思想的有:题为淮南王刘安的《八公操》、《吟叹曲·王子乔》、《长歌行·仙人骑白鹿》、《董逃行·吾欲上谒从高山》、《善哉行·淮南八公》、《瑟调曲·陇西行》、《艳歌·今日乐上乐》。

2.表达追求长生或保身思想的有:东方朔的《歌》、《引声歌》。

3.末尾附以祝寿之辞的有:《上之回》、《临高台》、《远如期》、王吉的《射乌辞》、白狼王唐 的《远夷乐德歌》、崔骃的《北巡赋》所系歌、《前缓声歌》、《古歌·上金殿》、《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霍将军歌》等。

4.表达求仙失望思想的诗歌:有《古诗十九首》第13首和《古诗十九首》第15首。

三、含有神仙、养生、保身思想与祝寿之辞的汉代诗歌统计分析

以上是依据内容对所选诗歌的分类,下表则根据

诗歌的作者情况,对其数量进行统计,并继以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表达神仙长生意识的诗歌主要集中在乐府诗歌中。现存的汉乐府诗,只有几十首,而其中表达神仙思想的就有7首,加上养生保身思想及包含祝寿之辞的则共有15首。乐府诗歌是汉代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而这15首诗歌无疑反映了汉代社会求仙与追求长生风气的流行,由此也可以想见,在汉代普通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不是对“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⑥这三不朽的追求,而是对生命长度和世俗享乐的追求。而且,在汉乐府中,没有一首诗歌表达对求仙的失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汉人对神仙世界的不懈追求和执著幻想。

其中《平调曲·长歌行》在表现神仙思想方面比较有代表性: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导我上太华,揽芝获赤幢。来到主人门,奉药一玉箱。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更黑,延年寿命长。

白鹿是仙人的坐骑,发短耳长是仙人的形象,太华即华山,是仙人的处所,芝即芝草,古人以为瑞草,服之可以成仙。诗中一个方士自称遇到神仙,获得芝草,现在带着仙药要献给“主人”,以使主人返老还童、延寿长生。这首乐府诗,描绘的正是当时方士兜售仙药的活动。

而《董逃行》中的方士也自称艰难地攀登高山,向仙人求取可以延命的仙药,而后奉给皇帝:“采取神药若木端,玉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服尔神药,莫不欢喜。陛下长生老寿,四面肃肃稽首。天神拥护左右,陛下长与天相保守。”这里既有献仙药又有祝寿之辞,诗歌带有浓厚的求仙意识。《王子乔》写仙人王子乔骑白鹿,云中遨游,遨游范围非常之广:“东游四海五岳上,过蓬莱紫云台。……玉女罗坐吹笛箫,嗟行圣人游八极。”这些都不是凡人所能及的,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对仙境的神往。《善哉行》的主题让人费解,历来有很多争议。清人沈德潜认为此诗“言来者难知,劝人及时行乐也。忽云求仙,忽云报恩,忽云结客,忽云饮酒,而仍终之以游仙,无伦无次,杳渺恍惚”⑦。尽管如此,从诗歌第二解和第六解中,可看出有明显的求仙意识,如“经历名山,芝草翩翩。仙人王乔,奉药一丸。……淮南八公,要道不烦。参驾六龙,游戏云端。”

《陇西行》和《艳歌》则是对凡人升仙之后所见到仙界的描绘,非常富于想象力,可说是汉代诗歌奇思妙想的一种表现:

邪径过空庐,好人常独居。卒得神仙道,上与天相扶。过谒王父母,乃在太山隅。离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揽辔为我御,将吾天上游。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伏趺。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

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清白各异樽,酒上玉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促令办麤饭,慎莫使稽留。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瑟调曲·陇西行》)

今日乐上乐,相从步云衢。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鲤鱼。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壶。南斗工鼓瑟,北斗吹笙竽。姮娥垂明珰,织女奉瑛琚。苍霞扬东讴,清风流西歈。垂露成帷幄,奔星扶轮舆。(《艳歌》)

《陇西行》前段和《乐府诗集》卷37中《步出夏门行》大致一样,《乐府诗集》言《陇西行》“一曰《步出夏门行》”,逯钦立认为“二调古辞亦原为一篇”。但是前后段意思很难联系起来,前面一段内容和《艳歌》内容接近,写凡人升仙所见仙界之美景,表达的都是对仙界的向往。而《艳歌》一曲,其想象力格外非凡:天公、河伯、青龙、白虎、南斗、北斗、姮娥、织女等,皆是天上神仙或灵物,他们此时一起出现,奉上美酒鲤鱼,鼓瑟吹笙,到处流荡着美妙的音乐声。

表达对长生求仙失望的诗歌在汉乐府民歌中还没有,而在汉代古诗中则崭露头角,如《古诗十九首》中的两首诗歌,都流露出对求仙的失望。

《古诗十九首》第13首: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此诗所表现的既有人生短暂死亡逼迫的紧张感,又有对求仙的失望,进而选择了美酒美服的享乐之路。

而《古诗十九首》第15首也是非常脍炙人口的名作: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死亡逼迫的强烈感受,对服食求仙不再抱有幻想,而采用享受人生、及时行乐的办法来充实短暂的人生,进而希望超越生命短促的紧张感。这表现了东汉末年的文人更深入地思考过生命问题,而不是盲从社会上对神仙长生顶礼膜拜的迷信潮流。这与汉乐府中的大量求仙诗形成了强烈对比。这两首诗是对社会上流行的非理性幻想的怀疑,是对理性的回归。相反的是,在汉乐府求仙诗中,对生命的态度是追求一种虚幻的长生,对仙界美好生活的详细描绘,流露出人们对此的真切向往和执着信念,这种生命信念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从来没有动摇过。不过即使在非理性思潮泛滥的时代,理性主义思想也会偶尔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末尾附以祝寿之辞的诗歌,在汉代也颇为常见,常见的祝寿词有:“令我主寿万年”、“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长笛续短笛,欲今皇帝陛下三千万”、“今日乐相乐,延年寿千霜”、“长笛续短笛,愿陛下保寿无极”、“愿主长寿,子孙昌炽”等,这些祝词大多与诗歌内容并无关系,也没有多少艺术性可言,甚至还影响了诗歌的完整性,成了多余的蛇足。这应该是在演唱即将结束时,被演唱者即兴添加进去,以表达祝福之意。作为一种现象,它反映出来的是当时颇为流行的祝寿习惯,以及当时普遍追求长生渴望延长寿命的社会心理。在《诗经》中,也有“万寿无疆”、“君子万年”之类的祝词,汉代诗歌中的祝词可以说是同样的性质,只是在《诗经》中的祝词,常常表示对某种道德价值的肯定,而在汉代更多是追求长生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在出土的汉代瓦当和汉代古镜上,有许多祝寿的文字,可与此相印证。龚自珍在《瓦录序》记所藏汉瓦当,说“其文字多哀丽伤心者”,“予所录五十有五,曰长生未央、曰长乐未央、曰长生无极、曰与

天无极、曰千秋万岁、曰与地无几、曰亿年无疆、曰永奉无疆……曰骀荡万年……曰延年益寿、曰延寿万岁……”⑧汉代的镜铭也有很多表达企慕长生、渴望延年的内容,如西汉铜镜有一镜铭曰:“镜气清明,服者君卿。延年益寿,安乐未央。”⑨还有“大乐富贵,得所好,千秋万岁,延年益寿”⑩。瓦当和古镜上的祝寿文字已经成为研究民俗的材料,反映出汉代普遍渴望延长寿命的社会心理,并已经在汉文化中逐渐凝固下来,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祝寿传统。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辛小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

① 钱志熙.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136.

② 王青.汉朝的本土宗教与神话[M].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25.

③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451.

④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648.

⑤ 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75.

⑥ 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979.

⑦ 沈德潜.古诗源[M].北京:中华书局,1963.75.

⑧ 龚自珍.龚定庵全集类编[M].北京:中国书店,1991.45-46.

⑨ 赵康民.陕西临潼博物馆新征集的青铜器[J].文物,1982,(9).88.

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265.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300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