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湘 王苏生
关键词:“白象” 神秘 诗意象征
摘 要:海明威许多短篇小说都是现象的写实描述和本质的象征呈现。他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全篇充满着诗意象征,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对真正神秘的敬意”。这既关涉海明威的世界观,也关涉海明威的艺术观。
海明威反对人们在他的小说《老人与海》里找象征。他认为老人就是老人,小孩就是小孩,大海就是大海,鲨鱼就是鲨鱼,没有什么象征。但对于把整个小说看成一个象征的观点,他却非常赞同。用海明威的这个态度来审视他的《白象似的群山》再合适不过了。乍一看,小说除了“白象似的群山”这句隐喻外,展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境——埃布罗河河谷阳光下两条铁轨之间的一个酒吧里,人物与景物根本没有什么象征含义;但如果把小说文本作为一个整体意象来看,其象征意味则非常浓烈。这对于理解这篇小说的主旨非常重要。
从小说文本来看,《白象似的群山》写的是西班牙一个小车站上一男一女两个人的谈话,谈话的中心或许是关涉流产手术(这是我们的猜测)。男的说:“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用空气一吸就行了……然后就一切都正常了。”女的则感到恐惧。虽然她终于同意了男人的要求,但情绪被那位男人无休止的争辩所破坏。她学着李尔王那一连串“不能,不能,不能……”的腔调乞求说:“我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别说了,行吗?”在这场谈话中,比较突出的是女的反复说了三次的“白象似的群山”。为什么群山在姑娘的眼里总是像白象一样?为什么姑娘会有这样的极端的主观类比?有人据此认为这是一篇具有道德倾向的小说,在文本背后隐含着反对“堕胎”的道德判断,即对姑娘的同情,对男人的谴责。因为从“白象”(white elephant)即“无用而累赘的东西”的语义可以转换为不受欢迎的婴儿的象征。甚至有人还确切地认为“这是根据对节制生育和‘不准年轻未婚妇女打胎的残酷法律的一项讨论而写的”①。如果从局部象征来理解,这种解读可能非常切题,“没有人说出‘堕胎二字,但堕胎的感觉——失落、困惑、发呆——渗入每个细微的、讲究风格的动作和字里行间。”②但如果把整个作品作为一个象征来看,这种解读就显得牵强。因为隐藏在这个文本背后的意义很难有确切的判断,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多义性,可谓“神秘”弥漫:两个男女行踪很神秘(哪里来哪里去不知道);身份很神秘(已婚未婚不知道);性格很神秘(虚伪自私还是敏感软弱、诗意细腻还是任性造作不知道);结果很神秘(他们做没做手术、最终相爱还是分开不知道)等等。虽然他们之间的交流没有障碍,互相都明白各自的意思,每句话都清清楚楚,但把他们这些谈话组合起来,则充满了未知,充满了不确定,充满了隐喻。这就是诗意象征。
诗意象征与一般象征的不同就在于“神秘”。象征最原始的作用就是用分成两半的陶片来正确地相认。在古希腊,“一位好客的主人给他的客人一块所谓‘招待的瓷砖,也就是说,客人把它打成碎片,留下相同的一半而把另一半给主人,以便在三十年或五十年之后,这位客人的后代又来到这家时,双方把两半拼成一个整体而相认。古代的通行证:这就是象征的原始的专门含义。它是人们凭借它把某人当作故旧来相认的东西。”③虽然它后来演变成一个逻辑学、数学、语义学、符号学、宗教学、认识论和文学术语,但用“某一事物代表、表示别的事物”④的指代和确认功能并没有改变。修辞象征也是如此,即特别强调用形象化的词语来表达难以表达的抽象意义,使意义的表现有一个完满清晰的感性形式。但诗意象征则不同。“这个词在文学上的用法已越来越从纯粹的符号或寓言的意义上分离出来,变成一个包含意象和隐喻意义的词,一个‘具体有形的世界的代用语,一个所有艺术的基本手段的名字。”⑤“象征……只有当其含纳的意义不可穷尽时,只有当其蕴借的延伸不被局限时,只有当其触角渗透到它自身隐在奥秘之深层时,它才是真正的象征;只有当凭藉暗示传导和感染召唤,把某种不可言传不可声达的东西引发出来,把某种为外在的词语无法等值表达出来的东西显示出来,它才是真正的象征。象征具有多面性多义性并且其最后的深层意义总是模糊的。”⑥这就是诗意象征本质的界定。虽然它也是对抽象的、某些难以言传的意义的表达,但这种表达是多义的、不确定的,“神秘”的。它把人的生命本身与现实世界和文化历史统摄起来,通过整体意象唤起读者某种未知的、寓意深远的想象和领悟,从而把他们引向更具韵味、更富吸引力的境界。海明威许多短篇小说都是现象的写实描述和本质的象征呈现的统一,正如马尔克斯所说:“他的短篇小说的精华使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即作品中省去了一些东西,确切地说来,这正使作品富于神秘优雅之感。”⑦《白象似的群山》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对真正神秘的敬意”。
“对真正神秘的敬意”,关涉海明威的世界观。在传统的眼里,世界在万有引力(以前是上帝)的作用下是具有完美的规律和秩序的,它是统一的、整体的、因果的,欧几里得、牛顿和达尔文等理论是这种规律的经典表述。但相对论、量子力学、非欧几里得动摇了这个基础。统一的、整体的、因果的世界观被非统一的、否定的、概率的世界观所替代,人们从客观规律走向自我唯一,从因果必然走向概率偶然。必然的自由愈是清晰地展现在现代人面前,现代人就愈感到其中的荒诞和神秘。客观规律可以说明发生车祸却永远也不能说明为什么偏偏是“我”?因果必然可以说明人诞生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却永远也不能说明为什么偏偏是“我”?这种虚无主义的时代精神,必然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又非常喜欢叔本华、尼采和萨特哲学思想的作家身上引起共鸣。在海明威看来,在浩瀚的宇宙中,人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人的价值飘忽不定,人生无家可归,永远是一个未知数,它来自乌有,去向虚无。”⑧因此,选择一个小车站,一对充满未知的男女,一个无头无尾的片断,不仅展示了飘忽不定人类的象征,更重要的是传达了这背后敬畏感的隐含之意。
“对真正神秘的敬意”,也关涉海明威的艺术观。他认为文字表达的只是八分之一,八分之七在文字之下,就像一座海上冰山一样。这种“冰山理论”表现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上,就是他大都选择一个现实横切面,并且不做确定的认知和判断,而只是原生态地呈现出来,留有许多空白和“不定点”,既显示出生活的复杂、丰富和多义,又使人感到含蓄、简洁、言有尽而意无穷。《白象似的群山》就突出表现在限制性叙事视角和“零度”结尾的选择上。作家就像一个实地拍录的摄像师,恰巧碰见一对等车的男女,就拍录下他们的谈话。作家和读者知道的东西一样,比小说中人物知道的东西要少,这是限制性叙事视角,与传统的全知性叙事视角有本质的区别。结尾也很特别,是“不是结尾”的结尾,把读者搁在了半空,使之非常茫然。有人把这种艺术处理称之为“情境化”写作,即处于一定写作环境中并被动地接受其影响,如处于寒冷冬天,他的故事就发生在冬天;碰见一个“头发黑得像乌鸦的翅膀”的女孩,他的故事里就有了这样的女孩;与一个刚刚流产的妇女聊了几句,就有了写流产的创作意图等等。⑨我们认为海明威的写作完全不是这样的情境化。实际上,在表层之下,潜藏着作家的独特的刻意,有人称为“省略的艺术”。这种“省略”的刻意与他对世界的看法密切相关,他对生活的取舍,不取决于眼睛,而取决于大脑,取决于大脑中经验的处理和把握。这是“经验的省略”。具体到《白象似的群山》中就是敞开和遮蔽巧妙运用。如限制性视角让“手术的谈话”成为焦点,仿佛让人感到这正
是一个道德判断,这是敞开的;敞开就意味着一些
东西被遮蔽的,“什么手术”、“白象似的群山”、“我
什么人都不要,只要你一个。随便什么别的人我都不要……”等等都是遮蔽。再如,“零度”结尾遮蔽了过去、现在和将来,却敞开了在文本之下隐藏着的真正的神秘感。这些敞开和遮蔽,最恰当地体现了作家“对真正神秘的敬意”的创作企图。
可以说,《白象似的群山》就是“对真正神秘的敬意”的诗意象征。站在车站上的人就像在人生车站上,他们看周围世界就像审视浩瀚的宇宙,他们眼中的“白象似的群山”就是不可知的“神秘”。海明威达到了目的,因此,《白象似的群山》成为“海明威的作品中最难以捉摸的小说”⑩。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孟 湘,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威海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王苏生,威海职业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比较。
①⑩ 杰弗里·迈耶斯.海明威传[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193-194.134.
②⑦ 吕同六.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下)[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467.468.
③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北京:三联书店,1991.51.
④ 韦勒克.文学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4.203.
⑤ 杨柳.花非花——象征主义诗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113.
⑥ 转引自周启超.俄国象征派文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83.
⑧ 包华富.海明威笔下的世界和存在主义[J].求索,1986.6.
⑨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M].北京:三联书店,200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