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名作欣赏

《与秦桧之书》的婉拒艺术

《与秦桧之书》的婉拒艺术

宁淑华

关键词:胡宏 婉拒艺术

摘 要:南宋理学家胡宏一生以立身行道自守,对秦桧和议投降政策极端痛恨,对于秦桧援引做官的笼络答书拒绝,表现了很高的婉拒艺术。

胡宏(1105-1161),字仁仲,福建崇安人,南宋著名理学家,终身不事科举,以弘扬道学为己任,“道学衰微,风教大颓,吾徒当以死自担。”①游学讲道于衡山之下二十余年,创立了与朱熹理本论、陆象山心本论鼎足而三的性本论,从而奠定了湖湘学派的理论体系,“绍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作《知言》,东莱以为有过于《正蒙》,卒开湖湘学统。”②其文学成就也很高,有存世诗文集《五峰集》。今从其书信《与秦桧之书》可见一斑。

此文写于绍兴十七年(1147),其背景与秦桧和胡家的深刻渊源相关。胡宏之父胡安国为南宋著名经学家,一方面以治《春秋》深得高宗敬重,另一方面以行道义、秉气节为世所称道,“安国强学力行,以圣人为标的,志于康济时艰。……故渡江以来,儒者进退合义,以安国、尹为称首。”③这样的胡安国恰对秦桧有举荐之恩。据《宋史·秦桧传》:“盖安国尝问人材于游酢,酢以桧为言,且比之荀文若。故安国力言桧贤于张浚诸人,桧亦力引安国。……桧再相误国,安国已死矣。”④朱熹对此也曾有详细解释:“秦尝为密教。翟公巽知密,荐试宏词。游定夫过密,与之同饭于翟,奇之。后康侯问人才于定夫,首于秦为对。云其人类文若,又云无事不会。京城破,金欲立张邦昌,执政而下无敢有异议,唯秦抗论以为不可。康侯益义之,力言于张德远(张浚)诸公之前。后秦自北归,与闻国政,康侯属望犹切,尝有书疏往还,讲论国政。康侯有词掖讲筵之召,秦荐之也。然其雅意坚不欲就,是时已窥见其隐微一二,有难处,故以老病辞。至后来秦做出大疏脱,则康侯已谢世矣。”⑤根据史载,秦桧胡安国相交的详细情形如下:秦桧于建炎四年(1130)十月归宋,十一月便拜为吏部尚书;绍兴元年(1131年)十月,胡安国接受秦桧推荐,出任中书舍人兼侍读;绍兴二年(1132年)二月秦桧拜为参知政事,胡安国与友人信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因为胡安国认为秦桧“归自虏中,若得执政,必可大观”⑥。同年,胡安国以秦桧“党魁”被罢职,“桧初欲倾颐浩,引一时名贤如安国、焘、瑀辈布列清要。颐浩问去桧之术于席益,益曰:‘目为党可也。今党魁胡安国在琐闼,宜先去之。”⑦对此,秦桧“三上章乞留,不报,遂解相印而去”⑧。二人关系亲厚于此可见。胡安国有三子胡寅、胡宏、胡宁,胡安国生前(1138年)只有胡寅为官,秦桧第二次为相(1138年)后也对胡寅多加援引,但胡寅以主张抗金、反对和议而名世,“当今之事莫大于夷狄之怨也,欲纾此怨,必殄此仇。”⑨因反对秦桧和议卖国的政策,胡寅于绍兴十七年(1147年)告老致仕。在此情况下,注重援引故家子弟的秦桧将目光投向了未曾做官的胡宏、胡宁兄弟,据《宋史·胡宏传》“宏初以荫补右承务郎,不调。秦桧当国,贻书其兄寅,问二弟何不通书,意欲用之”⑩,即想援引胡宏、胡宁兄弟做官。胡宏虽终身不仕,但湖湘学派素以经世致用为学术特色,胡宏更是写了大量的文章抨击时政,如《上光尧皇帝书》《中兴业》等政论以及《与陈应之书》《与樊茂实书》《与汪圣锡书》《与沈元简书》《与向伯元书》《与丁提刑书》《与黄继道书》等书信议论指斥国事。而这些注目时政的文章中,一个基本的态度便是主张坚决抗金,反对和议卖国:“窃谓今日之事,名与实反,言与事乖,忘仇而曰爱民,降敌而曰和戎,方衰而曰中兴……鉴观前代,揆今日之事,愚实寒心,中夜抚膺,慨然兴叹。”{11}秦桧正是绍兴年间和议卖国之政策的魁首。故此,面对秦桧欲援引以做官的橄榄枝,胡宏的态度自不用说。

该文深得婉拒之三昧,寓严正于委婉之中,表现了胡宏立身行道的高洁的精神操守。全文{12}可分为三大部分,分别运用了三种婉拒艺术。

第一部分:高调地婉拒做官

胡宏擅用对比手法,先用寥寥数语,总结士大夫追求富贵的世相常态,“稽诸数千年间,士大夫颠冥于富贵、醉生而梦死者,无世无之,何啻百亿。”随后轻轻一转,加以轻蔑地否定,“虽当时足以快胸臆,耀妻子,曾不旋踵而身名俱灭。某志学以来,所不愿也。”然后浓墨重彩地描绘一杰然自立、浩气充塞天地的大丈夫形象,“至于杰然自立,志气充塞天地,临大节而不可夺,有道德足以赞时,有事业足以拨乱,进退自得,风不能靡,波不能流,身虽死矣,而凛凛然长有生气,如在人间者,是真可谓大丈夫矣。”凛凛然跃于纸上的大丈夫形象,在中国文化史上堪与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比肩而二。胡宏虽不以文名,也无意于为文,但形于文字的形象却足以光照千秋。究其原因,乃是真性情的流露。此大丈夫形象是胡宏一生立身行事的准则,也是胡宏人格的真实写照,恰如欧阳修所言:“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13}

此一段文字对于秦桧汲引做官一事,一毫不涉,但作者拒绝的态度已力透纸外,对“士大夫颠冥于富贵”的断然轻蔑否定,对守正持节的大丈夫的无尚推崇向往,无一字拒绝,但犹如指着秃子骂和尚,已足以使秦桧心惊胆丧矣!不言拒而实严拒之,胡宏深得委婉之三昧。更令人赞叹的是,作者在上面扬眉瞬目的严正之后,又俯首低眉,以心折神往的语气写道:“业当从事于斯(即大丈夫),不敢半途而废。”仍是半字不涉拒官,堪称神化之笔,寓严正于委婉之中。

第二部分:低调地婉拒做官

“先人即世,忽已十载。惟是,布衣藜杖,寻壑经丘,劝课农桑,以供衣食;不如是,则啼饥号寒,且无以供粢盛,奉祭祀,将飘零惨淡,无以成其志矣。积忧思,与勤苦,而齿落发白,夙兴冠栉,引镜自窥,颜色枯槁,形容憔悴,身之穷困,如此足矣。”惨淡的人生意味,扑面而来。没有任何修饰,也无意掩饰,窘困之极,似有乞怜之意。但下文笔锋突转,“去年复哭子,而今年又丧妇,自嗟薄命,益不敢有意荣进。”困境益深,志气益坚,“不敢荣进”为辞,不愿荣进为心,这是低调的婉拒。窘困只在于“成其志”,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了最好的注脚和践履。

第三部分:反面婉拒做官:以求官而拒官

“昔孔子成人之美,今相公丈曲敦故旧,欲先人身后不即衰落,将使某兄弟各遂其志,愿人以所长表见于世,此诚莫大之德。”终于点出秦桧汲引故旧之事,深表感谢,让人误以为领情,但第一句已预设伏笔或圈套。孔子者,世所公认之圣人也,有成人之美,但没有成人之丑。“若用不以其才,则丑拙陈露,非所以成其美矣。”这里,“用不以其才”则非孔子成人之美,预设了秦桧援引胡宏的方向——成人之美,为下文作者的求官设立了前提。“长沙湘西岳麓山书院元是赐额,祖宗时尝命山长主之,今基址皆在,湘山负其背,文水萦其前,静深清旷,真士子修习精庐之地也。至道二年,潭守李允则修而广之,乞降书史以厚民风。天圣八年,漕臣黄总奏乞特授山长进士孙胄一官,当时皆从之。”岳麓书院的官方历史一一道来,似有繁琐枯燥之嫌,但作者用意即在其中,那就是岳麓书院山长虽是清苦一职,而且地位低微,却是一个宋代朝廷承认的不折不扣的官,为下文作者求山长一职做足了铺垫。“今若令潭守与漕臣兴复旧区,重赐院宇,以某有继述其先人之志,特命为山长,依州县监当官,给以廪禄,于以表朝廷崇儒广教之美。凡学舍诸生,不乐近城市愿居山间者,并听之。俾舒卷数百千年之文,行思坐诵,精一于斯,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庶几愚而能明,柔而能强,可以继古人之后尘,而为方来之先觉矣。”走了长长的路,终于到了尽头:乞求一官——岳麓书院山长,若依所请,则为成人之美,胡某感激不尽。但秦桧真会成人之美吗?不会,也确实没有。背后原因即在文字之中。前面高调的婉拒已暗含指着秃子骂和尚的讥讽,胡宏对汲汲于富贵者的轻蔑否定,实际是对秦桧的尖锐抨击,也表明了道不同难与为谋的严正与坚定,恐怕已让秦桧脸红心跳、咬牙切齿,这是激之使怒。第二部分,低调地拒绝,甘于穷困憔悴而不改大丈夫之志,只是印证前文“杰然自立志气”,已到“风不能靡,波不能流”、死而后已的地步,再次委婉却严正地拒绝做官,既让对方彻底死心,也更让秦桧恼羞成怒,因为这不仅仅是拒绝做官,而是对秦桧求取富贵之道的彻底蔑视和抨击!文章至此,秦桧恐怕已起杀心。为免无谓的牺牲,胡宏不得不与之周旋,即用求官来拒官,使秦桧有杀心而无杀处。那么所求之官便得煞费苦心了。书院在宋代,大部分具有民间性质,如胡宏父子自办的碧泉书院和文定书堂,它具有教育和研究两种功能。但宋代官府为了笼络读书人,控制学术,因而将有名的书院以赐书和任命山长等形式加以笼络控制,从而使某些书院又具有官方或半官方的性质,岳麓书院便是如此。这样一个地位低微的官在秦桧眼里恐怕算不上官,何况山长又具有不受朝廷控制的半官方性质,胡宏又是一个坚决反对和议、力主抗金复仇的人,他在《上光尧皇帝书》中宣称靖康之耻乃“万世不磨之辱,臣子必报之仇,子孙之所以寝苫枕戈弗与共天下者也”,这样的人去教育引导诸生,又岂是主导和议的秦桧能够容忍?这与秦桧援引胡家兄弟做官的原意大相径庭。秦桧之援引胡家兄弟,意在笼络人心,培植朋党。秦桧当国后,奉行彻底的无耻的投降主义路线。绍兴十一年(1141),秦桧主持签订绍兴和议,遭到朝野一致的反对。他为扩大权力,独揽朝政,采取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第一是任人唯亲,凡沾亲带故者一律窃据要津,达到了“举朝无非秦之人”{14} 的地步;第二是只用一些唯诺之辈当执政,《宋史·秦桧传》载:“附己者立与擢用。自其独相,至死之日,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世无一誉。”即使是这些人也须经常撤换,以免久居相位,而与自己并相;第三是控制台谏,大兴文字狱,排斥打击异己。“桧两居相位,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伦,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争以诬陷善类为功。”“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涉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15}由此可见,“留意故家子弟”,援引胡家兄弟,只是他笼络人心、培植朋党的手段之一招。如果达不到培植朋党的目的,秦桧是不可能因为世交而有所谓成人之美的(这一点从秦桧后来不念故旧之情,拼命打击不与他同流合污的胡寅可见一斑)。胡宏对秦桧很了解,他作此文的目的即在于拒绝:“政恐其召,故示之以不可召之端。”{16}正是知道秦桧不会答应,所以用了这样一招,用求官以拒官。这也确实是别出心裁,煞费心思了。但从作者最后行文来看,尽管知道不可能得到这一职务,但对岳麓山长一职是充满真心而热切的向往的:“俾舒卷数百千年之文,行思坐诵,精一于斯,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庶几愚而能明,柔而能强,可以继古人之后尘,而为方来之先觉矣。”胡宏私心里可能存着也许有万分之一机会的渴盼。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312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