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云
古语云“公庭雪霁”,意思是雪止天晴,真相大白。然而现实往往相反,漫天飞雪和银装素裹自古以来就是掩蓋真相甚至制造谜团的契机。清代多部笔记中记载的“雪中虎”,看似玄奇无比,其实仔细品味,大有深意。“为非常人”:每年徒步万里遥
“雪中虎”故事的主角是方观承,安徽桐城人。他是清代雍乾年间的名臣,一生经历极为传奇。
方观承的父亲方式济、祖父方登峄受《南山集》案株连,谪戍黑龙江,家道猝然中落。方观承虽然因年幼免于流放,但生计困难,多亏南京清凉山寺的一个僧人认为他“为非常人”,经常接济,他才勉强活下来。
古代不少名臣都有“卧雪”的经历,他们如受困雪中却志逾百兽的猛虎,在逆境奋发图强。
方观承每年都要“至塞外省亲,恒只身徒步,往返万里”,就是说他每年都要徒步到黑龙江探望父亲和祖父。这段辛酸而坎坷的岁月,固然在方观承的心中留下了很多伤痕,但也磨炼了他的心性。《庸闲斋笔记》上援引了方观承自己的一段口述。有一年年底,寒风凛冽,方观承的身上衣衫褴褛,想到亲戚家讨几个钱,却被亲戚家奴拦住。在街巷中游走许久,他见到一屠户手忙脚乱地边卖肉边记账,就自告奋勇帮忙,“余奋笔疾书,食顷,已更数十纸”。
后来,这名胡姓屠户请他吃饭,听他讲述身世,感慨万千,便留他继续帮忙。到了除夕,胡屠户夫妇置酒肴羹肉,跟他一起过年,正月初一还赠给他一套新衣服。方观承感激不已,连连叩谢,正月初五才告辞离去。“伏一白虎”:伽蓝神打来“急救热线”
离开胡屠户家后,方观承去了杭州,在西湖边遇到一个看相的。看相的一见他就作揖道:“贵人至矣!”然后说他将来必定封爵拜相、官运亨通。方观承笑着说自己是“罪人子”,连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怎么可能当官。看相的连说“不难”,赠给他20两银子让他上京,并与他约定:“他日节制陕甘,有总兵迟误军机当斩,千万留意拯之。”方观承想自己一个要饭的还能节制陕甘?哑然失笑,但又不能忤了看相的一片好意,便往京城去。
结果到直隶时,方观承的行李,包括那20两白银都被人偷了去。正值严冬,方观承身无分文,饥寒交迫,只好绕道到保定去,想找一位旧友借些盘缠。谁知,“行抵白河,大雪,冻毙古寺旁”。
早晨起来,寺中僧人打开寺门,“见虎卧”,吓了一跳,连忙去告诉住持,住持出来一看,雪中果然卧着一头老虎,只是动也不动。他想这可能是一只死虎,便上前细看,“见公僵卧雪中”,连忙把他从雪里刨出,扶进寺内,灌了汤药,很久才将他救醒。
吴炽昌在《客窗闲话》里则说,方观承已经到了保定,只是那位旧友已经离开此地,去了南方,他被同乡推荐到藩署科房抄录公文,“日得数十钱,仅敷糊口而已”。几个月以后,他疟疾发作,被扔出了藩署科房。“时大雪压公身,热气得雪而解,醒知其故,忿忿北行。”到漕河(即白河),雪越来越大,“不辨道路,扑趺入河水,僵不能起”。
河上有一座寺庙,任住持的老僧正围炉假寐,梦见伽蓝神告诉他说:“贵人有难,速往救之。”老僧出外一看,“见河内伏一白虎”,仔细一看发现是个乞丐。老僧不知道他的死活,不敢贸然相救,回到屋子里刚刚躺下,又梦见伽蓝神怒气冲冲地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本,见死不救,祸且及汝。”老僧赶紧将方观承从河里捞出来,“去湿衣,温以棉被,进姜汤而苏”。
方观承得救后,在寺庙里又住了些时日才进京。史料上记载,他一开始在东华门给人测字谋生,有一次平郡王福彭路过,发现他招牌上的字写得很好,便请他入府攀谈。在与方观承谈话后,福彭深为他的才华所倾倒,在出征准噶尔时,任命他为掌文书官,后来又推荐给雍正帝,从此飞黄腾达。到了乾隆十四年(1749年),遂授直隶总督。十三廷寄:跟乾隆帝的“顶牛”
雍正帝和乾隆帝在选人用人上,尤其注重考察实际才能。而方观承之所以能平步青云,很大程度上,除了不懈地读书求学外,长时间流浪生活所增长的见识,也内化为经时济世之才。
《客窗闲话》上说,方观承“隆冬,收养流民,通省咸置留养局,无饥寒之民;在其境又开水田,通河渠,设桥梁,初北人不习种棉,公聘南方男妇导之;又修复义仓,作《义仓图》,均贮四乡,以便赈济。于是上下肃清,闾阊丰足”……桩桩件件,俱涉民生,且能够看出,青少年时代的坎坷经历对方观承一生的正向意义。
袁枚记录了方观承与乾隆帝的一次严重冲突,也许从一个侧面可以窥见他内心深处对穷人的同情。“磁州逆匪为乱,公奏诛三人,绞七人,上疑公沽名,有所纵弛,严旨督过,一夕间接十三廷寄。”古代谋反作乱是大罪,一经剿灭,对谋逆者往往不分良莠,滥杀为上,而方观承只判处10人死刑,这无疑让乾隆皇帝认为他过于宽纵,沽名钓誉,所以才“严旨督过”。而连续接到13封廷寄之后,方观承毫不动摇,坚执前议,跟乾隆帝顶上牛了。
乾隆帝勃然大怒,“申办愈力”,干脆下旨把被捕的造反者解至阙下,由九卿和军机大臣会审。说是审叛贼,更是审方观承。但最终发现,方观承的审判是严格执行《大清律》的,既无枉杀,也无枉纵,这让乾隆帝十分感动,“遂卒如公议,而从此上愈重公”。
《妙香室丛话》上说,方观承在任陕甘总督期间,“总兵某违军机当斩,力为开脱”,而这个总兵正是那个看相者的儿子……这当然是为了“圆”前面的剧情而特意安排的情节。而真实的“结尾”则是怆然的。方观承当上直隶布政使之后,回忆起自己投亲无门、衣食无着的那个年底,回忆起那位在最困难的时刻收留自己过了个年的胡姓屠户,总想着去报答他,便派手下带了银两去寻找,并叮嘱手下,胡屠户要是愿意来,就备舆马迎至署中。等到手下按照地址找到胡屠户的家,才得知“胡夫妇身殁已久”,方观承听说后,泪如雨下……
“雪中虎”一事的真实性,应属无疑,毕竟中国古代的名臣中,很多人都有贫困潦倒、冻馁无助的经历。就说康雍乾时期,“落魄羁穷,卖文自给”的高士奇、“卧病不举火三日”的鄂尔泰、“终日不得一饱”的钱陈群、“家无宿储,倚十指以给”的陆燿、“日或一食,或终日不食”的汪廷珍……皆有过“卧雪”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艰苦卓绝、奋发图强的精神,真的有如受困雪中却志逾百兽的猛虎,而古代笔记中却往往把“雪中虎”当成早晚发达的征兆,岂不谬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