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盛宗
摘 要:作为我国中坚力量、中坚人才的重要输送基地,中职院校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迎合时代趋势,就需要利用好“互联网+”技术。该文将以我国的互联网前景与中职生毕业的就业需求,搭配“互联网+”计划,讨论“互联网+”带给中职生在职业指导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了全新的指导思路,也就是打造全新的就业指导平台,在网络上进行就业互动,完成就业资源、就业信息分享,帮助中职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获得良好的发展成绩。
关键词:互联网+ 中职教育 职业指导 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5(c)-0181-02
21世纪被称为信息的世纪,在这样的背景与条件下,中职教师需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出路。虽然我国存在很庞大的技术人才缺口,但是由于信息的闭塞,使得不少企业得不到足够的人力,而中职院校的毕业生也不知道到何处就业。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就应当建立信息通畅的就业指导平台,让企业和学校更好地沟通,了解彼此要求、需要,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为企业输出足够多的人才资源,帮助中职毕业生获得更多的就业途径。
1 问题提出背景
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方向为将就业作为导向,将服务作为宗旨。现如今中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应用技术人才最重要的输出基地,在整个社会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现实情况却是,不论是岗位胜任力还是岗位适应性,不少中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都没有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发挥就业指导作用和价值,就需要多关注实际,这已经成为社会最关注的话题。在网络时代来临以后,我国政府提出了“互联网+”行动。中职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这样中职教育的职业指导才能够发挥作用[1]。
2 “互联网+”视角下的中职院校职业指导情况
2.1 模式死板
虽然“互联网+”理念和思想已经深入实际,并在很多中职教育中有推广,但从现实条件来看,不少学校的教师并没有理解“互联网+”在就业指导中所体现的价值,仍旧在应用着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当然也有不少学校有应用互联网技术,但整体来看,指导模式十分共性化、模式化。不少中职教育仍在用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些就业指导课程开展教学活动。在实践当中,往往一份PPT、一块黑板与一根粉笔就算是在开展就业指导。不少教师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就业指导课件[2]。千篇一律的就业指导模式和方法并不具备吸引力,难以发挥应有效应和作用。
2.2 人员不足
我国在2015年所制定的规划中有明确强调,必须突出互联网在教育系统的作用。同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利用“互联网+”计划指导与推动我国的社会发展、社会进步。该词一经出现就在社会中引起了一大波的关注,并掀起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与过去模式所不同的是,“互联网+”非常注重对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利用。这一点看来,“互联网+”在就业指导效率上远超过去的就业指导方法[3]。并且“互联网+”就业指导还拥有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信息整理渠道、信息传播渠道,这样就能够进一步规避就业指导盲区。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我国教育部所出台的[2002]18这一文件有明确提出,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应做到1∶500应届毕业生比例。从这一数字看来比例比较合理,但实则很多中职院校并没有配备足够多的教师。这是因为一方面缺少足够的经济资源,另一方面我国的教师空缺十分庞大。即便是通識教育都存在教师空缺问题,更何况是中职教育。现如今人才数量的不足已经成为限制我国“互联网+”在中职院校职业指导中的最大问题,只有改变了这一问题,才能够最大化职业指导效果和作用。
2.3 专业化有限
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职业指导课程的作用和价值对于中职教育来说非常突出。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少中职院校当中的职业指导教师都是学校的管理人员和高校毕业生所担任的。这些指导教师、指导人员通常没有足够的工作经历,不了解社会的形势。空有满腔热情和对现实社会的美好感叹,并不了解企业、岗位对于人才的技能实际要求。这些指导人员不少都是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并不知道社会动态条件、情况,无法在实践中为学生就业提供实质性建议,为其提供有效的就业方法和出路。虽然理论性经验非常突出,但是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单单包括理论化素养,实践技能才是决定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3 “互联网+”视角下的中职院校职业指导新思路
3.1 创建信息推送渠道
事实上,虽然过去的职业指导模式也能发挥作用,但是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舞台上,其所体现的价值略有局限,效果不够突出。传统职业指导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当代中职生的就业方向、就业信息需求。对此中职院校一定要立足实际,站在时代的舞台上,发挥“互联网+”这一技术的价值和作用。目前几乎人手一个的手机都有安装微博、QQ和微信。对此中职院校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打造推送的公众号。比如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可以每日固定推送一些信息,包括各种当地的就业情况,如XX企业需要XX类型的技能人才、XX企业需要XX专业对口的员工、XX企业在做XX类型人才的技能培训,等等。中职毕业生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这些前沿动态的信息资料,这些社会当前正在发生的信息被图文并茂的形式推送到手机专栏,发布给求职的中职毕业生。此时中职毕业生只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用课余时间、休息时间浏览信息,将其中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就行,为自己的就业和工作夯实了基础。
3.2 加强网络互动与指导
网络当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并且网络当中还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为了保障就业效果,就需要予以网络资源足够重视。要发挥互动指导作用,体现职业指导质量和效果。对此中职院校不妨打造网络就业指导平台,如果学生在就业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包括就业信息不理解、就业方向不准确、定位不明显时,就可以和教师在网络上沟通。当然平台当中也可以用MOOC以及微课这类的形式指导学生,播放各种职业规划、职业指导相关课程,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这种做法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结合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时间去学习,而不用浪费时间寻找线下学习资源。学生只需要在线就能够获取自己想要的技能。当然除了要重视线上互动和学习以外,线下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技能巩固途径、提升途径。使用线上+线下配合的互动途径、指导平台,提高就业指导效率,提升学生实践素质、实践水平。
3.3 建立资源共享渠道
如同该文所说的一样,目前不少中职院校的教师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但是因为缺少足够的实践经验,仍旧做不到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众所周知,不少企业人资部门都有安排和配置社会经验极其丰富的职业导师,对此中职院校不妨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用全新的校企合作方法,共同打造职业指导平台,让这些经验丰富的职业导师帮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和学生做相应的就业、职业沟通,将各种职业生涯知识交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到行业真实情况、动态情况,让学生在和职业导师互动中了解到就业价值观,完成社会资源整合。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真实情况合理选择创业方向、就业方向,最大化就业价值、创业效果。
3.4 将职业指导看作中职教育最关键的环节
因为学校教育属于完整系统结构,其最关键的仍旧是德育教育。所以,职业院校在打造互联网职业指导平台的时候,同样也需要体现德育教育追求,并将职业指导看作中职教育基本的内容和方向。要发挥职业指导的引导作用、引导价值,将职业指导贯穿和渗透到每一项学校的具体活动当中。作为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在开展职业指导的时候,需要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学生条件、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念、职业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水平。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社会需求开展职业指导。面对新时期背景,在有了互联网技术以后更是要进一步开发第二课堂。用第二课堂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打造第二课堂环境下的中职职业导向新思路、新方法。实践当中一定要展现职业导向育人作用和价值。使用职业指导,在小组讨论、职业角色扮演中帮助学生纠正行为偏差、理解偏差,使学生理解和感悟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职业追求。例如,在职业扮演中,学生和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扮演应聘者,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直接用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使用网络平台模拟招聘环节。在招聘环节中对话,在正常的招聘流程中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和问题,以此为学生提出就业建议、职业指导建议,帮助学生明白自己的发展需求、发展出路。
3.5 提高指导质量,解决就业问题
在指导中一定要认真贯彻教育部最新出台的各种教育指导意见,要发挥职业指导课程的实践作用、利用价值,合理使用“互联网+”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空间。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打造完整的信息对话、交流空间,并将各种信息资源,主要是学生就业的方向和前景登录在网站当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和游览,了解自己的行业情况、职业前景。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指导有效性,还要多关注心理学、人才学方面知识的普及。使用心理学、人才学、经济学、社会学与教育学诊断测试、调查学生个体情况,获得学生当前的问题。如今的互联网技术非常发达,已经拥有了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测试学生的各种因素非常有效。要利用互联网强大的辐射能力,将指导工作贯穿于每一个环节,渗透到所有阶段、所有过程。要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特点开展活动,用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观、价值观。要牢牢结合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要求。要重视和政府部门、社会就業机构、用人单位合作、联系,使用互联网渠道为学生就业求知提供资源。
4 结语
为了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时代进步、时代步伐,就要顺应时代节奏,根据当前十分流行的“互联网+”计划,充分考虑“互联网+”本身的价值,做好中职生就业指导工作。要创新发展模式、发展平台,发挥实时性信息价值和作用,完成就业信息、指导信息推荐。在网络上完成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引导,利用资源库为中职毕业生提供就业方向,提高中职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文改.“大思政”格局下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教改三维度[J].教育现代化,2019,6(64):218-219.
[2] 叶福后.基于创业教育视角探讨中职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优化改革[J].职业教育,2019,18(3):21-23.
[3] 张翔.“职业为本”指导下的中职教学管理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