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资讯

社会情感学习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社会情感学习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荣莹

摘  要:社会情感学习(SEL)是儿童和成人理解和管理情绪,设定、实现积极目标,感受与共情、建立并保持积极的关系及做出负责任的决定的过程。在学前教育阶段,社会情感学习课程的实施应考虑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立足于儿童情绪智力的养成,在培养儿童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的同时着力于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情感学习  情绪智力  心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5(c)-0183-02

二十多年前,美国“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协作组织(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CASEL[1])定义了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社会情感学习(SEL)是儿童和成人理解和管理情绪,设定、实现积极目标,感受与共情、建立并保持积极的关系及做出负责任的决定的过程[2]。社会情感学习课程着眼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终生成长,致力于激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内生资源,迄今已引入多个国家与地区,并衍生出了3种典型的SEL实践模式,即美国CASEL提出的模式、英国教育部推行的SEAL以及澳大利亚政府推动的SEWB模式[3]。2012年以来,该项目也引入我国并在多地开展了课程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本土化实践经验[4]。目前已有一系列的SEL课程在学前班与幼儿园课程中得以应用,鉴于儿童自身的大脑抑制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这一身心发育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学前教育中的社会情感学习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形式和侧重点必然有所不同。在学前教育阶段,基于情绪智力理论提出的“RULER社会情感学习实践”有着相当的参考价值。

1  情绪智力与社会情感学习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EI)的概念最早于1990年由耶鲁大学的学者Salovey和Mayer(1990)提出[5],用以表述人们对情绪的感知以及利用情绪来促进思考、理解并管理情绪本身的能力。在个人成长的历程中,情绪智力能够起到认知智能无法替代的独到作用:首先,高水平的情绪智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维护,能够恰当地运用情绪力量并调控好自身情绪的儿童,在面对压力与陌生情境时能够更好地应对,进而减少身心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其次,良好的情绪智力能帮助儿童在人际关系中更好地与他人联接,帮助儿童与同伴及成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情绪智力的提高有助于儿童更快地理解社会规则与道德规范,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社会行为。

2  学前期儿童与社会情感学习

学前期是幼儿离开家庭,开始走向学校和社会的第一步,正是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形成规范的社会意识、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并共情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幼儿学会如何为自己负责,内化社会规则与道德标准的关键时期。同时,鉴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一时期的社会情感学习更多有赖于家长与幼儿教师的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并促进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其教学模式与课程显然无法完全照搬基础教育阶段的经验。基于对情绪智力的研究,耶鲁大学情感智能中心(Yale Center for 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RULER社会情感学习实践”强调了5个方面情感能力[6]:(1)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2)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3)准确标记情绪;(4)恰当地表达情绪与情感;(5)有效地调节情绪。

培养儿童的情感能力,是一种情感交流过程,更是实践性很强的心理塑造过程,这一过程有赖于儿童与人的交往。教师作为幼儿最重要的交往对象之一,应引导幼儿逐步学会觉察情绪,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进一步学会如何调节自身的情绪。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2.1 成为认真的倾听者

当儿童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机会表达并宣泄消极情绪时,应给孩子机会去表达他们的想法,耐心地听他们讲;当儿童之间发生冲突时,更忌急着给孩子提建议或直接代儿童解决。用心倾听,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还让孩子感到“被听到”和“被看到”——孩子感到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表达,从而更善于表达。

2.2 成为共情的敏感者

试着从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理解儿童的处境,体验他们的需要和感受。教师自身良好的共情和坦率的情绪表达将赋予儿童同样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的本领,帮助儿童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情感,从而逐步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原因与结果,这是社会情感学习的关键环节之一。

2.3 借助玩偶、道具辅助儿童交流和表达情感

在情绪和情感的识别与交流课程中,教师可以用玩偶和各种情绪小道具作为媒介,帮助儿童识别并标记各种情绪,丰富儿童的情绪词汇;借助替身玩偶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儿童更直接地表达感受到的情绪和情感,无需担心成人对他的情感做出批评。借助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并促进孩子情绪标记能力的提升。

2.4 帮助儿童增强情绪理解能力,恰当地表达自身的情绪与情感

教师要帮助儿童把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也应结合儿童具体的年龄阶段提供合理的情绪宣泄方式和方法。还应该注意的是,鉴于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和不同的气质类型,情绪疏解的方法应结合儿童自身的气质类型进行不同的引导。

3  幼儿教师与社会情感学习

Gunter等人(2012)指出,在學前教育阶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安全关系是SEL的基础[7]。教师可以教导孩子学习如何缓解自身感到的压力、控制愤怒情绪及处理社会交往中的种种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为儿童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良好的情感能力形成有赖于情绪的稳定。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儿童获得稳定的情绪体验。

3.1 帮助儿童了解并逐步适应生活与学习环境,结合一日生活常规帮助儿童形成稳定的情绪体验

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或面临不熟悉的学习任务时,常会感到焦虑不安,情绪波动较大,这一情况在幼儿园入园之初十分常见。家长应配合教师,积极帮助幼儿熟悉环境和新伙伴,幼儿对于新环境的不适感就能更快缓解;教师在班级管理与一日常规中营造一个让幼儿乐于接受的、可预测的环境,可以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对自己生活和日常活动的可控感和胜任感,从而有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

3.2 关注孩子的情绪反应并及时、正面反馈

成人应对儿童发出的情绪信号进行及时、积极的反应,应及时体察儿童的情绪反应并能以稳定、安全的态度进行接纳,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成人应试着理解孩子的情绪,倾听他们的心声,结合具体情绪进行反馈和指导,教给儿童一些情绪调节的策略。

3.3 成人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儿童的情绪极易受到他人的感染,教师作为儿童心中的权威人物,对儿童的情绪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教师和家长应提高自身的情绪自控能力,加强自身的社会情感学习,及时疏导自身的不良情绪,以积极稳定的情绪去影响孩子。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長与教师的引导,而教师的个人特征特别是社会情感能力,是课堂教学态度及为儿童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的重要基础[8]。安全与接纳的心理环境可以辅助儿童形成稳定的情绪体验,从而更好地发展社会情感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此外,教师自身的情感经验及管理情绪的能力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切也有赖于教师自身已经具备了社交和情感技能及与学生一起实施SEL的能力。情绪智力对个体的身心影响贯穿一生,更高的情绪智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复杂的事务并更有效地与他人联系到一起。对于教师而言,情绪智力更高的教师在社会情感学习课程中更具优势,他们可以更有建设性地应对学生的消极情况并给予适合的引导[9]。在幼儿教师的教学与培养中,对教师情绪智力与社会情感能力培养也应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 CASEL[EB/OL]:https://www.casel.org.ar.

[2] What is SEL[EB/OL].(2019-12-02).https://www.casel.org/what-is-sel/.

[3] 林丽珍,姚计海.国外社会情感学习(SEL)的模式与借鉴[J].基础教育参考,2014(11):72-76.

[4] 林婷婷.社会情感学习课程的本土化实践[J].中小学德育,2019(5):32-34.

[5] Salovey,P.,Mayer,J.D.Emotional Intelligence[J].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1990(3):185-211.

[6] 曹慧,毛亚庆.美国“RULER社会情感学习实践”的实施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6,323(12):73-79.

[7] Gunter,L.,Caldarella,P.,Korth,B.B.et al.Promot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in preschool students: A study of Strong Start Pre-K[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12(40):151-159.

[8] Harvey, S.T.,Bimler,D.,Evans,I.M.,et al.Mapping the classroom emotional environment[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2(28):628-640.

[9] Ramana,T.V.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teacher effectiveness: An analysis[J].Voice of Research,2012,2(2):18-2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32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