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莲籽
在北京,有这么一家满富时代情怀的铜锅涮肉店,店内店外每个角落都散发着上个世纪某些年代浓浓的记忆和味道,特色怀旧主题风靡吃货圈,更吸引着各路游人前往打卡,这就是北京德云社旁的“羊大妈街边涮肉”。
沉浸体验,主题装饰别具一格
在羊大妈街边涮肉和老北京街边涮肉来一场味道与情怀之旅,这也正是食客趋之若鹜的原因所在。店内的桌子是用四个北冰洋的箱子垫起一张床板制成,这让人联想到1980年代的路邊摊。曾几何时,亲朋好友沐着凉晚风,围着铜锅,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欢声笑语侃大山。
再往里走,则是另一番情调。墙面漆成故宫红,斜着几枝白玉兰。另一面墙上,贴着红喜字,旁边的桌上摆着红色的暖水瓶。创始人蔡世红说:“羊大妈是一个概念,她代表着古道热肠的北京大妈。”北京人管岁数比较大的妇女叫大妈,我很小的时候,张大妈、李大妈,叫起来是觉得对方特别亲,被叫大妈的人也很高兴。1980年代,正是北京大妈风华正茂的年代,新婚之喜、乔迁之乐都为美好时光锦上添花。
回味老北京街边“烧烤涮”的昧道
除了回忆满满的氛围营造,向食客展示老北京街边“烧烤涮”,也是羊大妈街边涮肉吸引人的另一法宝。
你还记得20元一大把的街边肉串吗?羊大妈街边涮肉把这个记忆重现。20元18个肉串,一次吃过瘾。烤类很齐全,有羊肉筋、牛肉串、牛板筋、鸡爪、黄花鱼、韭菜、大蒜、馒头片等25个品种。每串两三元,敢打“街边”招牌,价格自然够实惠。
店里主打的当然是地道的老北京铜锅涮肉。“清水一盏,葱姜二三”,在老北京火锅店可谓是传统,与其它地方的高汤锅底麻辣锅底不同,清水锅底最能体现的就是肉的品质,而肉的品质就直接决定了铜锅涮肉在北京的地位。资深老饕在羊肉一端出来就能判断这家店的味道。北京老饕在“羊大妈街边涮肉”能吃到熟悉的味道。这熟悉的味道不仅有老北京的味道,还有“羊大爷涮肉坊”的味道。
“羊大爷”保驾护航,敢打价格战
羊大妈为什么敢打价格战?羊大爷涮肉保驾护航。羊大爷涮肉是被蔡澜先生点赞的餐厅,当年蔡澜盛了一大碗鱼露,涮羊肉蘸着鱼露,吃得很开心。“羊大爷涮肉”在北京有六家分店,拥有稳定的供应链系统。“羊大妈街边涮肉”和羊大爷涮肉用的是相同的原材料。在羊大妈街边涮肉,同样可以吃到“立盘不倒的羊肉”,但是价格却不贵。涮肉的配菜也很有特色。老北京涮羊肉馆子常有羊眼肉,盘中一颗颗黑漆漆的眼睛盯着您,让人有些毛骨悚然。羊大妈街边涮肉,把这道老北京人爱吃的美食用白切羊肉的方式来制作,细软而又鲜美。酥带鱼是北京人爱吃的凉菜,骨酥肉嫩、味道鲜美。配菜大约有16种,各有特色,不会选择困难。
对话蔡世红
Q&A:对话:“羊大妈街边涮肉创始人蔡世红
Q=《餐饮世界》A=蔡世红
Q:“羊大妈街边涮肉”,那么羊大妈是谁?
A:羊大妈是“北京大妈”,北京大妈热情友爱,直率敢言。北京大妈爱孩子,她们的孩子大多在20-40岁之间。很多北京大妈还有着“大院儿”或是胡同里培养出来的存在感和归属感。北京大妈用她们的热情,为这座喧闹的大都市保持着一份人情味儿。
Q:这次是“羊大妈”的二次转型,几乎是自我颠覆?
A:最初的定位太小众,比如主推的羊肠包子,虽然很特别但是客群很少。这一次我们重新分析了客群,定位成羊大妈街边涮肉。
Q:羊大妈街边涮肉的主要客群是?
A:新街口以游客为主,所以客群很大部分是游客。客单价60元左右,让游客们吃到地道北京味,是羊大妈的热情所在。现在很多北京食客慕名而来,这让羊大妈很欣慰也很骄傲。
编辑手记:
羊大妈街边涮肉从上午10点经营到午夜。创始人蔡世红说,这是从夜市理念延伸出“都市人的深夜食堂”的概念。
羊大妈街边涮肉所处的位置“新街口北大街”,对于很多老北京人来说,别具意义。这里曾是著名的夜市,这个“夜市”是自发形成的,每晚少则三四十个摊,多则上百个摊。当年新街口北大街沿路都是各色各样的小吃、烧烤,而今夜市不在了,但是记忆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