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旅游美食 > 丝绸之路

中国天台宗思想及其宗教发展历程探析

中国天台宗思想及其宗教发展历程探析

张栋

[摘要] 天台宗以其精妙高深的哲学体系和成熟的佛教修持体系,带领中国迈向新的历史台阶。在此过程中,中国天台宗的高僧大德们吸收了佛教经典《法华经》和龙树大师空观说的思想精髓并对它们进行改造、升级,同时还结合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做出妥协与创新,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宗教流派。历史经验证明,宗教的发展大多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天台宗的发展,对我们了解佛教发展历程以及佛教与社会的共生关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通过对天台宗的部分核心观点进行解析,勾画出天台宗在中国本土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特征,从而领悟天台宗思想的精妙高深之处。

[关键词] 天台宗;天台思想;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 B9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115(2019)03-0074-03

一、引言

天台宗亦称为法华宗,以《法华经》为根本经典,但“天台三大部”则是指中国智顗大师所著的《法华文句》《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智顗大师以自己的观点为《法华经》做出解释和发挥,借此将天台法门体系化。按照专业人士的说法是:智顗大师把《法华经》的精神简洁地归纳为一句话:“一切世间的治世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①这和天台法门被称为“己心中所行法门”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与佛教核心思想“缘起性空”相契合。天臺宗的本源一方面来源于大乘佛教早期经典《法华经》,另一方面来源于印度龙树大师的空观学说,所以想要探究天台宗的思想,还须重点追溯这两个方面的思想要义。就天台宗的宗义而言,可以概括为“教相门”和“观心门”,前者是指“一念三千”②“三谛圆融”③“五时八教”这样的理论系统,后者是指“四种三昧”④“十乘观法”“五科方便”这样的实践修行方式,这在《法华文句》《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都有具体的阐述。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天台宗是一个既讲究实践方式也讲究理论支持,“解行并进、教观双美”的宗派,它通过对实践和理论的把握及规范,追求二者的高度统一,以此步入修证的正轨,令教法得以在良好的基础上迅速弘扬。

天台宗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来说契合了时代发展的宗教信仰需求。它诞生于中国古代陈、隋之际,当时中国久经动荡,正是要走向统一的时候,已在中国流传了约500年之久的佛教也暗中酝酿着统一,亟需解决南北佛教学风的差异问题,所以后来智顗大师提出了“止观双修”这样带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重视禅定与智慧并重的修习原则。天台宗在经过迅速的发展时期后曾遭受过重创,却依然得以存活,创造了佛教史上的奇迹,这也足以证明天台宗是一个生命力顽强的宗派。值得骄傲的是,经过千年的发展,天台宗获得了世界级的宗教地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但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如龙树大师与智顗大师的“实相”说法的异同之处、天台宗基于心性论的佛家思想是否太过于强调内心的问题、天台宗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汲取所产生的影响等。本文通过对天台思想的历史及发展进程的梳理,探析天台思想的起源、理论体系及历史意义,深入了解天台宗的佛教思想精髓,学习天台宗空假中的辩证思维方式。

二、天台思想的历史及发展

天台思想的历史及发展主要分为形成、确立和传播这三个阶段。

(一)天台思想形成阶段:佛教经典《法华经》及龙树大师空观说的思想根源

《法华经》是大乘佛教的经典,其“会三归一”及“诸法实相”⑤的说法对天台宗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会三归一”的思想精髓是强调佛教只有一乘教,认为佛演说正法有不同的等级,等级不同,教乘高低也理所应当不同。《法华经》把大乘视为较高层次的教法,从而融通大小乘,将两者合二为一。“会三归一”的融汇精神后来在智顗大师那里得到继承和发扬,并形成了“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法华经》中的另一个思想“诸法实相”,指的是世间一切事物(诸法),其本质都是可以统称为“实相”,想要探究事物的“实相”,就必须从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这十个方面来考察。“诸法实相”的这种方法论在天台宗的先驱者慧思禅师那里得到传承,慧思禅师据此提出“一切现象有十如是”的说法,而慧思禅师的这种说法又被智顗大师所继承,形成了“一念三千”的宇宙观,认为一念之间就已经包含了宇宙所有一切现象的实相。“一念三千”又或称为“一心三千”的学说后来演变为天台佛学的核心理论。

龙树大师在天台宗的“东土九祖”中被列为初祖,其空观学说对天台宗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中论》和《大智度论》。《中论》所阐述的最重要的思想观点就是“缘起性空”⑥,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唯一的真实的面目,所以称为“性空”;但世间万物又必须依靠假借的名相而存在,故称为“假名”,因此必须通过综合空与假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是“中道”。智顗大师对此极为重视,把“空、假、中”的概念导入到天台宗思想体系,并称它们为“三谛偈”。《大智度论》对天台宗的影响则是体现在修习方式上,智顗大师在其主张六度相互融通的基础上强调智慧与禅定的重要性,并且提出“止观双修”的修习方式。其实早在中国北齐时代,慧文大师就因《大智论度》和《中论·观四谛品》的启发形成“一心三观”的思想,奠定了天台宗思想的基石,随后才有智顗大师“圆融三谛”学说的提出。可见,龙树大师在天台宗的形成中起到启蒙导师的作用。

(二)天台思想确立阶段:“天台三大部”的出现

智顗大师在天台宗祖师大德龙树大师、慧文大师思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法华经》的解析,为天台宗做了完整的思想体系梳理及论证,形成《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和《摩诃止观》三部经典,被称为“天台三大部”,标志着中国佛教天台宗正式建立。⑦因此,后世将智顗大师奉为天台宗的创始人,因为他是天台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创新者。在这个过程中,灌顶大师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没有他的整理记录就没有“天台三大部”的诞生。

(三)天台思想传播阶段:远传海外

除了“天台三大部”以外,天台宗还有《天台三大部注疏》及《金刚錍》《止观遗例》等名篇,这是天台宗九祖荆溪湛然大师为弘扬天台教义所著,在这些作品的影响下,天台宗逐渐受到重视和追捧。通过众高僧大德的努力,天台宗思想不仅在中国迅速发展,且传播至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取得非凡的影响力和地位。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天台宗在中国本土曾遭受过典籍被大量销毁的法难,但所幸火种不滅,通过古代韩国天台宗典籍回传,最终促使佛法在中国本土得以延续。

天台宗作为佛教八个教派之一,其理论来源于印度佛教中的经典思想,早期高僧大德结合中国特色社会及文化背景对它们进行再创造,诞生了这一体系完备,兼具修行实践与佛教理论价值为一体的宗派。因此,它保留了一定的中国传统思想印记。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本土天台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佛教翻译大师鸠摩罗什的佛经译本起到关键作用。鸠摩罗什本人在空观思想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译本通俗流畅、简洁精炼,所译的《法华经》和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为天台思想的完善做出巨大贡献。

三、天台思想的理论体系

“天台三大部”是天台思想的系统性体现,它的出现为这个宗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性依据,奠定了宗派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对“天台三大部”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天台宗既强调“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这样的理论系统,也强调“四种三昧”和“十乘观法”这样的实践系统。它以“一心三观”的修行方式成就佛陀之道,将宇宙的一切万物都提升到最高的精神价值领域,最终完成宗教目的。

“一念三千”是天台宗重要的理论之一,出自《摩诃止观》。根据“一念三千”的观点,世界的三千性相都具足于一念之中,因此也就有了“一心三观”的说法。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了空、假、中三种实相,亦称为“三谛”。智顗大师认为在借助这三谛认识事物的时候无需设立先后顺序,因为它们是同时存在于一心之中的,相连相依却又互不妨碍。正如《法华文句》中写道:“观心释者,观心先空次假后中,次第观心也。观心即空即假即中者,圆妙观心也,佛者。”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先空次假后中”并非是一种顺序,而是指以心为本的“空、假、中”三者的融合,即以心为发生点,故能达到圆妙的状态,借此证入佛陀之道。通过“一念三千”的观心论,将“一念心”和“三千诸法”这样的“虚相”归结统一于“实相”之中,寻得佛教的真理及人生的大智慧。这就是智顗大师所提倡的“圆融三谛”,认为只有把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结合起来,照见“一心三谛”的真实面目、形成“一心三观”的成熟认知才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正道,而这种“三谛圆融”状态构成了认知行为的极致和天台宗的根本精神。

天台宗虽然强调“教门”和“观门”二者并进,但始终还是更看重“观门”所起到的作用。“教”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证得甚至是完成观的行为,因此上述所说的“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说法均需融合为“止观双修”的方法论。总结来说,天台宗的世界观是从抽象的“三谛”出发,最终回归真切的“实相”之中,可以说它是一个强调当下、关注当下、回归当下的宗派。它以般若智慧来关照当下之心性,让佛法修行者可以获得最高境界。天台宗的“四种三昧”修行体系囊括了各种修持方式,但最终都统一于“止观”。另外天台宗还有“五科方便”这样的实践体系,强调了戒律的重要性,以戒法来修养当下的心性,这借鉴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仁道学说,将修行深入到礼仪的内核即心性层面。

天台宗的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不仅吸收了印度佛教中的思想精髓,同时还借鉴了中国传统思想和本土文化,以一种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弘扬佛教思想,赞化菩萨行,实现佛法的弘扬。虽然它的“十乘观法”思想承认了不同个体修行过程中的差异化,但也为广大佛教信徒提供了一种悟道成佛的可能性,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修证过程。

四、结论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台宗在其发展过程中,以丰富的文献、精妙的哲理、缜密的教义、完备的体系得以广泛流传,影响力至今绵延不绝。天台宗作为一个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佛教思想体系,不管是从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还是从理论的包容性和思想深度来说,它都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的一座高峰,不仅对中国后来的宗教派系产生影响,而且对日、韩、越的佛教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天台宗重视“观心”,强调“一念三千”“一心三观”这样的思想,重视关注当下个人法身和现实的实践价值,具有凸显个人心性修养的积极作用,给予民众心灵上的安慰,并且成为他们心灵诉求的表达方式,深刻体现着个人的自我反省,这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伟大的反思。深入学习天台宗思想,对我们今天个体的成长亦有重大的帮助,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有效方式,同时以严格的自律精神体会佛法在现实世界中的深远影响。

[注 释]

①池田大作:《我的佛教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②程群:《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③沈海燕:《法华玄义精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④朱封鳌:《佛教入门天台宗》,巴蜀书社2009年版。

⑤王彬:《法华经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

⑥嘉祥吉藏:《中观论疏·中论科判》,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⑦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上、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⑧朱封鳌:《法华文句精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文献]

[1]董平.天台宗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程群.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沈海燕.法华玄义精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朱封鳌.佛教入门天台宗[M].成都:巴蜀书社,2009.

[5]王彬.法华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6]嘉祥吉藏.中观论疏·中论科判.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

[7]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上、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8]朱封鳌.法华文句精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3417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