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张NASA的广域红外巡天望远镜( 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 rer,简导为WISE)在其初次进行巡天任务时发现的100多课小行星的伪彩色成像图。2013年9月,该望远镜镜经过长达30个月的休眠后重启,获得搜寻近地天体的新任务,并更名为NEOWIS@NASA/JPL-Caltech/UCLA
大约140亿年前,我们的宇宙从奇点处爆炸,一朵炽热的巨大烟花绽开,粒子在冷却中凝结,氢和氦汇聚成星云。10亿年后,宇宙间的第一颗恒星在黑暗中诞生。初代恒星如同远古的巨人,它们剧烈地消耗着生命,在数百万至数千万年间迅速凋零。这些恒星因衰亡而爆炸,在生命历程的最后,以极其巨大的能量创造了更多新的元素。宇宙变得丰富,新的星云、恒星、星系以及黑洞和其他天体诞生,渐渐形成宇宙今天的样子。
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太阳,是宇宙中的第3代恒星。约46亿年前,一片极其广大的分子云在一角塌陷处孕育出了太阳,那些未能成为恒星的物质则构成了太阳系的雏形——一个充满气体和尘埃的原星盘。行星的形成则始于原星盘中一粒渺小的尘埃,物质不断吸积、凝聚、碰撞,几百万年间,以每年增加几厘米的速度成长。大约过了1000万年,太阳风已经将原星盘内残存的气体和尘埃全部吹向星际空间,行星的生长由此结束。然而,星系中的演化、迁移和碰撞还在继续。今天,人类能在太阳系中观测到8颗行星、近500颗卫星和至少120万颗小行星,还有一些矮行星和彗星。若以太陽系最外层的奥尔特星云为界,今天的太阳系直径可能有20万天文单位,约316光年。
在这一段宇宙和星系的历史中,小行星只是一个渺小的存在,甚至恒星的光芒就能轻易改变它的轨迹。但对地球上的我们来说,小行星却充满危险与神秘:它们是星系中自由的迁徙者,可能参与创造过月球,几乎肯定毁灭了恐龙,大大小小的它们差不多每天都在与地球擦肩,我们却很难全部发现;而另一方面,它们又是宇宙沉默的原住民,过小的质量和体积让它们在形成之初就停止了演化,星系中最古老的元素和历史都是它们的收藏,有些元素甚至是我们罕有而它们宫集的,这就难免让人心生向往。
本期我们探索这些闯入人类视野的天外来客:小行星。一切的前提必然是安全:它是否具有威胁?它的破坏力能有多大?其次就是我们的好奇;去看看它的收藏,深入了解后考虑开采,是人类前赴后继、乐此不疲的兴趣。最后再反观我们自身:技术到了何种水平,本领是否过硬。小行星从来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又始终是人类渴望而未及的目标,希望我们的内容能带去了解和启发。其他关于小行星的趣事已在线上发布,欢迎您扫码进入,参与讨论,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