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远
南美洲玻利维亚共和国与秘鲁共和国边界线上,有一个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它隐没在安第斯山脉的崇山峻岭中。在古生代第一纪寒武纪至第三纪志留纪期间(距今5.7亿至4亿年),地壳运动频繁,当安第斯山脉隆起时,在其“心脏”地带发生了一系列断裂下陷运动,形成了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湖面的海拔高度达3812米,像一面明镜辉映在层峦叠嶂之中。湖的面积为8290平方千米,湖畔的高峰上白雪皑皑、云雾缭绕,山上树木苍翠,悬崖峭壁上怪石嶙峋。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它们的倒影构成一幅瑰丽奇艳、绰约多姿的风景画。
在傳说中,的的喀喀湖是由太阳神的眼泪汇集而成的无名湖。传说太阳神的儿子游玩时,被山神豢养的一群豹子吃掉了。太阳神痛哭,眼泪便汇集成了的的喀喀湖。又有人说,太阳神在湖中的太阳岛上制造出一男一女,男的名叫芒科·卡帕克,女的名叫玛玛·奥柳,二人结为夫妻,而后子孙繁衍,成为安第斯山区克丘亚族的一支。为了使湖周围的印加族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太阳神命令芒科·卡帕克教会印加族男人们捕鱼、狩猎,玛玛·奥柳教会妇女们造筏和织布。由于湖区周围的群山中蕴藏有丰富的金矿,因而当地居民把这个湖称为“丘基亚博”(聚宝盆的意思)。
印加人极崇拜太阳神,痛恨吃掉太阳神儿子的豹子,于是大家齐心协力,杀掉豹子作为献给太阳神的供品,并把一块大石头放在太阳神庙里,代替祭祀的牺牲。之后人们就把这块大石头叫作“石豹”。“石豹”在克丘亚语中就是“的的喀喀”,这也是的的喀喀湖名称的由来。
后来,遵照太阳神的旨意,芒科·卡帕克和玛玛·奥柳夫妻率领新种族——印加族——去寻找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地方。他们带着一根金杖一直朝前走,当走到一个地方时金杖突然不见了,于是他们在那里定居下来。这个地方就是安第斯山区中肥沃的谷地库斯科,在那里,他们缔造了声名煊赫的印加古国,成为古代美洲三大文明中心之一。因此,的的喀喀湖被看作美洲古代文明之花,是光辉灿烂的印加文化的摇篮。现在的的的喀喀湖畔,还保留下来多处文化遗址,它们象征着印加文化灿烂的历史。 神奇的古迹
的的喀喀湖东南方向21千米处,有一个名为蒂亚瓦纳科的文化遗址,它以大量精美的巨石建筑闻名于世,是南美洲最著名的古迹之一。蒂亚瓦纳科原名“泰皮卡拉(TaypicaIa)”,这个词在艾马拉语中是“中心之石”的意思。可能是由于克丘亚族人对“TaypicaIa”这个词的误读,而成为“蒂亚瓦纳科”。在蒂亚瓦纳科的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是叫作“卡拉萨塞亚”的建筑物。它是用石头砌成的长方形台面,长118米,宽112米,周围用坚固的围墙围起来,里面有阶梯通往地下内院。巨大的石柱耸立在地面上,组成气势雄伟的石林。这里还有许多形状奇异的巨大石像,有学者认为,石像身上的许多标记和图案很可能是天文标记或远古星空图案。据考古学家考证,卡拉萨塞亚可能是古代印加人祭祀太阳神的祭坛。
在卡拉萨塞亚庭院的南面,有一座占地达2万多平方米的阿卡帕纳金字塔。塔呈方形,有巨大的台座和台阶,顶上还有一座古老的庙宇,雄伟壮丽,表现出古印加人在建筑、雕刻、绘画、装饰方面的杰出艺术才能。
在卡拉萨塞亚庭院的东北角,巍然屹立的是驰名全球的太阳门。它高2.5米,宽4.5米,重约12吨,是用一整块巨大的长石雕制而成的。太阳门的门楣上刻有精美的浮雕,其中有一个神秘的人形浅浮雕,双手各执一根权杖,头部放射出很多光线,其间还夹杂有蛇像。在人形雕像的两侧有三排平行的、花纹错综复杂的方形图案,图形基本相似。带翅膀的勇士们恭敬地面向中央的神王。据说,每年9月21日的黎明,第一缕阳光总是准确地从太阳门中央射入。
蒂亚瓦纳科遗址上的所有巨大建筑物,都是用重达数吨,甚至百吨的巨石砌成的。石块被精心琢磨,凹凸咬合,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用任何黏着剂,但合缝紧密,甚至连薄刀也很难从缝中插进去。有些巨石与巨石衔接处,用铜榫和扣链固定,可见古印加人的石砌技术之高超。
在遗址附近,人们还发现了一条印加古路的路基。从路基延伸的方向判断,很可能是从秘鲁的库斯科到厄瓜多尔的基多的道路。据考古学家考证,古印加人在道路建设方面的成就特别突出,有两条主要道路贯通全国。一条是高原道路,从今哥伦比亚贯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再由阿根廷到达智利;另一条是沿海道路,北起靠近厄瓜多尔边界的通贝斯,向南贯通秘鲁沿海一带,进入智利中部。除以上两条主要干线外,还有不少支路通向全国各地。路面宽阔,途中设置驿站、要塞和烽火台。这些道路为运输、行军、传达命令、首领巡行提供了方便。古代印加的道路,比当时欧洲的公路要好得多。
人们还在各遗址中发掘出了一些陶器、铜制物件、纺织物品。据考古学家考证,古印加人在采矿、冶金、纺织和手工艺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他们善于用青铜制造武器和工具,用金、银、锡等制造各种装饰品和祭器。他们在纺织和制陶技术方面,较之前都有进步。织布机一般是横卧式,也用竖机织花毯,还可以用羊毛和棉花织出带绒的布,用以缝制衣物和制毡毯。用羽毛和金丝、银丝织成的布,艳丽豪华,专供少数贵族享用。印加陶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并有较大的发展,常见的器形有敞口直筒杯、三鼎锅、双耳小口小底坛等。这些陶器表面都绘以红、黑、黄、白等色的动物纹或几何纹作为装饰。陶器中以红色粗陶制作的三锅较为特别,而制作精美的双耳小口尖底坛是古印加陶器的代表作。陶器色泽绚丽、鲜明而丰富,尤以描绘太阳神、人形和兽形图像,以及模拟山形的阶梯式图案最受古印加人喜爱。
在湖畔还有一座巨大的古天文台。它是由巨石垒成的,实际上也是一件复杂的测时和确定季节的巧妙装置。据考证,古印加人崇拜天体,其天文历法知识的发展也与宗教信仰、农业生产有着颇密切的联系。古印加人设置天文台,用以观测太阳的位置和确定农时,还能确定夏至和冬至的时间。他们的历法一年为12个月,每月有三个10天的长周,每年加一个5天的短周,以冬至日為岁首。 众说纷纭
的的喀喀湖畔的古迹,令人迷惑不解。有些人认为,的的喀喀湖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荒漠高原上,这里气压低、缺氧、气候条件恶劣,修建这些建筑物,又必须到5000米以外的高山上去采集石材,而且这些巨石一般都达数吨、数十吨,有的甚至重达数百吨。据考证,古印加人不会冶炼铁,他们没有钢铁工具,没有炸药,也没有任何机械、轮子和绞车。在这样高寒、低压、缺氧,甚至连呼吸都极为困难的恶劣环境中,在没有轮式运输工具的情况下,当时的印加人是用什么方法从高山上采掘这样巨大的石块的呢?他们又是怎样经过崎岖的山路把每块巨石运到湖畔并抬上高高的城堡、宫殿的顶部的呢?当时根本没有起重机之类的工具,光靠人力,运用极简单的原始工具能建造规模如此宏大雄伟的建筑物吗?有人估计,散落在的的喀喀湖畔的所有巨石建筑物的总工程,其建造难度比修建埃及的金字塔还要大。究竟是何人、何时、用什么方法创造出的的喀喀湖畔的奇迹的呢?
有研究者认为,以捕鱼和狩猎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古印加人,根本不可能在的的喀喀湖畔的崇山峻岭中创造出辉煌的蒂亚瓦纳科文化。20世纪60年代,作家路易斯·波威斯和雅克·伯杰曾认为,在非常遥远的古代,来自金星的“天外来客”,曾在的的喀喀湖畔的高原居住过,是它们创造了湖畔的奇迹。还有人认为,湖畔太阳门门楣上的图案描绘出了外星人的形象,湖畔的巨大石像上绘有27000年前的星空图案。
但是更多的考古学家以大量史料为依据,有力地反驳了所谓“外星人创造了湖畔古迹”的说法,指出这纯属主观猜想,没有科学根据。从1950年起,由玻利维亚考古学家卡路斯·庞塞·桑西内斯领导的考古调查队,就对的的喀喀湖畔的古建筑群进行了大规模的深入发掘和长期认真的考察研究,并把一些已破损的古建筑物加以复原。经过科学鉴定,确定湖畔建筑物最早的建筑日期是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竣工于公元600年。当时,安第斯山区是古代美洲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最早散居在安第斯山区的古代居民是摩其卡族、艾马拉族和克丘亚族(古印加人是克丘亚族的一支)。在印加国家形成之前,安第斯山区已出现过一系列较高的古代文明。印加人在继承和发扬前代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南美光辉灿烂的印加文化,的的喀喀湖畔的古迹,就是印加文化的结晶。
为了证明的的喀喀湖畔的古建筑物不是什么“天外来客”创造的,他们用安第斯山区最早发现的一座古代城镇废墟——马丘比丘——作为例子。这座山城建在两峰相连的鞍部,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城周围用巨大花岗石砌成墙垣,只留一个城门出入。城内有上千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殿堂、庙宇、堡垒、作坊以及居民点,房屋之间以阶梯相连。在城中心的广场上,立有一个用巨石砌成的日晷。由于这座古城建造在崇山峻岭中,始终未被西班牙殖民者发现,因而能完好地保存到现在。据考证,这座古城大约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建造的。研究者称,远在公元前4000年,人们已经能建成马丘比丘城,那么公元前300年至公元600年的当地居民,就更有能力来建造的的喀喀湖畔的建筑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