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地中海文明是由近东闪米特人以及与之具有同样悠久历史的小亚和东欧地区的居民创造的。之后,欧洲内陆的印欧语民族也进入了文明的行列。现在被通称为印欧语系的语言,即雅利安语,是18世纪欧洲语言学界研究发现的。他们发现,梵语同希腊语、拉丁语、克尔特语、日耳曼语、斯拉夫语等有共同点,便用“雅利安”一词概括了这些语言。
各种文明之间的界定,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地方都各不相同。法国汉学家马尔谢尔·格拉奈(1084—1940)将所有使用印欧语的民族归入同一种文明,而英国历史学家阿尔罗尔德·顿依比(1889—1975)将印欧文明分为赫梯、米诺斯、希腊、西基督教、东正教拜占庭、俄罗斯东正教和印度等文明。对此,还是读者自己去选择接近自己看法的划分吧。
从印度和波斯古文献中我们可以得知,在远古时期,中亚地区曾有一个自称“雅利安人”的游牧民族,大约在4000年前就居住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以畜牧为生,擅长骑射,父系氏族组织,崇拜多神。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黑海附近的雅利安人一波又一波地南下,寻找新的居所。这群来自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翻过伊朗高原,越过兴都库什山口,他们中的一支南下至印度河上游流域定居,一支向西南进入波斯,另一支迁入小亚细亚。晚些时候,这些南下的印欧语民族的后裔迁往伊朗和印度。
雅利安人,或译为亚利安人,属高加索人种。该人种身材较高,皮肤浅白,瞳孔颜色浅,发色多变。原居于今天俄罗斯南部乌拉尔山脉附近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欧语系的语言,被认为是印欧语系民族的共同祖先。(译者注:除了印欧语系民族外,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俱是黑发及深棕色的眼睛。在古印度的传说中,那些雅利安人有着金发、蓝眼,所以普遍认为雅利安人是印欧语系民族的共同祖先。)
雅利安语接近古希腊和古亚美尼亚语。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以畜牧业为生的雅利安人就有了青铜器工具和轻便的双轮马车。今天,这种车轮的残迹在车里雅宾斯克的一些墓地里还能被挖掘出来。这段时期,雅利安人经常袭击南方的邻国,掠夺战利品,牵走他们的牲口。随着汉谟拉比后裔执掌的巴比伦王国的崩溃,雅利安人侵占了两河流域北方的土地以及与之毗连的地区,建立起了米坦尼王国。在米坦尼王国里,大部分人讲的是胡里特语和阿卡德语,国王穿着
与胡里特人一样的装束,取雅利安人的名字,与赫梯人一样信奉密特尔、伐楼那和因陀罗的雅利安神。处在埃及、赫梯和强大的亚述夹缝中的米坦尼王国,最后还是因为内讧于公元前14世纪中叶分裂。现在,除了古代历史学家外,有关历史鲜为人知。
侵占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的命运则要好得多。“伊朗”一词出自“艾利安”即“雅利安国”。伊朗高原的山民在雅利安人迁居之前没有文字,他们与南部文明邻邦的接触也仅仅发生在战争中。因此,早期的伊朗雅利安的政治历史一片空白,只知道其社会由三个等级阶层构成:祭司、战车武士和农民(手工艺人显然属于农民阶层)。
伊朗的雅利安人同化了当地原住民,被分为米底和波斯人两部分。起初,大多数的地盘属于米底人。公元前7世纪末,他们联合辛梅里亚人、斯基泰人和巴比伦人摧毁了亚述王国。但是之后,波斯人又推翻了米底政权。公元前558年至公元前330年,他们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又被称为波斯第一帝国,是古波斯地区第一个把版图扩张到中亚及西亚大部分地区的君主制帝国,也是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在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极盛时期,其领土东起印度河平原、帕米尔高原,南到埃及、利比亚,西至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北达高加索山脉、咸海。
随后,一部分雅利安人往南越走越远,到达了印度谷地。大约也是这个时候,与埃及的金字塔年代相当的当地文明哈拉帕、罗索尔和摩亨佐·达罗(译者注:摩亨佐·达罗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信德省)走向了衰败。在东南部,雅利安移民和黑皮肤、塌鼻子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大量混杂在一起。
雅利安人的扩张最初很缓慢,因为手头可用的工具只有石斧、青铜斧和铜斧。但是,约公元前800年时,铁器得以使用,他们扩张的步子大大加快了。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们的主要活动由畜牧业改为农业,尽管畜牧业在经济生活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他们的手工业也较之前有了一定的发展,文献中提到的职业比较多,如木匠、铁匠、金匠、珠宝匠、弓弦匠、织席匠、陶匠等,甚至还有制饮料的人、剃頭匠、送信人、摆渡人、鼓手等。这表明,他们的劳动分工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商品交换还处在物物交易阶段,母牛为大笔交易中的价值单位,也出现了放贷牟利之人。
在印度半岛的南部,被雅利安人逼退到这里的达罗毗荼人,形成了一个自己的民族,延续至今。现在,他们的后裔形成了南印度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各大民族——安德拉、马拉雅拉姆、卡纳达、泰米尔等,后者除了南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外,还居住在斯里兰卡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