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大众考古

实验考古课程“历代青花画法研究”

实验考古课程“历代青花画法研究”

在考古教学与实践中,有些术语和概念需要设身处地去操作才能更深刻理解。为此,考古学有一个分支学科——实验考古,在可控环境下运用实验的方法重建考古发现的相关遗存以获得类比资料,辅助解决考古学中的相关问题,作为田野考古的延续和补充,也益于理解各种抽象的概念。

有鉴于此,笔者设计出实验考古课程——“历代青花画法研究”,其目的是通过系统讲授有关青花画法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实操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实验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思考陶瓷考古的一些问题。

原理

陶瓷考古的一个基础研究方法是将出土陶瓷按地层关系排列后再分型定式,以陶瓷标本的造型、胎质、釉色、彩料、纹饰等方面作为分期断代的依据,或者用科技方法分析胎、釉和彩的含量来定年代,找规律。这些都是以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来做分期研究。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对各种技艺的研究方兴未艾,与陶瓷考古相关的技艺研究不可或缺,如篆、隶、楷书的笔法随着时间演进从简单到复杂而写出不同字型,青花瓷画亦因不同画法而显示不同画面。经过训练的画工将青花料笔在陶瓷坯胎上运动留下的痕迹主要分为线条、填色和皴法,多数笔法被命名并载入典籍,这些笔法所画青花留下的痕迹多为有规可循的造型,同时青花瓷画的构图亦随着时间而不断创新,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示出不同的形象。

由此,“历代青花画法研究”课程构建了从唐代到当代的青花画法理论体系,其中包括笔法、刀法、料法、针法、水法、图法等各个时期不同的表现青花画面的方法。课程不仅传授青花画法,也不限于单纯将各时期青花画法分期,而是力图系统复原历代青花的画法,同时探讨画法作为文化载体所表现出来的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和吴门画派的崛起以及中外画法的交流和影响,并通过青花画法实际操作的教学,引导学生以全球性的视角,认知中国青花在世界文明和东西方文化交融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小班教学,系统介绍历代青花画法的特征细节,传授同学们动手操作各时期画法,使学生能更深入体会并掌握历代青花的画法区别,对不同时期青花瓷器的绘制技法、分期演变、评判标准有系统研究,此研究方法亦可推广到其他种类瓷器的研究。

传承

“历代青花画法研究”实验考古暑期课程秉承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在成立“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上演说所定方向:“今吾辈学画,当用研究科学之方法贯注之,除去名士派毫不经心之习,革除工匠派据守成见之讥,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术。美虽由于天才,术则必资练习。”请学生学习青花画法理论的同时进行实操,让学生用不同历史时期的笔法来实验模拟绘制青花瓷,将艺术的科学化和科学的艺术化结合,加强学生对画法用于考古学分期方法的理解与认识。当年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所请教师为徐悲鸿和陈师曾等人。2010年范曾等人成立“北京大学画法研究院”,标志着北大画法研究传统的延续。当年国画大师黄宾虹在“国画分期学法”中的教学方法为今天“历代青花画法研究”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当年考古学刚传入中国,美术教育尚未与考古相结合,今天我们将青花绘制技艺与考古分期相结合,产生出一门美术与考古结合的陶瓷考古新课程。

内容

课程获得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批准,2016 年正式立项,与史前建筑实验考古研究、冶金实验考古研究以及骨器制作研究等实验考古暑期课程一起面向全球招生,在高校中影响面较广,报名学习的学生来自中、美、英、法、澳和日本等国的高校,教学效果与社会反响显著。

实验课程一共八天,前两天学习理论和元代青花画法,元代青花画法主要有点、线、箍线、涂、搨、写意笔法以及刀刮和刀刻等画法,课程内容是让学员画一个元代风格的鱼藻纹盘,学习打箍和涂搨填色。第三、第四天学习明代青花画法,明代画法有界画法画直线和圆规法画圆,平涂式混水、两色混水和三色混水,渐变式搨水等,课程学习平涂式混水。第五、第六天学习清代青花画法,主要学习难度比较高的渐变式混水。最后两天为创作时间,将所学青花画法结合同学们的想象力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实验

为通过实验更深刻地理解文献记载,我请同学们轮流研磨天然矿物青花料,计算研磨时间以及颗粒大小,理解文献记载中配制青花料工艺里最重要的环节“研乳”。周仁等在《钴土矿的拣炼和青花色料的配制》中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色料的磨细程度不仅影响于画工,对青花呈色也很重要。实验证明:色料愈细愈能使颜色均匀且易于绘画。色料中如有过粗的颗粒,在烧成时有被還原成金属而使瓷器表面形成黑点的可能。”所以研乳这个环节对整个青花瓷的呈色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但是明代的研乳精细度还不够,《万历江西省大志》记载“研乳三日”之后才能用来画坯,清代《陶冶图》中对“印坯乳料”图配文说明:“至画瓷所需之料,研乳宜细,粗则起刺不鲜。每料十两为一钵,专工研乳,经月之后始堪应用。”

同学们用当代已煅烧的青花料做研磨实验时,用不同目数的筛网来筛,可以看到时间越长所研磨的青花料颗粒变得越来越小,可见清代乳料“经月之后”比明代“研乳三日”的时间长,其青花料颗粒也更细。

同学们研磨时发现青花料颗粒变细、变轻,研磨时会有细小的颗粒散发到空气中,因此需要在研磨时加入水以防止颗粒散发吸入肺中。

景德镇的窑工用乳料的“乳”字,是描述青花料加水细磨之后,用手指一捏,感觉像乳汁一样粘腻、润滑。

根据近现代一人两钵乳料的真人实物照片与《陶冶图》的“印坯乳料”图和“景德镇陶图记”的乳料图对比,清代图画所画乳料方法一直沿用到近代,真人实物照片青花料表面反射出水光,可知用大的碗状乳钵来研磨乳料时需要加水。

乳料有的用大乳钵盛装研乳,如果量少,则用小乳钵研乳,《隺巢人物三千法》中有国画矿物料的乳钵和乳杵,青花钴料也是一种矿物料,与国画矿物料所用乳钵和乳杵可通用。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专业的黄学文同学在开光边饰、纹饰两两相对的青花盘上进行了对照实验:择钱纹一组进行填色对照。生料勾线,一个用熟料混水填色,一个用生料混水填色。烧成后发现,前者边线明显,且填色部分颜色偏蓝,斑点少见;而后者边线几乎同填色融为一体,且颜色偏灰黑,出现大量斑点。说明生料和熟料影响了青花料的显色。同时生料混水填色的钱纹也与生料平涂填色的主纹饰构成对比,两者都采用生料且填色时顏色都较浅,唯技法不同。而烧成后颜色均偏暗灰,说明最终的显色主要与颜料本身有关而不是绘画技法。

学生体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商周考古专业的李晓琳同学通过这次学习思考在青铜器研究上能否进行方法论的创新,古文字研究领域已经有学者对青铜器上铭文的笔法、字形、排列等总结过时代特征,这与画法的分期方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希望可以借鉴本课程对青铜器的研究,也尝试创新分期方法。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吴思仪的本科毕业论文以明末清初转变期青花瓷上的博古纹饰为研究对象,比较关注青花绘画的用笔:“比较过箍线于笔尖用力不同、握笔姿势不同、蘸料多少不同、器型不同时的效果,才懂得观察箍线的粗细、均匀度和连贯性;比较过烧制前后‘笔的痕迹与‘水的痕迹之分,才懂得观察填色方法。”

东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宫泽菜穂表示上完课后看古物的眼神变了。有学生说:“课程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但是当我去博物馆参观遇到带有青花的物件时,自己就会格外注意颜料与笔法、烧造与效果的问题。比如看到黑石号沉船上出水的长沙窑瓷器,就会试图通过图案用笔的痕迹揣摩唐代画工绘制瓷器的心理。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立美术馆参观瓷器时,基本上能够将陈殿老师教授的青花绘制技法对应的时代特征一一印证,并且还会发现一些青花瓷器细节的新问题。通过这两次课程的学习,我与其说是学到了关于青花瓷绘制的知识,不如说是学到了新的研究理念与思考问题的方法,亦是一种古代中国物质制造的独特视野。”有学生经过多日加班艰苦的练习后认为:“此后再看青花眼光就不一样了,一方面了解到不同绘制技术的难易程度,一方面看得出别人绘制技术的熟练程度,由此可以辅助判断真品、仿作,而不同的绘制技术还可以为青花断代提供参考。”

学美术史的学生总结:“杨泓先生认为美术考古学研究的方法是考古学的层位学和考古类型学,研究对象是田野考古工作中获得的与美术有关的科学的标本,这两点在青花绘制课上都能体现出来,所以这门青花实验考古课应该是考古学与美术学的交叉学科,既有一定的趣味,又系统地学习了有关青花演变的理论、方法和具体的实践,让我们在掌握考古学知识和基本研究技能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利用实验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思考自己学科的相关问题。”

吉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王安琪认为自己实践后能理解为什么在有些御窑遗址出土官窑青花瓷器上可以看到训练有素的画工青花线条会画出明显的失误,是因为当时画工心态有变,才导致心手不相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古专业的黄晶反映:“生活中,因为忙碌而形成的急躁,因为压力而形成的焦虑,在画图的时候都清清楚楚地袒露在指尖,为了达到合格的效果,我仔细调整心态和情绪,认真放慢脚步,认真放松手指,力求获得平稳的呼吸、平顺的线条。”内蒙古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缪慧妍觉得“找回了久违的安静专注的感觉”。明尼苏达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张天珩指出:“这样的作画形式也需要对自己心境的锻炼,达到平心静气的氛围才可以较好地驾驭。我本人虽然有着制作模型和远距离步枪射击这两种需要类似心境的活动经历,但相比作画这样的水平还是要求低了很多。在8天的学习后我对这样的一种平和心境有了更深刻认识。”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4504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