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半個世纪前的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浩渺的宇宙中传来中国之声——《东方红》乐曲信号。这首曲子需要通过“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天线发送,并由地面站接收,再由电台转播。“东方红一号”是一个直径约1米的球状体,重约173千克,由72个外皮组成,球状体上安装有几根长长的天线。工程师称其设计寿命仅为20天,但让人意外的是它在太空里工作了足足28天。“东方红一号”卫星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也掀开了我国向浩瀚宇宙进军的璀璨篇章。
“东方红一号”卫星由于所处的轨道较高,大气阻力很小,轨道衰减很慢,如今依旧无声地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着。天上的“星”仍在飞行,世界航天事业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人造卫星家族,根据它们不同的用途,可以分成许多种类,例如科学卫星、气象卫星、勘测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卫星、多用卫星等。1999年1月,美国发射了“火星极地登陆者号”勘测卫星,后来又发射了4颗装有电子侦察装置的卫星,能从几百千米高空区别足球场大小的目标,同时对颜色的分辨能力胜过人类肉眼的分辨能力,它们被誉为“千里眼”。
气象卫星的观测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如果一颗地球同步气象卫星围绕地球运转,每隔20~30分钟睁一次“眼”,那么一眼就能看到地球上将近一亿平方千米面积上的云况。因而,人们把气象卫星誉为“空中神珠”。
通信卫星被称作人类的“太空信使”,世界上的通信卫星绝大多数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上空。全球的电话、电报、传真和电视广播业务等国际通讯任务,大部分是由这些通信卫星来完成的。通信卫星正朝着大功率、长寿命、低成本、大容量的方向发展。
50年前的那首赞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我国航天人去拥抱星辰大海。如今,我国的卫星事业已经硕果累累。我国的在轨卫星数不胜数,各司其职,形成了自己的卫星系列,包括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北斗系列导航卫星、资源系列资源卫星、海洋系列海洋卫星、返回式系列遥感卫星、高分系列卫星等应用卫星和实践系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等。它们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力量的增强,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给冷寂的宇宙空间增添了生气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