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黄包包包包
當人起跳后,其在跳跃最高点及附近的停留时间远超过起跳或落地过程的时间。跳得越高,越会在视觉上留下“悬浮”空中的感觉。
篮球选手通过伸展身体,做出一系列连贯动作,收腿等会让我们在视觉上觉得他们可以在空中真正地“停留”。
但事实上,“滞空”只与弹跳高度有关,与其它无关。跳得越高,滞空时间就会越长;身体柔韧性或核心力量越好,能在空中做的动作越多,滞空视觉感就越明显。
为何跳得越高,有效滞空时间就越长?
下面是一张球员助跑起跳的轨迹图,纵轴是高度,横轴是时间。
顶部弧线这一段,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有效滞空时间”。当低于这个高度,如果球员无法上篮,或有很大几率被对手封盖、干扰,那滞空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很显然,有效滞空高度越高,时间就越长,球员也就越能在空中“搞事情”。
用恒定加速度的线性运动公式的解释如下:
d = V?t - 0.5g(t)? ,当t=V?/g时,跳跃达到起跳的最高点。此时的d=V??/2g。
助跑起跳后人会在空中划出一条抛物线,把起跳瞬间达到最高点的?时间计作t?,t?=V?/2g。放入上述公式,t?时间内,球员能达到的高度为d?,d?=3V?? / 8g。
对比d?和d,可以看到,d? / d=75%。
也就是说,将起跳滞空的动作分解,其中一半时间,身体会用来让自己达到最大高度的75%,剩下的一半时间则是在最大高度最高的那25%上面。
反过来,因为职业球员跳得很高,视觉上他们就会有一个很长的时间位于“有效滞空高度”,所以给人仿佛悬浮了一样的错觉。
勒布朗这张图,高度都处于有效滞空高度上,他只花了很短时间就跳到足够高度,因而也得到足够时间,非常从容地完成这记风车。
勒布朗
以前坊间有传闻:乔丹能在空中停留5秒钟,当然这只是谣传。因为NBA的超级魔鬼筋肉人,助跑起跳(最高)高度能达到120cm的话,大概能有1秒的滞空时间。这已经是相当极限的身体素质了,再配合他们的球感、单手握球、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核心力量……就能留下许多叹为观止的视频集锦了。
最恐怖的滞空往往来自外线球员,他们身材偏矮、起跳后最低点高度能达到自身身高的60%甚至更多、弹速惊人、核心力量也非常了得——比如德里克·罗斯和弗朗西斯。
另外,事实上职业篮球运动员要考虑很多对抗性,往往拥有健壮的身材,论平均弹跳高度,未必比排球运动员、跳高运动员、羽毛球运动员来得高。比如羽毛球世界第一人林丹,他的弹跳高度就超过1米,助跑后可以跳过1米55高的羽毛球球网;排球运动员也能轻松跳起摸高达到3米6以上,也能以超过3米3的高度扣杀。他们的共同点除了跳得高之外,核心力量都特别出色。
但由于一则有篮框这样一个高度参照物,二则有很多跳跃都是向前的助跑起跳(比如各种隔扣,加上NBA各种视频集锦,都有各种慢动作回放),所以就让观众有了“篮球场上多飞人”的深刻印象。
因此“滞空”也几乎成了篮球运动的专有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