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科学24小时

迄今最全面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

迄今最全面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

近日,美国科学家对全部人类基因组的30.55亿个碱基对进行了测序,包括20年前第一个人类基因组测序时缺失或错误的8%的基因组。与此前的结果相比,新结果增加了2亿个碱基对以及2000多个基因。

人类拥有数万个基因,它们被储存于细胞中心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中。基因信息以四种碱基(C、G、T和A)的形式存在,每两个碱基形成碱基对。当前的大规模测序技术(用于医院研究具有遗传性的疾病的技术)不能一次读取很长的人类基因组,但可以识别几百个碱基对的片段,然后通过参考基因组进行排列。为组装基因组序列,研究团队利用了两种技术:一种是能读取非常长的片段(超过100万个碱基对)的测序技术,另一种是精确度极高、能处理差别极小的片段(比如同一个基因的多个副本)的技术。蘑菇采摘机器人问世

目前,蘑菇养殖业正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为此,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开发了一个蘑菇采摘机器人。这款电动气动装置专为架子上生长的双孢蘑菇设计,它能够采摘蘑菇、修剪蘑菇茎的末端,然后将它们放入收集盒中。

采摘的过程不会伤及蘑菇,因为它是通过一个可调节压力的吸盘来实现的,这个吸盘会固定在每个蘑菇的顶部,然后向上拉起。研究人员试验了不同的空气压力和吸入时间以得到一个动作组合,这个动作组合能让蘑菇被采摘、放到机器人修剪刀片上,然后被放入盒子里。截至目前,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中,该机器人采摘蘑菇的成功率达到94.2%,修剪蘑菇茎的成功率达到97%。可应用于普通眼镜上的新型夜视膜 

日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夜视技术,这在同类技术中尚属首次。它采用超薄薄膜的形式,可以直接应用在眼镜上作为过滤器,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激光就可以将红外光转换为佩戴者可以看到的图像。

该款开创性薄膜是基于科学家已经研究了多年的纳米晶体技术。这些微小颗粒的厚度只有人类头发丝的数百分之一,其工作原理是将红外光的入射光子转换为可见光谱上的高能光子。这些晶体共同形成的薄膜可以改变人眼感知光线的方式。新型传感器可迅速检测出皮肤病

当一个人有皮肤问题时,受影响的皮肤通常会比正常情况下更硬或更软。现在,一种新的传感器已经被证明可以检测到这些差异,它可以让医生更快、更容易地诊断出问题。

这种硬连线传感器的厚度只有2.5毫米,接触面积只有2平方厘米,它被简单地放置在疑似有问题的皮肤上。交流电通过线圈施加到设备上,从而使集成磁铁迅速振动。当磁铁振动时,它会向皮肤深处发送压力波,皮肤会根据这些波迅速变形,传感器底部的应变传感片会测量这些皮肤变形并将其传送到连接的计算机上,计算机则将数据转换为皮肤刚度值。然后,医生可以将该值与那些与特定皮肤疾病相关的值进行比对。“纯素蜘蛛丝”制品可替代一次性塑料

近日,英国科学家模仿自然界中最坚固的材料之一——蜘蛛丝的特性,创造了一种基于植物的、可持续的、可伸缩的聚合物薄膜。这种新材料与当今使用的许多普通塑料一样坚固,可以取代许多普通家用产品中的一次性塑料。同时,该材料无须工业堆肥设备就能在大多数自然环境安全降解,也可以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研究人员将大豆分离蛋白(SPI)作为测试植物蛋白,因为作为豆油生产的副产品,SPI很容易获得。但是,像SPI这样的植物蛋白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差,因此很难控制它们组装成有序的结构。此次,研究人员成功地在没有蜘蛛的情况下,使用SPI复制了类似蜘蛛丝的结构,即所谓的“纯素蜘蛛丝”。人工智能助力生物分类

随着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研究人员正急切地将所有新发现的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编入目录,它们涵盖了尚未命名的900万个物种的90%。为此,科学家通常要花很长时间在实验室里对收集到的标本进行分类。现在,一种名为“多样性扫描”的新方法可能会帮上忙。

这种方法包括一个机器人,它可以每次从托盘中取出一个昆虫或其他小生物,并对它们拍摄;然后,一台计算机使用名为“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将每个样本的腿、触角和其他特征与已知样本进行比较;最后,机器人将每只生物移到一个有96个小孔的盘子里,为样本的DNA测序作准备。由此产生的物种识别序列片段——“DNA條形码”,将与所有已编入目录的标本数据库中的图像相连。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4815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