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峰
中国人绘制、使用地图的历史极为久远。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曾有人在占卜用的龟板上刻下了当时一次打猎时经过的山川路线图,它就是出土于河南安阳的《田猎图》,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世界上已知保存最早的地图。
《周礼》记载,西周时我国就设有官员“职方氏”,负责管理疆域、土地、军事和物产等地图。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牧马滩发现了7幅秦代木板地图,其中有《政区图》、《地形图》和《林木资源图》等,这些地图的发现印证了《周礼》的记载。
此外,牧马滩还出土了一幅西汉时期的纸质地图,其绘制方法与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质地图十分相近。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3幅描述地形、驻军和城邑的地图,地图用线条表示平面图形,以黑、红、青3色绘制于绢帛上,是世界上较早的彩绘地图。
在现代,地图与山水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地图是符号化的,讲求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实用为主;而山水画则是形象化的,追求艺术性,是供人欣赏品鉴的。而在过去,中国的古地图与山水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古画的“双重身份”
古代地图的绘制有个特点,无论是全国地图还是区域地图、专题地图,它们所描绘的山脉、河流、道路、关隘、城镇、庙宇等地形地物,均采用形象逼真的表现手法。这与山水画的创作很相似,这些地图通常也是由画家完成的。《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期的女画家赵夫人就曾向吴主孙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她还“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
总体而言,中国古地图在诞生伊始,就兼具地图和山水画的双重属性。魏晋时期,中国山水画逐渐独立成科,地图与山水画也开始分流,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仍在持续。在敦煌壁画中,山水画的透视法与地图大多是一致的,往往都是鸟瞰式,如莫高窟61窟的五台山图。敦煌壁画中还保留着类似图注的文字,这与地图也很类似。
可以说,像山水画一样的地图,一直是中国早期地图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见山画山,见水画水,形象直观,立体感强,使地图更近似于精美的艺术品。辋川别业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山水园林,拥有清丽旖旎的自然田园风光。这片世外桃源般的人间美景,被王维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幅《辋川图》不仅成为中国最早的风景导游图之一,也开启了后世临摹《辋川图》的文化传统。不同时期的“异曲同工”之妙
五代宋初,作为文化艺术的山水画得以迅速发展,并反过来影响了实用地图的绘制,亦画亦图的山水画地图,也逐渐演变成为反映地理内容的志书地图。其中当属南宋《临安志》中的《西湖图》较为著名。《西湖图》是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雕版墨印的志书地图,它用写实的手法将杭州西湖、六和塔、断桥、岳庙、雷峰塔、苏堤、白堤等自然风光及人文地物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那种带有明显中国山水画风格的绘制手法,既直观易读,又具有艺术感染力,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园林地图之一。
与《西湖图》这样的刻本地图相比,明清时期的彩绘绘本地图受中国绘画风格的影响更大。这类地图的绘制形式常采用平面、立面相结合的形象画法,设色鲜艳,地物要素表现充分,是中国传统地图绘制法的集大成者。
回流文物《丝路山水地图》就曾在春晚上被特别展示出来。这幅30余米的地图长卷所绘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描绘了蜿蜒两万里的丝绸之路,被定为明代宫廷皇家地图。这幅地图采用传统的青绿山水绘画技法,嘉峪关城等建筑则采用界画技法绘成。全卷中的山脉、河流、城池、关隘等主要地物元素服从于地图功能的编排,是一幅完整详细的“路线图”,堪称明代彩绘地图的典范之作。
明清彩绘地图的空间营造也别具一格。绘图者不采用焦点透视方法,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变动立足点进行观察,将不同视点下的地物形貌组织到同一画面中,呈现出多视角的散点透视空间结构,从而表现出广袤无垠的辽阔地域。
以《黄河万里图》为例,图中的视觉流程随着河道沿岸的地貌地物景观移动,呈现出开放的空间结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的长卷地图代表作之一。
在清代,黄河洪水不断,研究和管理这一河流系统是清政府最优先的事项之一。这幅绘制于康熙年间的巨幅地图,生动地说明了控制黄河河道的复杂性及其对流域内众多城镇的潜在影响,反映出现代西方地图测绘技术传入之前的中国传统地图制作水平。《黄河万里图》的成就不在于它的制图精度,而在于它对地理特征的图示处理方式,次第平移的散點透视视角,让人能够身临其境般地体验从东海到龙门的黄河激流之旅。这幅地图长卷也很好地融合了全景山水画和地图学。图中的水道以平面测量的方式呈现,平躺在图画表面;山脉则以青绿设色给予正面描绘;至于建筑,尤其是有围墙的城镇,用等距投影的技巧来描绘。尽管地图没有采用任何的焦点透视或等比缩减等方法,但在视觉上是连贯的,无垠的广阔视野让观者可以掌握更为直观丰富的地理信息。
明清彩绘地图是中国传统地图绘制艺术的巅峰,许多绘本本身就是极为精美的山水画,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清代宫廷画家冷枚创作的《避暑山庄图》,就是一幅反映康熙时期承德避暑山庄山水建筑的图样,也是一件充满艺术情趣的山水画佳作。
画家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避暑山庄后苑及周边的崇山峻岭,展现出皇家园林的壮观气势。此图以全景鸟瞰式构图,自景区上方向下纵向取景,景致具体而微。画面设色以青绿着色和浅绛渲染相结合,冷暖色调和谐呼应。在传统的工笔界画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方的透视法,并融合在建筑物的描绘上,从而更科学、客观地表现出建筑物的物理结构。这幅巨幅立轴如地图一般展现出山庄的真实全景,表现出皇家园林的空间结构、地形地貌、道路桥梁和建筑样式,极具视觉冲击力。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地图就常采用两种绘制方式,一种是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所倡导的“计里划方”形式,另一种就是山水画形式。后者表明,中国古代山水绘画与地图绘制具有文化同源性,也将精美的地图带入艺术品行列。另一方面,观照中国古地图,我们势必要回归到人文科学,回归到从中国传统方式来探究绘画与地图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中国古地图的认识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