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骏+刘石磊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里有句话说得很诗意:放声大哭从一个梦境进入另一个梦境,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奢望。不过,近期频繁袭来的大范围严重雾霾,不时启动的空气重污染预警,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人们不得不在每天出门时,茫然地望着室外那漫天尘埃。于是,有人把王小波的那段话改成:茫茫然从一个梦境进入另一个幻境,这是雾霾围城下每个上班族不得不承受的罪过。
重霾之下,我们如何防止“心肺之患”?实际上,雾霾不是中国特产,国外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治霾经验。
卫星云图上的中国影影绰绰,中东部和东北部一片片灰暗,诉说着中国“成长中的烦恼”。雾霾,该拿它如何是好?
治霾没有速效药,国外那些曾身陷“霾伏”的城市也都经历长期系统治理,有些仍在和雾霾战斗。办法总比困难多,多管齐下的最终目的都是:减排、减排、再减排!
拿车“开刀”
去年11月底开始,法国巴黎出现严重空气污染。政府决定在巴黎及其周边地区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限速等紧急措施。12月初,相关地区空气质量已见好转。
此前有数据显示,机动车限行措施可让巴黎市区车流量减少约18%,与道路交通相关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降低15%,氮氧化物浓度降低20%。
从长远看,政策对路会大大减少车辆排放污染。比如曾经的“雾都”伦敦采取的低污染排放区政策等,也都卓有成效。伦敦市政府还计划在20年内减少9%的私家车流量,降低12%的尾气排放。
技术给力,“刀”才锋利。洛杉矶曾饱受光化学烟雾困扰,这种烟雾由汽车尾气和工业设施排放气体混合形成。20世纪60年代末,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出现,解决了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十多年后,洛杉矶的汽车基本安装了净化器。此举被认为是洛杉矶成功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步骤。
此外,洛杉矶还推广更高的燃油效率标准、使用清洁发动机等。技术进步、政策严格,让洛杉矶的空气污染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洛杉矶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目前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只有30多年前的1%。
拿污染工业“开刀”
20世纪60年代污染加剧,促使德国对环保问题日益重视,在法律及管理条例中就工业设施排放、燃料中铅含量、大型燃烧设备排放等作出具体规定。系列措施出台迫使大量工业企业安装烟气洗涤设备,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几十年间,德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1952年发生“毒雾”事件后,英国政府立法划定禁止燃烧煤炭的“烟尘控制区”,大力推动天然气取代煤炭,淘汰落后产业,将伦敦所有烧煤的火电厂关停或遷出。
长期举措往往能治根本,有针对性的临时措施则收效更快。巴黎2016年3月遭遇雾霾时,也曾要求工厂采取污染排放最低的生产模式,有效加快了“除霾”进程。
不过,一有雾霾就采取“宁可错杀,不可错漏”的态度,工厂全关、车辆全禁显然不科学。生活要继续,经济需发展,只有调整经济结构、升级产业,逐步消灭污染源,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拿违法违规者“开刀”
据巴黎警察局统计,在2016年11月对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限行的4天内,共有4.2万辆次机动车接受了巡警的监察,其中有2200辆次机动车的驾驶员因违反限行规定而被处以罚款,可见处罚力度之大。
当然,能否将各类相关政策落到实处不能仅靠执法者单方面的努力,还必须有更细更全的政策法规与之配套,这样才能确保这些政策在实践中可以执行。
在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员方面加强建设也十分必要。如加利福尼亚环保署有5个部门,其中大气质量局有约1000人专门监管汽车尾气等“移动污染源”。
与洛杉矶的汽车尾气污染、伦敦的燃煤烟雾相比,中国的雾霾成因更复杂,属于高度复合污染,有煤污染,有机动车高速增长的因素,有建材、水泥等工业污染。应对这些污染,需要多种措施齐头并进。
当然,中国的治霾决心毋庸置疑。2016年,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如果减排目标能够实现,按有关专家的评估,雾霾污染将降低约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