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飞
美国怀俄明州的魔鬼塔,塔身的柱状节理将岩体撕裂成一条一条的。(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如果说地球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么画中最美的风景莫过于层峦叠嶂的山峰。山峰的形态千差万别,有的雄奇巍峨,有的俊美秀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更有一种山峰陡然耸立在平坦的大地上,孤峰突起,超然不群,与周围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正如宋代诗人释智愚所描绘的那样:“黯黯青青一望中,迥然不与众峰同。白云散尽江天晓,想见人间无路通。”
那么这种特立独行的孤山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几座典型的孤山,来探究隐藏在它们背后的秘密吧。绝壁奇峰“魔鬼塔”
在美国的怀俄明州有一片广阔的平原。然而,就在这平坦的土地上,竟然会冒出来一个高260米的庞然大物。这座山峰底座很大,越往上越小。远远望去,它就像一座高塔拔地而起,人们称它为“魔鬼塔”。美国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曾经拍过一部名为《第三类接触》的科幻电影,影片中将“魔鬼塔”设定为外星人抵达地球的降落点,更是增加了它的神秘感。
“魔鬼塔”身上分布着很多垂直方向的裂隙,孤身一人傲视着大地,这是因为 “魔鬼塔”其实是一座形成于大约5000万年前的小型火山,只不过炽热的岩浆还未上涌到地表就冷却了。后来,在风吹、日晒、雨淋的作用下,周围相对脆弱的沉积物被流水冲刷带走,就只留下了这样一座孤零零的山体。
我国也有相似的火山景观。在吉林省长春市东南的广阔平原上分布着著名的伊通火山群,沿东北方向呈两列依次散落着形似钟乳峰的16座火山锥,它们分别被命名为小孤山、大孤山、西尖山和东尖山等,它们都是由未溢出地表的玄武岩浆固结而成,具有典型的柱状节理。当岩浆冷凝时,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岩浆的表面形成了无数的冷凝收缩中心,岩石中的矿物不断向固定的内部中心持续聚集,结构均匀的岩浆收缩固化后,其中心呈均匀等距离排列,而且相互之间呈等边三角形排列。当彼此之间的裂隙裂开之后就形成了规则的六边形石柱,结构不均匀的岩浆收缩固化后则会形成不太规则的四边形、五边形或七边形石柱。白帝山变成了白帝岛
唐代诗人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一诗中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的白帝城原本位于重庆奉节县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三面环水,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自号“白帝”,所以筑城名为“白帝城”。三国时期的刘备曾在兵败之后退守至此,修建永安宫,临死前把政权和儿子刘禅都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在此留下了“刘备托孤”的故事。
三峡大坝建成后,随着水位升高,白帝山最终变成了四面环水的“白帝岛”。驻足远眺,只见白帝岛直插江心,巍然屹立于浩浩荡荡奔涌而下的江水中,景观与以前大不相同,乘船前来游览的客人络绎不绝。
其实,在我国类似的孤山并不少见,比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也有一座著名的孤山,也是一座小岛。它原本与西湖周边的陆地连为一体,故而有“孤山不孤”之说。此外,在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60千米的长江中有一座三面环水的小孤山,被誉为“长江天柱”。而与之相距约50千米的鄱阳湖中有一座大孤山,被誉为“蓬莱仙岛”。这2座孤山成因相同,外观相似,彼此遥相呼应,成为此段长江中的奇特美景。
2000 年时的白帝城(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2004 年时的白帝城(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2016 年时的白帝城(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澳洲的“红色心脏”在澳大利亚中部有一块长约3千米,宽约2千米,高约348米,周长约9.4千米的巨大岩石,傲然屹立在广袤而又平坦的戈壁滩上,突兀的身躯与周围环境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关于其来历,有科学家认为它是3亿年前的地壳运动挤压造成的隆起,还有的科学家认为它是数亿年前坠落的一块陨石,露出地表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部分仍然深埋于地下深处。已经在此生活了上万年的当地土著人将其奉若神明,称它为“乌鲁鲁”。而令人奇怪的是,它的官方名称是“艾尔斯岩”或者“艾尔斯巨石”,并未被称作山。
艾尔斯岩几乎位于澳洲大陆的中心位置,如今已成為当地最著名的自然地标之一,有“红色心脏”之美誉。艾尔斯岩由砂岩和砾岩组成,所含矿物主要为长石和石英,其中的铁元素在氧化作用下将它变成如同铁锈般的红褐色。更为叫绝的是,它能在一天的不同时段里,随着阳光的变化呈现出橙黄色、橘红色、深红色等不同的颜色,尤其在日出或日落时分,当它呈现出鲜艳的红色时最为壮观。
饱受争议的“天下最小山”
位于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马家庄东边的农田里,隐藏着一块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处0.7米,最高处距地表0.6米的小石头。有趣的是,人们竟然给它起名为“静山”。面对这样一座可爱的小山,网友们的心都被萌化了,大家在网络上调侃道:“愚公移山的故事看来不是传说,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也不算吹牛。”而当地人对其却视若珍宝。1983年,寿光市有关部门将其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人们在耕种庄稼时都应尽量回避,以免破坏这难得的景观。
早在清末时期,当地就有以静山命名的行政区划——“静山区”,由此可见,静山在当地早已小有名气,直到现在寿光市还有以它命名的“静山路”、“静山小区”等。而在自媒体时代广大网友的炒作下,它突然走红网络,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天下最小山”。
寿光静山(图片来源:环球网) 我国吉林省伊通火山群的大孤山(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当然,这 “天下第一”的称号并未得到诸如吉尼斯世界纪录之类机构的认可。先不说静山究竟是否真是天下最小的山,连它是否真是一座山都还存疑。有学者认为,山与石的区别可简要总结为八个字,即“有根为山,无根为石”,意思是说山具有空间的相对固定性,而石则没有固定位置,可随意移动。2018年《潍坊晚报》的一篇报道曾提到,民国时有人在静山旁挖掘,但挖了很久也挖不到底。1958年,又有人前来挖掘,还是没挖到底,于是证明它就是座山。然而,寿光大地是一个自南向北缓慢降低的平原区,境内第四系地层广布,顶部为黄土层、黄褐色及灰白色含砾亚粘土层,下部为砂砾层,层厚50~300米不等。据此判断,如果在土层之下唯独静山所在地仅有一丁点儿山尖冒出地表,就断定它是褶皱山、断块山或者侵蚀山显然都不合理。关于静山的成因在当地已经争论了几十年,迄今仍然没有定论。
地球上的山峰,高低起伏连绵不断者多为褶皱山,是由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而成的,如亚洲的喜马拉雅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洲的落基山等大型山脉都属于此类。山壁陡峭险峻者多为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发生断裂所致,如陕西华山、江西庐山、湖南衡山、山西恒山、山东泰山、新疆的天山和阿尔泰山等。这两种山最为常见,一般呈区域性分布,故而不易形成孤山景觀。我们所见到的孤山,基本上都是火山遗迹,或者是流水等外力作用形成的侵蚀山,只有这些呈点状不规则分布的山峰才能表现“不合群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