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科学24小时

大事记

大事记

本刊编辑部

1952年7月26日

四方机车工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这台被命名为“八一号”的蒸汽机车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自行制造机车的历史。1956年7月

中国自行试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上蓝天。歼-5的研制装备,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能够成批生产喷气战斗机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1957年10月

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建成,这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59年9月14日

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万次的快速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试-104机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创造了我国自主开发的条件,培养出从研究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调试到技术保证的各类人才。

1960年2月19日

上海机电设计院自行设计制造的T-7M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试射成功,开始了中国的“空间时代”。这是中国探空火箭技术领域取得的第一个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成果。1963年

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63式自动步枪设计定型。63式自动步枪在我国步枪发展的历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在原子弹理论、结构设计,以及各种零部件、组件、引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1965年

由钮经义、龚岳亭、邹承鲁、邢其毅、汪猷等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蛋白——结晶牛胰岛素。经过严格鉴定,它的结构、生物活性、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牛胰岛素相同。这项研究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作出了重要贡献,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1966年5月

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即“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该证明结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

1966年10月27日

中國在本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爆炸试验。导弹发射、飞行正常,核弹头在预定目标和高度实现了核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在新疆罗布泊空爆成功,这次试验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70年4月24日

中国发射首枚地球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71年12月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105号舰“济南号”启用。它是中国自行设计并制造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首舰,也是人民海军拥有的第一种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大型水面舰艇。它实现了中国驱逐舰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跨越,在中国驱逐舰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1973年

袁隆平利用基因多样性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76年,“南优二号”大面积推广后,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65年增长47.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我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1975年2月4日

位于甘肃永靖县刘家峡镇的黄河刘家峡水电站全部建成。总装机容量116万千瓦,年发电量57亿千瓦小时,主送陕西、甘肃、青海。刘家峡水电站是“一五计划”(1953-1957)期间我国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也是我国第一个装机容量超百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它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养殖等综合效益,是新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979年7月

在北大汉宇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的计算机机房里,王选等人用自己研制的照排系统,一次成版地输出一张由各种大小字体组成、版面布局复杂的报纸,这是首张用激光照排机输出的中文报纸。这项成果为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通畅大道,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1979年9月28日

中国第一条光导纤维通信线路——上海光纤电话线并入上海市内电话网开始使用。这条光纤电话线连接上海市四川路电话分局和海宁路电话分局,全长1.8千米。这条光纤电话线的使用开启了中国光纤通信的时代。

1980年5月18日

我国“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导弹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东风五号”导弹发射试验的护航行动是人民海军迄今最大规模的远洋军事行动。1981年11月20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王德宝教授等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完整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转移核糖核酸(tRNA),它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上有着重大意义。

1983年12月22日

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巨型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比起国际主流巨型机,“银河”亿次巨型机在10个方面有了创新性进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巨型计算机的国家之一。1985年2月20日

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南极长城站建成。南极长城站是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爾德斯半岛上。南极长城站的建成,对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观测有着重大意义。1987年9月

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我国第一个Internet电子邮件节点,连通了Internet的电子邮件系统,并向德国成功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1988年3月10日

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妇产科教授张丽珠等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这个试管婴儿的诞生是我国生殖医学和辅助生育技术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的标志,在我国生殖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988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正负电子对撞机又称为同步辐射装置,它产生的同步辐射光作为特殊光源,可在生物、医学、化学、材料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应用研究工作。

1991年12月15日

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30万千瓦商用核电站,标志着中国已掌握了核电技术,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第7个能够独立设计制造核电站的国家。1993年

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现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庞世瑾等科学家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标志着中国开始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95年5月12日

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通过国家级鉴定。它的峰值速度达到每秒25亿次,实际运算速度为每秒15.8亿次,能求解含15000个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在求解问题的规模上超过了国外同类型机器。该系统突破了一些大规模并行处理的关键技术,互连芯片具有独创性,并行优化编译器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系统之一。该系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能解决计算机和工作站难以解决的许多问题。1998年3月

国产歼-10型飞机首次试飞成功。歼-10型战斗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也是中国最新一代单发动机多用途战斗机,具有很强的超视距空战、近距格斗和空对地攻击能力,还拥有空中对接加油能力。2006年,歼-10型战斗机正式列装解放军航空兵。

1999年9月

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中国是该计划的第6个参与国,也是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2000年6月26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英、德、日、法、中六国联合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完成。1999年11月20日

“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这是我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突破。

2000年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2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由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2002年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出我国首枚高性能通用微处理芯片——“龙芯1号”CPU,标志着我国已初步掌握当代CPU关键设计制造技术,改变了我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历史。

2003年10月15日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升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安全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2007年10月24日

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地球轨道。“嫦娥”的月球之行担负了四大任务:绘制立体的月球地图;探测月球上元素的分布;评估月球上土壤的厚度和氦-3的资源量以及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第一张“嫦娥”拍摄的月球照片。2008年9月25日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

2009年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建筑包括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部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具有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2010年6月30日

经过东岳集团离子膜研发团队和万吨级国产电解槽项目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首套装配国产离子膜的万吨级氯碱电解槽在东岳成功进行首次工业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氯碱离子膜在国产电解槽上进行工业应用的开始,是我国氯碱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2010年8月26日

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5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11年1月11日

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问中国期间,歼-20型战斗机成功进行了首飞。歼-20型战斗机是中国军队以强制胜的开始,也是中国航空科技进入世界第一梯队的开始,体现了中国航空业的巨大进步。2012年6月24日

“蛟龙号”成功在7020米深海底坐底,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重大突破,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2012年6月29日

“蛟龙号”成功在7020米深海底坐底,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重大突破,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

2012年6月29日

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九号”飞船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2次交会对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務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果。

2012年7月4日

上海交通大学宣布该校研发出一种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该成果解决了困扰世界科学界和产业界30多年的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重大难题,使青蒿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变成现实,生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这意味着每年可将近百万人从死亡线上救出。2013年夏

执行我国第5 次载人航天任务的“神舟十号”飞船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实施了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实验,这标志着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技术已经成熟,我国就此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

2014年8月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的核心装备——主氦风机试验样机,在上海电气集团鼓风机厂通过业内专家评审和鉴定。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电磁轴承的大功率主氦风机,大量采用了创新技术,无论功率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已攻克世界高温气冷堆先进核电技术研发中的主要技术难关。2014年12月

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关键部件的成功研制,不仅是中国保密通信领域“杀手锏”技术研发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从集成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同时也是世界量子通信技术的重要创新,它有望将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安全的通信手段”具备覆盖全球的能力。

2015年11月

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11月29日,ARJ21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首架飞机正式交付成都航空公司。大型客机的研发和生产制造,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实力的一把“标尺”。2015年12月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发射升空。“悟空号”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暗物质探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促进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6年8月16日

1时40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上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送上太空。“墨子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2016年9月25日

直径500米的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2017年4月

中国历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航母正式下水,这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2017年5月3日

中国科学院潘建伟团队构建的光量子计算机实验样机计算能力已超越早期计算机。此外,中国科研团队完成了1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操纵,成功打破了目前世界上最大位数的超导量子比特纠缠和完整测量的记录。2017年11月

中国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正式验收交付,它拥有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控制系统,堪比一个智能生物的头脑,是世界同一级别深海载人潜水器中作业时间最长的。这是继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之后,中国载人深潜领域新的里程碑。

2018年6月

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成功完成首次试航。这标志着“天鲲号”向着成为一艘真正的疏浚利器迈出了关键一步。2018年7月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宣布,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产量超出全世界水稻4.539吨/公顷的平均产量。这标志着袁隆平“海水稻”团队此次在迪拜沙漠地区的试验种植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2018年10月

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它代表着我国航空特种用途飞机研制能力的重大突破。以AG600成功首飞为起点,我国航空自主研发工作已由研制阶段迈入试飞阶段。同时,AG600飞机的成功,也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在军民融合领域有良好的市场前景。2018年10月24日

历经9年建设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实现通车。港珠澳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港珠澳大桥连接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2018年12月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以及通过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了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2018年12月

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至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此前的2012年10月25日,随着最后一颗区域组网卫星成功入轨,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宣告建成。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4916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