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君 曹清
缘起澳星
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与航天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6年前。
1992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我国航天科学家自主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運载火箭顺利起飞,成功地把美国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1”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时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的姚爱英老师注意到,班内的学生并不太关注这一航天盛事,只关心明星的一举一动,部分学生已无心学习。
针对这一情况,姚老师决定开展“不追歌星追科星”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活动的收获之一就是,姚老师将一封情真意切的慰问信与同学们省下来的181.2元钱一起寄到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表达对航天科学家们的崇高敬意,表示愿以此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尽绵薄之力。
没想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会立即给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回了信,赞扬他们的活动意义重大。澳星发射总指挥于龙淮和“长征二号E”的总设计师王德臣等老一辈科学家表示,没想到在遥远的浙江乡村还有一群青少年记挂着他们。党委书记肖东太激动地说:“这是浙江的红领巾们比金子还要珍贵的心,情义无价。”
自此,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和中国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的缘分。情系黄姑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十分关心这所乡村中学的师生。他们与学生一对一结对子,互相写信交流近况,“两弹元勋”钱学森也委任工作人员写信给姚爱英老师,请她代为嘱咐同学们好好学习、为国争光。26年来,北京科星24次下江南育新苗,一封封书信往来南北,一趟趟旅程承载着深厚的情谊。
2004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李光亚、副院长李清河等领导亲自来到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为大家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素有“神箭”之称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模型。李清河表示,希望同学们时刻铭记中华民族实现千年飞天梦的那一辉煌壮丽的时刻,认真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树立长大后报效祖国的理想与信念,发奋学习、勇攀高峰、早日成材。
2006年,中国航天科普展首次在平湖市举行,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应邀到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做科普报告。杨利伟的到来掀起了一股学习航天知识的热潮,也更加激发了学校师生对航天科普事业的热情。梦萦航天
从1993年首次受邀到北京参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至今,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的师生已经21次北上参观。2016年,学校师生代表还受邀到酒泉卫星基地现场观摩卫星发射。
通过多年的航天特色教育,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不仅培养了数万名有梦想的祖国建设人才,还培养了多名航天科技人才。如夏贵芬、陶晓丽等人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陶志杰、屈小春等人已进入航天系统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中学时期的航天科普教育,对他们的事业和人生产生了直接影响,很多人至今还保存着航天科学家的来信。香溢之江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之下,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的航天科普教育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教育成果香溢之江。学校通过航天科技夏令营、航天专家科普报告、航天科普竞赛等活动丰富校园特色教育。目前,学校已经建成6个科普场馆。其中包括:火箭模型广场、“我的未来谁做主”学科星电影拍摄基地、学科星航天科普走廊、学科星橱窗等4个露天航天科普场所,学科星陈列室、钱学森与中国航天科普展馆等2个航天特色展馆。
除了这些丰富的硬件设施,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太空画、航天植物种植等多门拓展课程,与此配套的是学校辅导员自主编写的《学科星、树理想、勤学习》、《科星最亮之梦飞翔》等校本课本。此外,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航天特色教育事迹还被拍摄成了全国首部少儿航天科教电影《我的未来谁做主》,片中杨利伟、景海鹏、陈冬等航天员倾情出演。
通过各类科普活动,黄姑学子的科学素养有了显著提高,在各大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学科星活动,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的学生不仅提高了科学素养,增强了科技强国意识,还深刻体会到了爱国主义的内涵,树立了高远的人生目标,在科星榜样的示范感召下,开启梦想、追寻梦想、实现梦想。如今,学科星活动已经以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为核心扩散开去,逐渐走向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