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晨报》网站近日的报道,俄罗斯研发出一款名为“PBK-500U”的集束炸弹,而这种炸弹最大的特点就是它非常智能,“发射后就不用再管”。难道炸弹也已具备了人工智能吗?
可“发射后不管”
PBK-500U集束炸弹实际上就是大名鼎鼎的智能炸弹,飞行员可从高空投弹,无需考虑目标的坐标,不必进入敌人防空武器的射程范围。该弹质量为500千克,配备有多个制导作战部件。
这种“发射后不管”的方式,美国已在AGM-154防区外滑翔制导航空炸弹上试用过了。AGM-154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巡航导弹,需配备发动机,而PBK-500U更像传统的航空炸弹,但它与普通爆破炸弹的差异就好比计算机与打印机。
俄罗斯机械制造技术公司总裁弗拉基米尔·吉洪诺夫说,PBK-500U是按照高精度武器的原则制造的。毫米波雷达和红外成像模式的结合在搜索目标方面取得了极佳效果。此外,炸弹还将自主惯性导航系统与“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相结合,因此它能在偏差仅数米之内锁定目标。
PBK-500U不仅精度高,而且智能。它装载了分别针对装甲目标、导弹和火炮的具体程序,且能排除某些民用设施,例如民宅或公交车。假如炸弹未能命中预定目标,它不会立即爆炸,而是在延迟一段时间之后爆炸,以便最大限度降低误伤平民的风险。
PBK-500U的天敌是敌军无线电电子战装备,它能“致盲”PBK-500U的导航系统,让其沦为会飞的木头。在敌方反导防御系统强大的情况下,PBK-500U也可能失灵。PBK-500U最高可在约14公里的高空投掷,可被美国“爱国者”或俄罗斯的S-400系统轻而易举地命中。能摧毁15公里高空以内目标的“铠甲”-S1系统也能对付PBK-500U。但这些系统并非随处都有,它们的拦截导弹成本很昂贵。因此,PBK-500U和AGM-154一样,发展空间很广阔。
智能炸弹与导弹区别明显
国防科技大学军事专家石海明介绍,智能炸弹是在传统的普通炸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改进的方面首先是自导弹头,即电子传感器,这是智能炸弹的“眼睛”。其次是弹载计算机,这是智能炸弹的“大脑”。对于需要发送、处理、接收大量数据的武器,一部能够高速运转的弹载计算机是完成这些任务必不可少的元件。第三个是飞行控制器,即全动式可控尾翼,这是智能炸弹的“翅膀”。智能炸弹能对自身的运动姿态进行调整,从而最大程度地接近目标,完成精确打击。
PBK-500U在基本性能上可以说不输现役的美制精确制导炸弹,可实现“发射后不管”。实际上,可以实现“发射后不管”的武器有很多。那么,可“发射后不管”还能算是炸弹吗?
“虽然能自主地调整飞行状态,实施精确打击,但智能炸弹依然是炸弹,而不是导弹。”石海明指出,“炸弹和导弹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动力来源。导弹是带有发动机的自主动力武器,动力来自弹体内的燃料。而炸弹则需要依靠飞机投放来提供动力,动力来自自身的重力。因此,即便是‘发射后不管的智能炸弹,也要等飞机‘发射之后才有‘不管的能力,它自己没有动力,因此仍要称为炸弹。”
虽然智能炸弹比传统炸弹在性能上有极大的飞跃,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炸弹就可以退出战场了,它们在战场上仍有各自不同的用途。
石海明指出,由于普通炸弹造价十分低廉,通常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采取“地毯式轰炸”,即一次性连续投放多枚炸弹。这种投放方式虽然精度有限,但带来的毁伤效果却十分巨大,尤其是对目标无差别的打击,通常能带来更直观的威慑效果。而出于对成本的考虑,造价更高的智能炸弹不会采用这样的投放方式。智能炸弹所执行的任务通常对打击的精确度要求较高,尤其多用于打击与民用目标距离较近的军用目标。
“這种有区别的打击无论是目的还是效果都更为克制,是一种有选择的打击手段。”石海明说。
中国版JDAM呼之欲出
目前国际上最著名的智能炸弹要算是美国的JDAM了。JDAM是美国1997年推出的一款精确制导炸弹,质量500千克至1000千克,其改进型射程可达75公里至110公里,具有全天候、精度高、可靠性好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当年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就是遭到了由B-2A轰炸机投下的6枚JDAM的轰炸。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有中国版的JDAM了吗?
虽然智能炸弹是在普通炸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高度的系统集成性也给发展此类装备带来一定的难度。我国在此方面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目前已经拥有以“雷石”“雷霆”系列为主力,以“飞腾”“天戈”“天罡”等系列为辅助的航空制导弹药体系,其中以“雷石”系列发展最为成熟。
实际上,早在2010年珠海航展上,我国就展出了50千克、100千克、250千克、500千克共四种型号的“雷石-6”制导炸弹。据美国专家称,中国从2003年开始自行研发的“雷石-6”制导滑翔炸弹可同美国的JDAM媲美。从作战效能分析,该型炸弹是一种典型的“防区外发射”武器,根据投射高度的不同,其作战距离可达到40公里到60公里。(据科技日报、参考消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