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科学24小时

走出心里舒适区

走出心里舒适区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有个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辛巴达多次出海游历,每当遭遇危险侥幸逃脱后,都决定不再冒险。然而回到家乡轻闲一阵以后,又忍不住向往那种无拘无束、开阔眼界的冒险之旅,于是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未知的历程。

明明已经拥有舒适、平静的生活,为何辛巴达仍旧愿意投身于可能带来致命危险的旅程?就如同一些父母常常抱怨,明明已经帮子女铺好安稳的职业发展之路,为何子女就是不听话,非要自己去闯荡呢?这是因为,所有的获得,都需要付出。那些走出“舒适区”,义无返顾地踏进“不安区”的人,内心往往有着某些执着的渴望。而要实现这些渴望,就必须去面对变化和无常。

舒适区,是指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每个人都会有适合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人们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不愿被打扰,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做事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模式。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能够处于“舒适区”的人,通常已经不愁温饱。但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又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当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要满足之后,人们通常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情感、求知、审美,直至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跨出“舒适区”的意念,其实原本就存在于我们的本性之中。

辛巴達一次次的冒险,给他带来的是珍贵的阅历、体验和财富。但这里有一个关键点,辛巴达对于即将踏入的“不安区”,是有一定应对能力的,并且通过应对去实现目标的过程,是他真正喜欢的。

曾经,有位朋友A对我大倒苦水,说自己整天无所事事,家人也说他没出息,就知道吃喝玩乐。其实,他的内心也跃跃欲试着想要做一番事业,却茫然不知该做些什么。后来一位多年不见的好友来访,我不知怎样安排招待才合适,便找A帮忙。他直接列了一份清单给我,住哪、玩哪、吃啥,每天的行程都写得清清楚楚。我在无比感激的同时也发现,原来“吃喝玩乐”真的是朋友A的爱好,这个爱好无疑也能衍生出一份事业。可见,在跨出“舒适区”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明白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在意什么、擅长什么,也因此才知道该准备些什么。然而要彻底明白这些,并不容易。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若真等到年过四十才看透自己,未免让人心生焦虑。

或许有人会说,我也想走出这个“舒适区”,可往往抵不过惰性。惰性,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一种生物都具有的。能让惰性瞬间消失的,往往是危机感。试想,当你昏昏欲睡时,如果有一头老虎恶狠狠地向你扑来,你肯定会不假思索地连滚带爬地逃命吧?危机感会使我们焦虑,焦虑会调动身体各项机能紧急运作,去脱离危险情境。但事实上,这种致命危机发生的概率极低,大多数焦虑都来自于工作与生活,我们往往将这些统称为“压力”。

因此,所谓压力,不过是目标实现过程中如影随形的情绪产物罢了。适度、短暂的焦虑或者压力,虽搅得人心里难受,却也能够成为行动的驱动力。所以,当你已经有目标、有规划却拖延着尚未实施时,不如找机会将自己置于适度的压力之下,或许会促使自己打起精神,迈出最困难的第一步。

永远别认为自己没出息。每个人的内心都欣欣向荣,生来就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好。当我们准备好锦囊——锦囊里放着熠熠发光的目标——也就知道接下来的路线该如何规划了。如果目标尚且模糊,那么就先给自己找些接近目标的机会,去寻找和承受一些轻度的压力,以此来克服惰性,推动自己前进吧!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5024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