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39岁的男子,在3岁时目睹了自己的父亲枪杀母亲,之后又经历车祸以及未婚妻被谋杀。由于在39年短暂的人生中有了太多恐怖经历,他同时患上了抑郁症、PTSD(创伤后应激综合征)和酒精成瘾,时常被噩梦缠身,过去经历的恐怖事件在梦中反复上演,令他难以入睡。
心理医生让他做了这样的尝试:从噩梦中惊醒后记录下梦中的故事,然后有意识地告诉自己,如果再经历这样的场景,那就是梦境。接着他可以再试着睡去,入睡的过程中主动让刚才的梦境在脑海中重演,并且控制最可怕的事不要发生。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开始能从容应对自己的噩梦,梦的场景也变得相对温和许多。噩梦袭来时,他能清楚地意识到:“这只是个梦,没什么好怕的。”一、 清醒梦
我们总是希望美梦不要醒来,噩梦赶紧过去,可事实往往正相反。本小编永远会在美食即将送进嘴的前一秒醒来,可每次在梦里气喘吁吁赶的火车总是会误车。人好像很难控制何时从梦中醒来,但如果能在做噩梦的时候清楚地意识到这只是个梦,恐惧情绪便会小很多。
这就是清醒梦(Lucid Dream)。
一句话解释:我知道这是个梦,并且可以操控剧情的发展。
你有过清醒梦的体验吗?一项2016年的研究称,被调查的人群中有一半人都表示经历过清醒梦。另一项研究还说,有人表示,做噩梦的时候更容易诱发清醒梦的体验。
二、 半梦半醒我们在什么条件下会做清醒梦?这也是困扰研究者的谜题,关于它发生的机理至今还没什么定论。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做清醒梦时,大脑的一些变化。
探讨做梦这件事的时候,一定会谈到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REM)。这是睡眠循环中的一个阶段,一般在我们入睡90分钟后开始进入。顾名思义,这个阶段的眼球会高频地运动。此时我们的脑电波会和清醒状态下类似,大脑异常活跃。因此这时最容易做梦,尤其是那些情节五花八门天马行空的梦境。
做梦时,大脑的视觉区域非常活跃,这也说明你的梦境主要是一些图像信息;控制情绪的杏仁核也在激活状态,所以你在噩梦中会害怕;与记忆相关的海马体也挺活跃,只不过在梦境之后海马体也会睡一会儿,而且由于在梦里戏太多,之后需要补补觉。所以海马体是最后苏醒的脑区,以至于,我们经常想不起来昨晚做了什么梦。
当然,还有很多大脑区域是关闭的。首先是掌管运动的区域,这是一种自我保护,防止你迈开腿把那些稀奇古怪的情节真的变成现实。所以睡梦中的人几乎是瘫痪的。此外,帮你理性思考的区域——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也是睡着的。所以,梦中的你不理智且不清醒,不然也不会梦到那些正常状态下想也想不到的情节。
那么假如,这个理性小达人意外醒来了,你就能用理智告诉自己——这是梦!没错,这就是清醒梦。
清醒梦一般也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只不过这时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激活,而作为平衡,杏仁核反而会没那么活跃。所以你可以保持理智,并且不会那么害怕。三、 做一场清醒梦?
“醒着做梦”说起来也是件挺酷的事儿。
于是有不少电影情节是基于这样的设定。比如《Waking Life》(中文名:半梦半醒的人生)。主人公穿梭于不同梦境,带着很迷幻的色彩。
或者是基于夢境侦探设定的大作《红辣椒》。
如果你也想让自己获得清醒梦的技能,科学家曾设计了这样一套训练清醒梦的方法,不妨试试看。
给它起个通俗的名字“回笼觉法”。设置一个比你正常作息早30分钟的闹铃,闹钟响了以后别起床。在脑海中提醒自己,一会儿记得在梦中清醒。然后去睡个回笼觉。训练一段时间你便有可能获得这项技能。而且,尝试把自己的梦记录下来也会对训练有所帮助。
不过通常,这样的方法被用在某些心理治疗上。比如我们在开头提到的那个长期被噩梦困扰的人。心理医生会把清醒梦训练作为治疗方案的一环,事实证明这对降低噩梦频率是有帮助的。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把科学带回家”微信公众号,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