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斯
摘 要:在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优势逐渐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并在施工中有了一定范围的应用。但是,由于该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所应用的技术还不够成熟,这就使得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还无法得到保障。该文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论述,通过问题的分析探索相关优化方案。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质量 因素
中图分类号:TU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a)-0063-02
1 施工图设计时期的影响
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需要重视统筹思维的应用,对建筑、结构、设备等专业进行综合考虑,切实落实一体化装修设计。因此,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而言,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1.1 设计深度不足
在设计预制结构时,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之间需要紧密配合,对各方面的设计目的有了充分了解,对所需要的孔洞管线进行预留,避免由于设计阶段考虑不足而导致预制构件无法使用。在各专业中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注重的事项较多,对关键节点进行分步设计,如果设计深度不足就会导致节点信息表述不完全,加之与加工厂的沟通缺乏,必然会影响到构件成品设计与需要不符。预制构件存在问题不仅会对工期产生影响,还会导致质量事故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单位需要重视与预制构件加工单位的交流,对制作过程进行跟进,对核对图纸细节。争取与厂商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完善施工图纸与加工图纸,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并在设计中实现图纸信息共享,促进行业的协调发展。
1.2 设计的标准化程度较低
目前装配式建筑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不断提升,并制定完善的技术规范。正是由于标准与技术规范不够完善,很多构件预制厂家在制造时出现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进而导致产品质量发生严重波动。要想让建筑产业化的优势得到发挥,就需要有设计模数化作为基础,其中既包括户型层面的,又包括构件层面的。
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人员需要对预制件的尺寸进行合理设计,包括厚度、层高等,并通过与预制构件厂家的交流完成设计模数的归并与统一。这对构件脱模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降低预制件运输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构件运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减少由于刚度问题导致的构件损毁。
2 构件生产运输的影响
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开始运用后,預制构件加工逐渐发展成为产业,由于起步较短绝大多数制造企业都是边探索边发展,生产工艺的更新速度以及人员的技术水平都会对构件的产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2.1 模具存在问题
在构件生产过程中模具的影响非常显著,目前模具存在的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第一,模具定位线准确度不足,导致构件成品出现较大误差,无法满足施工质量需求;第二,模具与模数需要存在偏差,影响构件的外观;第三,模具自身的强度较低,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出现漏浆、跑位等问题;第四,模具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会导致形变问题的发生,预制件的垂直度出现问题,影响施工过程。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在构件加工前充分了解设计图纸,保证模板设计的合理性,其次还要对模具的刚度以及强度进行检查,保证模具的使用效果。对于特殊构件而言需要完成模具的设计,保证构件的尺寸与使用需求相吻合。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需要先对模具进行清洗,如果浇筑时出现松动需要及时处理。
2.2 混凝土的养护存在问题
在对预制构件进行养护时可采用多种养护方式,例如自然养护、养护剂养护等,在实践中需要从预制构件的特性出发完成养护方式的选择。在众多养护方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自然养护,混凝土在完成浇筑后先覆盖塑料薄膜,并洒水实现潮湿养护。在应用中要重视薄膜的完整性,如果出现裂缝会导致干裂缩纹的出现,此外还要保证养护时间,时间不足会影响构件的强度,有些还会导致构件在脱模时出现孔洞。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保证混凝土养护处于静止状态,对现场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把控,相关负责人还需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强调养护要求,避免出现违规作业,减少操作失误,提升构件质量。
2.3 夹芯外墙板连接件性能不足
连接件对于建筑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是连接两层混凝土的重要构件,但是连接件很容易由于外界因素影响建筑保温效果,因此对连接件的材料以及形式进行研究是构件加工的重要环节。现有研究证明,与不锈钢连接件相比符合树脂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新型材料的应用会导致加工成本的增加。
针对该现状在加工中要先保证夹芯外墙板的安全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加工成本,并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让加工方案做到最优。
3 预制构件施工安装的影响
现浇混凝土结构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技术日渐成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还无法满足经济层面的要求,施工成本相对较高,这就影响了开发商的既得利益,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1 施工管理体系存在漏洞
从事装配式建筑的作业人员大多没有经历过长期的专业培训,对所需要的施工技术还较为生疏,作业中无法对其进行灵活运用。如果预制件在进厂后无法得到妥善安置,将会导致构件发生破损,因此要制定合理的试吊流程,控制构件与起重装置之间的距离与角度,杜绝碰撞问题的出现。施工管理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逐步消除传统作业中存在的不足。
针对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施工企业要对质量标准进行明确,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为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此外,还要重视培训工作的开展,对生产工艺进行不断更新,并将新工艺纳入培训内容中,增强作业人员对相关工艺的认知水平,并做到对其熟练掌握。
3.2 构件与预埋件存在尺寸偏差
模具定位出现偏差会对预制构件的尺寸造成影响,尺寸平整度较差会对建筑施工效率产生影响。预埋件尺寸偏差是施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例如管道、预留孔洞、线盒等中心位置偏移,这就会对接下来的装修工程产生影响。对于外露的预埋件来说,在施工中要予以关注,避免出现碰撞而造成预埋件发生位移,如果发生移动将会导致现浇部分与之发生咬合不准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要从设计阶段予以规避,增加构件与预埋件之间的碰撞检查,加工预制构件时重视模具检查,保证构件尺寸,准确对预埋件进行定位,增强振捣工艺的科学性,此外还需要指派专业人员对钢筋与预埋件进行核验,保证位置的準确性。
3.3 相关专有产品匮乏
装配式建筑应用时间较短,供给产业链还有待完善,钢筋连接套筒是当前应用频率最高的连接件,但是在具体施工中套筒与钢筋错位的现象频频发生,这就使得施工难度大幅提升,还会导致预制件返工现象的发生,影响施工进度。此外,连接件形式单一还会影响装配建筑的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重视连接件的优化,增强连接件的耐久性,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最优化施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并控制施工成本。此外,作为行业研究人员还应当重视对相关辅助产品的研发,增强专有产品与预制构件之间的匹配性,避免出现配套产品缺位导致的建筑质量问题。
4 结语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能够实现传统建筑模式的改进,降低施工对劳动力的依赖,实现高效环保的建筑模式,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我们在了解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后也需要对其弊端有充分的认识,强化相关的管控工作,提升建筑质量,保证装配式建筑应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光忱,温振迪,何雪礼,等.基于ISM-MICMAC的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5):33-39.
[2] 王颖,孙彤,管西荣,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常见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8):79-80.
[3] 王志强,张樵民,王国强,等.基于COWA-G1组合赋权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模糊综合评价[J].工程管理学报,2018(6):127-132.
[4] 刘光忱,温振迪,沈静,等.基于因子分析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建筑经济,2019(8):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