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染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古人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的染色工艺,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种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使古代印染行业的色谱十分丰富,古籍中见于记载的就有几百种,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地分出几十种近似色,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染料的组合、配方及改变工艺条件才能实现。
可惜古籍中并没有关于草木染技法系统的记载,对于草木染,马丽美说她也只能结合现代学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实验。草木染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染材、挑选染材、萃取染液、测试酸碱度、过滤染液、染色、晾晒、设计、缝纫、熨烫、包装等十几道工序。在草木染中,红色是重要的颜色之一,除了草木染基本的工艺流程外,马丽美也为我们详细分享了红花染的具体过程。
采摘染料采摘染料是草木染的第一步,“明月染青天,草木染织物”,这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茜草、紫草、苏木、黄芩、红花、五倍子、板栗壳、洋葱皮、黑豆衣……这些染材,有几千年前就被古人发现并使用的经典染材,也有中药材、粮食和蔬菜,有的染材是马丽美自己采集的,有的是采购的,它们来自全国各地。
槐米是经典的染材之一,它染出来的色彩是黄色。除了资料中记载的传统染材,马丽美在山西运城的山野中又发现了一种扁核木的果实。“农历六月,扁核木果实由红变紫,逆光中色泽纯正而美丽,当地人采撷果实,品尝时先酸后甜,略感口涩,这种‘涩,主要与扁核木的果实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成分有关。假如加些冰糖或白砂糖冷藏,口感会更好。我们就是选用这样漂亮又好喝的果汁作为染料,以少量明矾媒染固色,成就一条真丝丝巾。”马丽美说。挑选染材、萃取染液等
染材采摘回来后,还要经过挑选、萃取染液、测试酸碱度、过滤杂质等过程,不同的染料萃取方式也不一样,这是自然界给予人们的思考:你想要得到什么?你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得到?
染色到了染色步骤,浸染的深浅和时间的长短都作用于最后得到的色彩,浸的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就像人生,越努力越幸运。然而,浸染只是这一工序的第一步。那些看上去鲜艳亮丽的颜色也只是假象,没有经过媒染重复的浸染、漂洗、晾晒,再美的色彩也只是暂时的,都会褪色。只有一次次的历练,才能最终实现固色,得到我们想要的。
晾晒、缝制、成品草木染之红花染我国从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又逐渐发明了红花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红花里面有两种色素,即红色素和黄色素。提取红色素的过程十分复杂,马丽美失败了很多次,也作废了很多染材和布料。
“首先要把黄色素全部提取出来,再通过另外一种媒介把红色素提取出来,如果黄色提取不彻底,红色就出不来。”马丽美说。
1.准备新疆草红花500克。
2.将草红花与清水按照1:10的比例浸泡一夜后,用少量白醋浸泡,反复揉搓过滤,去掉黄色。
3.将去黄的草红花按照1:10的比例重新加入水,并加入食用碱面,调节pH值到10,加热至50 ℃,保温2小时。
4.在保温的2小时内尽量搅拌、揉搓,使染液變成茶褐色,使红色素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