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资讯

中国网络语言在教学中的规范运用

中国网络语言在教学中的规范运用

陶荣婷

摘  要: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起语言现象,无论是表达形式还是表述内容,与传统统语言都有所不同。中国网络语言是1994年4月中国正式加入Internet之后逐步形成起来的, 不到22年的时间,网络语言的研究也是仅仅不到20年的时间,几乎是处于起步阶段。网络语言以其诙谐幽默、新奇风趣、零距离等特点迅速被广大媒体所运用,但问题层出不穷亟待规范。然网络语言具备自身的风趣性和幽默形象性也应与时俱进的运用到教学中去。所以在规范中运用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国网络语言  规范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a)-0092-02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公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从2008—2015年中国语言生活出现的新词新语的数量为:359、396、500、594……近10年提取年度新词5264个。网络语言以其诙谐幽默、新奇风趣、零距离等特点迅速被广大媒体所运用,我们的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国内外对此现象的研究还只处于收集整理时期,具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

1  网络语言的内涵

该文研究的网络语言不是普遍意义上的随着电子计算机 (电脑 )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大量增加,出现了许多与之相应的网上或网络用语,而是指:由网民上网聊天时创造的、在网上流行的、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和语言表达方式。换句话说就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民自创的一些流行语。

2  网络语言的特征分析

关于网络语言的特征,一直以来是研究者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学者们通过考察网络语言现象,结合具体的网络语言材料,分析概括了网络语言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征。《网络语言:信息时代的言说方式》一文中将网络语言特征总结为“个性化、主观化、形象化、符号化、数字化和字母化”6个方面;《中国网络语言初探》将其总结为“依存性、多元性和直观性”的特点;谢芷欣在《网络语言的风格特征》中对网络语言的特征总结为“简约、具象性、新奇有趣、随意性、幽默诙谐”的特点;陈光明在《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未来展望》一文指出网络语言具有“口语化、简洁化、符号化、‘三明治表达和奇特的句式”的特征;刘彦超和宁方民在《網络语言研究》中认为:网络语言具有“简洁实用、人情味浓、生动形象、调侃诙谐、格调低下”的特点;张红镝在《谈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中指出网络语言具有“简洁口语化、生动形象化、娱乐游戏化、创造随机化”等特征。

3  网络语言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教学中的语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采、写、编、摄、播”五项核心专业技能中的“写”和“编”来讲。

(1)新奇多样的网络语言为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增加新鲜感、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网络语言大多出自80后、90后之口并被我们学生接受并运用,例如:其他班的学生经常来“蹭课”。

(2)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运用到新闻采写中使新闻稿更具有带入感和生活气息,比如美国新任驻华大使:我是朱镕基的粉丝(凤凰网)。

(3)互联网技术极大地压缩了人们交际的现实空间,凭借网络,信息几乎可以瞬间输送传播到各地区用户,远隔万水千山的人们都可以零距离的交际和交流,这样就便于《语言与交际》课程的学习,例如MM——妹妹。

(4)网络语言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借代、比拟、拟音等种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使表达更具感染力,学生用它进行演讲,那么《演讲与口才》的课堂将会妙趣横生,例如:“美眉”借代“姑娘”。

(5)网络语言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这个弊端需要在严谨的教学中加以规范。

(6)杜撰的错别字也是网络语言的诟病需要在教学中规范运用。

4  优化网络语言合理规范运用的策略

(1)加强对学生进行汉语言规范性教育,尤其是学习相关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加强网络语言的规范性教育和宣传。规范的语言教育和宣传是就现代基础教育最基础性的和根本性的。提高汉语规范性要求对提高全民的语言素养具有重要和重大的意义。“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大力推广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现在俄国、法国等国家都在为维护母语的纯洁而努力,我们国家也有必要在这些方面逐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法治,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引导,特别是对大中小学的学生,要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尽可能地规范我们的网络语言。”当然也要加强对语言文学专家进行规范性研究的学习与研讨。语言学文学家对当前语言生活中出现的稀奇古怪的语言现象,给予科学的解答和恰当的纠正。有人提议高考考生答题时禁止使用网络语言答题,网络语言过于随意性、狭隘,不能体现语言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2)加强网络语言素养提高的背后是道德建设和文化修养的提高。语言只是个表现形式,背后却是深藏着道德和文化素养。语言素养的缺失,也就意味着道德和文化素养的缺失。全社会在提倡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那么作为教学尤其是语言教学就更应该加强学生的道德建设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中国网民中,青少年学生占着很大一部分比例。有人指出:“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网络社会问题,更不能容忍由于这些网络社会问题而日渐引发的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因为网上的道德失范会影响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今天的失范最终会铸成他们终身发展的遗憾。”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网络语言的提高,已成为当前加强学生道德建设和文化素养提高的重要课题。由于不成熟的心理特征和不定性的年龄特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趋向并不稳定。这样就造成了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就需要教育者去督促和加强稳固。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需要普及和教导学生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法律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和语言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和行为自觉的良好习惯。网络法制建设虽然相对滞后,但我们正在规范网民法律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实名制上网越来越多地被要求和实施,国家也在加强网络语言的监督。在正规的网站和网络平台里,管理员对网民的语言监管在大幅度提高。

语言是表现形式,背后深层次的道德建设才是关键,正所谓心中有佛口出莲花;心中是大粪口出伤人。只有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才能游刃有余地运用正确合理恰当的网络语言。

(3)合理规范地把新颖和合理的网络语言与时俱进地应用到教学中去。一些新奇而形象的网络语言不仅可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性,也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词汇和活跃我们的文化氛围。比如近些年来出项的网络语言如:给力、蹭饭、正能量、阳光、老铁、稳住,我们能赢、求锤、尬聊、套路、粉你……

5  结语

语言的发展和更新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的去规范运用那些新颖有趣富有正能量的语言词汇,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网络法律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全方位地提高全体网民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语言的发展应该会在规范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合理运用。笔者相信,在全部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网络语言将会在教学中得到完善的规范和规范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刘春丹.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山东社会科学,2008(9):155-158.

[2] 周梅.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语言规范问题[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34):116-120.

[3] 吴燕燕.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网络语的应用处理[D].湖南师范大学,2014.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52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