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炎黄地理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实践与应用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实践与应用

王世威

博物馆是推动区域文明发展,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和民族历史精神延续的重要载体。除了博物馆中所展现出的文物外,借助手机等移动端,利用电子触摸屏、二维码、VR、AR等形式,观众就可以直接了解到展品信息并可随意查看展品的三维立体图像。而线上虚拟展览的应用,让更多人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博物馆,因受地域观念、经济发展水平、专业技术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数字技术的应用水平不尽相同,如何有效地立足博物馆自身实际,利用好数字技术对展览、社教等的延伸与补充,值得进行更深层的探讨。

数字技术使用的重要性分析

2020年突来的新冠疫情让线下展览参观变得困难,线上“云”传播成为新的范式,同时,VR/AR/MR技术、5G技术、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云传播”提供技术支持。各大博物馆纷纷在云展览、云社教等方面发力,国家文物局也指导并发布六批《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从博物馆热到云传播热,不仅是博物馆展览展示与宣传教育的转变,也是数字化技术发展在文博领域的深入应用。

2021年,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就优化传播服务和发挥教育功能提出要加强对中华文明的研究阐发、教育普及和传承弘扬,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数字技术对于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展示、社会教育发展的补充与拓展作用,是传统的展示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由于大多数文物都较为珍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数字技术展示不仅让观众能够360度无死角地对文物全貌进行欣赏,还可以通过VR、文物二维码等引导观众更进一步地了解文物的历史意义和详细信息。而通过文物三维数据进行文物的复仿制,不仅可以有效减缓文物本身因环境造成的损伤现象,还可为文物修复等提供良好的比对样本及操作空间。

此外,借助MR眼镜、微影片等可进一步加强对文物实际功能的展示,借助数字技术进行虚拟演示,动态的场景复原向观众展示文物的使用环境与具体功能。同时还可以借助听觉、触觉等感官来丰富对文物的鉴赏与观展效果。因此,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博物馆的文物展览是很有必要的。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数字技术应用的必要性。自2008年青海省博物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来,立足自身馆藏优势,不断推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精品展览。如《江河源文明——青海历史文物陈列展》等常设展览,《妙境神韵——藏传佛教唐卡艺术展》等专题展览,《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民族民间文化展》等交流展览,每年從外省博物馆引进的临时展览:《五彩呼伦贝尔民族民俗展》《从海洋走向世界——东莞市博物馆藏清代广东外销艺术品展》《匠盈新春·印刻时光记忆——扬州雕刻及雕版艺术展》等展览。以展览为载体,把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融入到展览中,通过常设展览的静态把本地历史文化展现给省内外观众,同时引进主题特色鲜明的交流展览,动态地将祖国不同地域的人文历史与民族风情展示给青海人民。但是,因资金、技术、展出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展览并没有制作线上虚拟展览以进行线上的展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的中小博物馆来说应该是一种普遍现象。如何更有效使展览在线上面向更广的群体,需要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以更智能、更易操作的形式完成展览的数字化形式,也需要加强博物馆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与支持,进一步强化博物馆数字化实施能力与水平。

省博物馆的数字技术应用与展示效果。如针对线上展览及数字化技术在展览中的应用,省博物馆在《江河源文明——青海历史文物陈列展》加入文物三维展示,让观众近距离鉴赏馆藏精品文物,迅速了解青海历史文化的概况,同时以语音导览等形式详细介绍青海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采用语音导览、主题微影片等形式,为观众深入解读、展现一带一路中的青海的前世今生。《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引入“文成公主”的卡通形象为主题讲解,让观众跟随文成公主的脚步,沿着唐蕃古道,感受千年古道变化,进一步拉近观众与青海、与历史的距离。此外,首次将多媒体科技运用到展览展示中,通过触控魔屏将文物的三维效果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参观展览的同时能够360度地欣赏文物细节。针对青少年群体还特别拍摄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卡通主题动画,让孩子们在观看动画的同时学到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灵活地把AR动态展览、VR3D虚拟展览等技术应用到社会教育活动当中,使参加活动的观众能够在科技与趣味中了解文物、认识博物馆,更加明白展览不再是冷冰冰的文物,而是能灵活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这不仅丰富观众的参观体验,提高不同群体的参观兴趣,满足观众多样化的参观需求,也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与喜爱。通过两微一网等平台的发布,使数字化成果在“云端”展示,有效满足公众足不出户在线观展的需求。

数字技术跨圈为博物馆发展赋能。2021年,5G+AR技术,结合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效果展示,让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舞、水下洛神飞天舞《祈》等火爆出圈,无数网友表示“一定要去河南博物院体验‘博物馆奇妙夜”;三星堆考古发掘全程直播,令亿万网民追捧,热议青铜纵目面具与外星文明……电视节目、考古直播等成为全民追捧,不仅仅是这些内容本身是展现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网民提供了历史见证的渠道。博物馆无疑成为了线下观众借以观赏文物的最佳场所,如何充分挖掘文物内涵与价值,借助数字技术,在不同圈层中另辟蹊径展示好博物馆藏文物,宣传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气节,这也是博物馆热背后需要思考的。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应用中的制约因素

为在博物馆展览过程中,使用更为优秀的数字技术进行展览展示,不同的博物馆选择也不尽相同。有的以成熟技术应用为准则而谨慎发展,有的以新技术应用为起点而尝鲜探索。但是其中也存在几个制约因素限制着博物馆数字化的应用与发展。

数字化和智慧博物馆建设已成为国内外博物馆建设的共识与方向,但其建设对资金、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西部地区、中小博物馆因数字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制约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如文物三维资源数据的开发不足,如何更广泛实现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及其在展览展示、文物保护等方面更广渠道的利用,这些方面都需要相应的数字化发展资金的支持。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势必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比以前更高,数字化建设从业人员要具备跨专业的优势和灵活的思路,适应信息时代新的思想意识和信息时代的博物馆等文博工作者所应该具有的新观念、新思路,掌握处理复杂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办法和所采用的新途径,避免盲人摸象盲目跟风。如何用多种方式解决本地区的数字化发展专业人才问题对于博物馆未来发展也是重大考验。

从全国来讲,博物馆在数字技术使用及应用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比如文物三维数据采集、网站平台搭建等,其中对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处理,是博物馆全面实现信息化运作的基础,建立藏品数据库更是其中的关键,不但要制定一套统一的数据采集和记录标准,还要考虑今后与国家标准的兼顾,做到在基础共性与发展个性之间的平衡。

数字技术改变了博物馆管理藏品、研究、策展和与观众建立关系的方式。博物馆从藏品陈列、文物管理、考古发掘、科学研究等业务工作,以及人事、财务、党建等管理,均包含着人流、物流、信息流,这是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因素。如何针对性地借助数字化技术解决好博物馆各方面的管理、展示和宣传等工作是需要进一步探究与解决的,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观众,这也是博物馆从业人员未来努力与发展的方向。

作者单位:青海省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5323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