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炎黄地理

游山西运城 读华夏历史

游山西运城 读华夏历史

余驰疆

我们的国家被称为中国,但是很少有人去研究“中国”这两个字究竟是从何而来。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说:“史有‘中国之称,正当尧舜禹建都之时。尧舜禹建都在今河东境内,故河东是最早称‘中国的地方。”河东包括了今天的山西运城一带。运城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中国、中华、华夏等说法都是从这而来的。在垣曲县,人们发现了4500万年前的世纪曙猿化石,证实了人类远祖起源于此;在芮城县,距今180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中有人类最早使用火种的痕迹;在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的半个人工割裂的蚕茧标本,证明这里是丝绸的发源地;而散落在这片区域的尧舜禹遗址,带我们领略中华文明的源起和发展,与我们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

如果你从运城关公机场出来,随便询问一位出租车司机运城哪里最好玩,得到的答案绝对如出一辙——盐湖。这不仅仅是因为运城盐湖素有“中国死海”之称,更是因为围绕着这片湖的历史故事,实在是太悠久、太吸引人了。

盐湖位于运城盐湖区南部,乘坐公交车从市区到景区,只要一二十分钟。如果夏天来到盐湖,下车时你一定会看到大批穿着泳衣的人们。盐湖是夏日戏水的好地方,矿泉水浴、死海漂浮、黑泥养生等都是这里最热门的旅游项目。不过最受欢迎的,还是在盐湖边赏“花”——那些结晶的盐块组成了白色的硝花,散落在盐湖四周。夏日的阳光蒸發了湖水,湖的周围产生了大量盐块,这让总面积达132平方公里的运城盐湖成为著名的产盐地。传说,舜看到人们在夏天捞采水池内天然结晶的盐,就在盐湖畔手抚五弦琴,唱吟出了中国最古老的歌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描绘的便是盐湖边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在关于运城盐湖的传说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黄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战。相传大约在 5000 年前,河东地区被以黄帝、炎帝和蚩尤为首的三个部落所瓜分,黄帝在收服炎帝的部落之后,便将目光转向了拥有盐湖的蚩尤部落。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开始了,史称涿鹿之战。这场“夺湖大战”打了3年,最终黄帝取得了胜利,而蚩尤则被斩杀于盐湖边。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蚩尤被杀后鲜血流进了盐湖,最终与湖水汇在了一起,因此才会让运城盐湖“久雨不溢,久旱不涸,卤色正赤”。所以,运城人也认为蚩尤的血保佑了盐湖。今天盐湖畔仍有个蚩尤村,传说是蚩尤的埋葬之处,每年六月初六,这里都要举办祖神庙会,村民会隆重祭祀蚩尤,以求平安。

在盐湖边上,还有一座雄伟肃穆的千年古刹昂首屹立。这便是被誉为“中华庙宇奇葩”的池神庙。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盐湖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红盐自生”奇观,当地人认为这是天降祥瑞的吉兆。唐代宗李豫听说后龙颜大悦,特下诏书,给运城盐湖赐名为“宝应灵庆池”,特地修建了这座池神庙。之所以说这座庙奇葩,是因为经过历朝历代的修缮,它成为了集各朝建筑风格精华于一体的孤本:唐代池神、日神、风神三大殿,其“并立及拥携”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自成一派;此外,元代碑廊戏楼、明代禁墙等景观都带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充分展现了不同时代的不同建筑风格和工艺。

盐湖不仅给运城带来了丰富的盐资源,还孕育了中国的商业文化。运城因 “盐运之城”而得名,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商业鼻祖”猗顿,就发明了垦畦晒盐法,大大缩短了出盐时间。可以说,猗顿等盐商正是晋商的源头。

在涿鹿之战中大获全胜的黄帝,并没有急于班师回朝,而是“扫地为坛于汾阴”,也就是在今天的运城万荣县祭拜后土圣母女娲,以求国泰民安。之后,从尧舜禹到夏商周,历代帝王都曾在这里祭拜过后土圣母。到了西汉,汉武帝刘彻更是在此修建了华丽的后土祠,还在祠内的秋风楼中留下了著名的《秋风辞》,如今秋风楼里仍珍藏着元代的秋风辞碑。

现在的后土祠,虽然不比往昔热闹,但在后世的修缮中,依然保留了唐宋遗风。木柱上精美的唐宋雕刻和祠内的珍贵石碑,都显现了各朝帝王对后土圣母的敬畏。历史上,一共有43位皇帝曾效仿尧舜禹,来这里虔诚祭拜祈福。可以说,在历史上,提到尧舜禹,最重要的地方便是运城一带。

关于尧舜禹的出生地虽然一直众说纷纭,但大家一致认可的是,他们三人都曾在运城地区建都,并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的遗迹和传说:在运城市绛县,和尧有关的村子就有好几个,尧寓村、尧都村、尧宿村,每个村里都有尧的遗迹,村村都有尧的传说;在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人们传说舜就出生于这里,如今村中央还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写着:“大孝有虞氏舜帝故里”;在垣曲县历山,传说尧就是在这里遇到赶牛耕作的舜并将其收入麾下的;夏县禹王乡的禹王村,曾是大禹定都的地方,这里记录了大禹治水和舜禹禅让的历史佳话……而在所有关于尧舜禹的遗迹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运城北部的舜帝陵了。

舜帝陵坐落在风景如画的鸣条岗上,占地约1778亩,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其中最有看点的便是舜帝陵庙。舜帝陵庙是前陵后庙的奇特布局,这在国内绝无仅有。传说当年,舜把帝位传给禹后,禹就在鸣条岗西端为舜修造了一座牧宫,供其安度晚年。舜去世后,按常理应葬于牧宫之后,但由于宫后紧邻着涑水河,只好将他葬于牧宫之前,牧宫改作成庙堂,便形成了前陵后庙的独特结构。

现在我们看到的陵庙是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在原址基础上修建的,之后经历了元末战火和两次地震,不断翻修后才有了今天的样子。走进舜帝陵庙,最先看到的是陵前献殿,这是一座典型的元代悬山顶式建筑,通面宽17.4米,深10米,筒瓦盖顶。献殿的造型古朴粗犷,宽阔大气,是1000多年来历朝历代官民祭拜舜帝的场所,也是1555年和1815年两次大地震后舜陵中唯一幸存的古建筑。穿过献殿,便是舜帝的陵冢和寝宫,飞檐楼宇一一散落在绿树之中。

就在寝宫的旁边,有一座特殊的庙宇叫做敤(音同“可”)首祠,祭拜的是舜帝同父异母的妹妹敤首。《说文解字》中记载,她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以画入史”的画家,又称画嫘。传说敤首的母亲姚婆是舜帝继母,而她还有个兄弟名叫象,一次敤首听闻弟弟象与母亲要暗杀舜,立即报告了舜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救了舜一命。除了心地善良,敤首的画技也格外出众,《列女传》就盛赞她画画“造化在心,别具神技”,因此她也被供奉为“画祖”。

黄帝和尧舜禹成就了一个发展文明的大环境,但要真正落实他们的领导才能,还需要有值得信赖的幕僚,在他们那个时期,最出名的幕僚,莫过于尧同父异母的兄弟——后稷。稷,在古代的意思就是五谷之神,而后稷人如其名,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始祖,也是解决古中国粮食问题的第一人——他不仅像神农一样尝遍百草,还普及了粮食的耕作方法。后稷当时耕作的主要范围,就集中在运城稷王山一带,因此在运城,至今仍有许多祭拜后稷的庙宇,以求国泰民安,粮食丰收。

在众多祭拜后稷的庙宇中,最出名的有两座,一座位于运城万荣县,另一座则在稷山县。万荣县的稷王庙因为其中建于宋代的大殿而闻名,这座大殿是现存的唯一一座北宋庑殿顶建筑。当年梁思成先生遗憾在中国没有宋代的庑殿顶建筑,而这座稷王庙的研究发现则让这种遗憾成为过去。如今看这座庙的大殿,尽管已经略显衰败,但是陡峭的屋顶,宽深的屋檐,以及精致雕刻的木柱,都显示出这座庙宇曾经的辉煌。

相对于万荣县,稷山县的稷王庙则要新得多,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留最完整的后稷庙。庙中大殿气势浩大,柱子上还刻画着祭祀谷神的场面和后稷教民稼穑图。旧时,每年夏历四月十七日,当地的居民都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典。在稷王庙的北边,便是稷王山,传说后稷就出生在這里。后稷从小就喜欢研究作物,《诗经》里就记载了他观察天气与植物的关系,了解种子掉落地上后长出新植物的原理,熟练掌握了农耕技术,改良了生产工具,并教会民众种植粮食,最终替尧舜解决了粮食问题。除了后稷的遗址,稷王山上还有像青龙寺、佛阁寺、法王庙等古建筑,都是历朝历代的建筑珍品,也是运城的文化瑰宝。

除了后稷稼穑,嫘祖养蚕开启丝绸文明、傅说发明“版筑”解决住所问题也都发生在运城,这些古中国的先人,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难题,推动了古中国文明的发展。(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人类远古文化:拂去尘埃看历史

运城,是人类远古家园。垣曲县寨里村考古发现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命名“世纪曙猿”,把类人猿的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芮城县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考古发掘的人类最早的用火印迹,距今已有180万年。研究发现,运城远古文明和上古文明发展起源清晰、序列完整、脉络相序,演化进程从未间断,是山西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量最多、时代最早的地方。

农耕源头文化:庙堂里的农耕之祖

运城,是农耕文明活化石。中国被誉为世界农耕文明最发达、最典型、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而运城正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端之地。相传,尧帝命羲和在汾河沿岸设点观测推求历法,制定了二十四节气。尧的农官后稷善种谷物,教民稼穑,被奉为“华夏农神”。

黄河根祖文化:荒草萋萋埋帝都

运城,是华夏根祖之地。《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开启的德孝文化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特征,唐尧、虞舜、夏禹,缔造了万世称颂的“尧天舜日”。这里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被誉为“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人文因山水而灵杰,山水因人文而名胜。运城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遥居全国地市级之首。女娲补天、黄帝战蚩尤、尧王访贤、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大禹治水、秦晋之好、后羿射日等历史典故和优美传说,都发生于此。

宗教信仰文化:河东胜景写春秋

运城有雄踞世界“武庙之冠”的关帝庙。关公素以“忠义仁勇”著称,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由圣而神。运城是关公故里,“关公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关公文化和关公精神,已经成为增强全球华人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精神纽带。

运城有堪称中华绘画艺术瑰宝的永乐宫壁画。始建于元代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壁画举世闻名,是我国现存画技最高、画面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绘画精品。壁画人物用笔细腻、衣纹畅快、姿态生动、精美绝伦,体现了古代绘画艺术的卓越成就。

运城有被誉为中条第一禅林的万固寺,位于永济市区西南的中条山北麓,始建于北魏正光三年,是佛者刚传入内地时就创建的一座寺庙。而与其遥遥相对的普救寺,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据史料《续高僧传》记载,隋初已有。这座禅院后因《西厢记》故事发生地而驰名中外,传留古今。

河东民俗文化:民俗民风意浓浓

运城人到全国各地体验民俗文化,为何总是似曾相识,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民俗文化的雏型,源于古河东。即便在今天,这些零星的风习,依然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习惯,传承着我们的文化谱系。

河东人民世代口传心授的民俗文化,大体包括:婚礼、丧葬、寿礼为代表的民俗活动;生育、命名、民间信仰为代表的习俗活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为代表的节庆活动;民间社火为代表的传统表演活动;泥砚、螺钿、木版年画、髹漆、剪纸、地窨院营造、名吃制作、花馍为代表的工艺技能;从三皇五帝到先贤为代表的传说故事;以清明、祭关公、虞舜为代表的祭祀活动,以及各地的传统庙会。源于河东的林林总总的民俗文化,几乎影响、辐射到全国各地,对于其他地区民俗文化而言,河东民俗文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参数和对应坐标。比如二十四节气,当初制定就是以河东地区为基准,所以,就全国范围而言,只有河东的节气、节令最为精准。

红色革命文化:堆云洞

堆云洞,如豆灯火,是河东革命火种,克运城,攻坚克难,为全国攻城战例。先辈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意志,不畏困苦、服从大局的革命意识,仁人志士、时代先锋、代有楷模,这些河东先贤,至今依然是我们迈步新征程的不竭动力。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5375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