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霞
摘 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提出了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进行转变的战略目标。智能制造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但是智能制造的发展又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因此基于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向应该朝着创新理念进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该文就智能制造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创新教育途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智能制造 背景 高职院校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a)-0125-02
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着制造强国的方向发展,智能制造的发展是实现制造强国的关键。智能制造指的就是把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得到的产物,同时也是自动化与集成技术向着更深层次发展的产物。在达成智能制造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依靠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发展支撑。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基于智能制造的背景下,应该就人才培养方法进行创新改进,采取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让他们具备更强的综合学习能力,从而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有利于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专业人才。
1 智能制造时代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国家正在逐步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高职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所以为了让高职院校能够在智能制造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支撑,就对其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1.1 人才能力需求偏向创新创造
因为传统的机器制造时代正在被智能制造时代所替代,所以对于制造行业的人才能力需求也开始发生转变。比如智能制造过程中会用到机器人,这种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就需要由专业的人来操作。因为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著,因此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原来的技术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难以满足当前制造行业发展要求的,需要加强对专业的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比如专业人才不仅要懂得产品设计理念、生产过程与研发方案,还需要对客户的使用反馈做出及时应对。总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进行重点培养,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加快智能制造时代发展的步伐[1]。
1.2 人才需求结构偏向扁平化
在传统的机器制造生产时代当中,對于人才的重点要求就是要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在制造生产的过程中会灵活地操控机器。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对于人才结构的需求和过去不再是一样的,单一专业型人才无法适应智能制造时代对于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而是向着人才一体化的趋势开始发展。因为每个层次间的专业人才进行了相互融合,所以当前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需求结构正逐渐朝着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以及很强实践操作技能都是智能制造时代需要的人才类型,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创新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必须要有很强的生产软件运用能力,将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可以为智能制造时代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2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发展路径探索
由于传统的生产制造技术会带来环境污染、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国家正在朝着智能制造的方向发展,并采取措施来尽早实现制造强国的发展战略目标。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为社会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支撑。基于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实施创新教育模式,根据智能制造领域对于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教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的教学综合素养对于人才培养质量高低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高职院校要想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重要前提就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教学素养,这样才能确保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就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首先,高职院校应该邀请智能制造生产领域的技术专家到校为教师开展主题讲座,让教师对当前的智能技术以及人才能力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可以为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置等明确方向。其次,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到生产一线进行参观、实践学习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拓展教师的知识面,又能够通过与技术人员的交流来深入了解先进技术的应用方向。最后,高职院校可以健全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学习,或者在网络上搜集更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对于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也有积极作用[2]。
2.2 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依据,伴随着智能制造时代发展对于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就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这样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有很大的帮助。在改进课程体系时,高职院校需要先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对当前的智能制造岗位需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作为参考依据用于课程体系的完善,这样也可以让人才培养方案得到创新,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影响。此外,在完善课程体系时,也可以要求智能制造生产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这样课程体系的制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更强针对性。
2.3 汇聚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在国家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道路上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支撑,高职院校应该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进行创新和拓展,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比如,高职院校应该与智能制造企业展开密切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尝试把企业的一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产品等引入校园中,建立专业的生产制造实验室,模拟智能制造生产企业的生产方式,尝试生产智能产品,然后在企业中进行试用。通过实施这种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和实操技能的掌握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可以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岗位的时间有效缩短,为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价值[3]。
3 结语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高校院校应该加强对培养人才具备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视,顺应人才结构趋向扁平化的发展方向。据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实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来确保教学质量、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汇聚教学资源的方法来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制造会替代传统制造,所以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满意度,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高职院校还需要继续加强对创新教育的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缩短他们适应岗位的时间,并为智能制造时代的发展提供充足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伏琳.智能制造新模式下中国制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机床与液压,2016(9):161-164.
[2] 彭琪波.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特色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6-9.
[3] 徐国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教育研究,2016(3):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