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云帆
摘 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不断深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把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位置,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内容及关键所在。因此,加强高职助产专业生理学课程优化与创新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也是高职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助产专业 生理学 课程 优化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R-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a)-0157-02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对高职助产专业生理学课程的优化与创新进行了如下4个方面的探究。
1 课程设计的优化与创新
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的重要部分,是学科科目、活动顺序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实施课程改革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的基本内容。在高职助产专业的生理学课程设计中,我们根据高职助产专业的职业目标、专业特点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首先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方式。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形成“精讲理论、加强实践、强化技能、培养能力”的课程体系,重点加强学生三基础(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五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学生的创新性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教育理念的优化与创新
高职助产专业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根据“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对照高职助产专业的职业岗位和专业特点,我们构建了以“育人为根本、就业为导向、培养能力为核心、服务母婴为宗旨“的现代高职助产教育教学理念,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观念,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和自学式等教学方法,营造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人做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现代服务理念、临床助产和妇幼保健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 课程内容的优化与创新
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2],进行课程内容的优化与创新,重点注视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1)课程的科学性,就是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课程的特点,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科学方法之上,坚持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2)课程的系统性,就是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要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减少在教学内容上出现重复与交叉现象,加强对新知识的拓展和运用,提高课程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与整体性。知识结构在课程中应遵循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原则,完成课程内容的整体重构。并积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其他学科,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取得质量最优良的学习效果。(3)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就是突出知识应用为目标,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讲常用、实用、有用的知识,注重理论知识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坚持教学改革服务于临床需要,突出助产专业生理学知识的实用性,促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更新知识的目的,努力提升学习效率,提升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4 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
在高职助产专业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1)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以问题为核心,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长、智力开发、创新意识,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和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2)坚持三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源、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让课程精彩起来、课堂活跃起来、学生活泼起来,把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化难为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自主选择、自由表达[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终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3)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使教学内容更具现实性和时代性,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学习、发展思维、开展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中提升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创新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随时能在信息化学习平台上获得资源、工具、方法和指导,建构认知、发展个性,促进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氛围。(4)实施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利用提供的课件、录像、网络自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和自我评价,增加学习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采取学院、社区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科学实验、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的成效。(5)形成课程评价立体化,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互相评价及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成绩结合起来,把卷面考试与平时成绩结合起来,把笔试与口试成绩结合起来,以便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及人际交流的能力,以及更好地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R].
[2]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R].
[3] 田甜.构建新型课堂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