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为视角,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语料,阐释最佳关联对政治文本中隐喻理解机制的极大助力作用。本文认为隐喻理解的实质是话语接受者在理解话语时为隐喻靶域在源域中匹配与其最佳关联的语境意义的过程。最佳关联为隐喻的阐释提供了新渠道、新思路,为深入挖掘隐喻的运作机制开辟了新视野。
关键词:关联理论;最佳关联;隐喻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0.072
0 引言
文本作为语言表情达意的表现形式之一,其风格参差不齐。不同体裁文本通过独特的辩论策略实现其活动目的和交际目的。政治体裁作为特殊体裁既向本族语话语接受者传达国家方针政策,又向外国民众亮明中国的政治主张。然而,政治话语较为抽象,在认知和感知上远离人们的日常经验(Suzanne C. Thompson,1996:185),人们很难将其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指出人类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Lakoff & Johnson,1980:8),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束定芳,2008:8),是人类组织的社会经验和概念化的工具。而政治作为社会领域的一部分必然也通过隐喻来感知和构建。隐喻是政治家为激励受众与其在世界观上达成共识的劝诫性努力(Schiappa,2003:129);政治性话语从某种程度上是政治意识形态的体现,而隐喻在体现和形成政治意识形态中扮演重要角色(Neagu,2013:10-20)。政治与隐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隐喻之于政治如同氧气之于人类。由此可见,隐喻是政治性话语中非常典型的语言现象,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以关联理论为指针的隐喻研究,国内学者大多倾于探讨有关隐喻的翻译以及文本对比研究(陈希卉、钟兰凤,2014;蒯佳、李嘉懿,2018等),以及其对隐喻理解的纯理论阐释(李海辉,2000),然而,公共话语分析表明政治文本中的隐喻往往与认知理论的经典例子截然不同,其在协商和普及对未知现象的理解方面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学者们还为涉足以完整文本为例探究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对隐喻的阐释研究。纯理论的研究难免在说服力上有些牵强,有大量事实例证的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笔者以具体政治文本为例,力图证明最佳关联对隐喻理解机制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关联理论与认知语言学关系剖析
1.1 关联理论与认知语言学
虽然关联理论与认知语言学分属语言学研究的独立模块,但是在隐喻的运作解释方面其存在关联。关联理论把认知和交际相结合,这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三维模型(Steen,2008:213)是一致的。就隐喻的运作机制的探究而言,相较于认知语言学,Markus Tendahl(2011:2-140)认为关联理论有以下几点优势:其一,关联理论视隐喻为一种松散性谈话,这是关联的最佳方式,其侧重人们如何理解话语;其二,关联理论更关注隐喻在交际中的作用,旨在探讨隐喻在话语语境中的意义并说明这些认知效果受最佳关联原则的约束,而认知语言学趋向隐喻思维的研究,通过实证说明概念隐喻中源域映射与靶域映射之间的意义对应范围;其三,关联理论关注对明示交际的理解,其为话语的在线理解提供了框架;其四,关联理论能恰当处理隐喻话语的语境敏感性。语境是推理话语含义的前提;其五,相较于主要研究规约隐喻的认知语言学,关联理论更侧重于对新奇隐喻的研究。
1.2 最佳关联与隐喻
关联理论是以心理学、认知科学、语言学为基础形成的理论。其下的最佳关联和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虽属语言学研究的不同领域,但二者存在共同之处。首先,关联理论隶属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也有许多共同之处。新认知语用学把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有机结合,研究言语交际,探讨话语理解的认知特点、推理过程(陈新仁,2011:41)显然是隐喻与关联理论相结合的引子。而最佳关联作为关联理论的亮点,自然也与认知语言学有联系。其次,依据关联理论,人们在交际中产生了最佳关联的期望,受话人为理解发话人的意图,须在现存的认知中寻找说话者的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Sperber & Wilson,1995:21)。即听话人在已知信息(源域)中寻找与新信息(靶域)在当前语境下的最佳关联,并把源域的联想意义映射到靶域(易良慧,2009:189)从而理解话语含義。最佳关联对话语的理解过程与认知语言学中的语言体验观不谋而合。人类的范畴、概念以及语言基于身体经验形成,基本遵循“现实—认知—语言”的认知程序(薛旭辉,2017:35)。人们在理解隐喻过程中,总是在源域中寻找与靶域的关联,用源域解释靶域,即我们用隐喻源域所提供的视角来审视它的主旨时,意义便显现了(Cohen,2004:221)。此时,源域是人们已经认识了的已知事物,而靶域则是还未被认识新事物或具有不同于已知事物的新特征的事物。由此可见,最佳关联为隐喻话语的理解提供了绝佳的途径。
2 最佳关联对习近平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中的隐喻阐释
2.1 隐喻分类
政治语篇中大量运用隐喻,通过人们熟悉的概念映射到抽象的政治概念来表达政治家的政治思想和立场(纪燕,2018:121)。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讲话也饱含了形形色色的隐喻表达。笔者运用Steen等人提出的隐喻识别程序MIPVU,识别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中的隐喻。MIPVU是目前最新、最权威的一套隐喻识别程序,它对Pragglejaz Group的隐喻识别程序MIP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完善(详见Steen et al.2010)。文本共13232字,笔者利用MIPVU识别隐喻259处涵盖旅程(36)、数字(25)、自然(31)、拟人(21)、战争(25)、艺术(10)、方位程度(13)、建筑(29)、动作(12)、名言(9)和其他(48)以便分析。本文以占比大的隐喻类型为准,剖析最佳关联对隐喻阐释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2 最佳关联下的隐喻阐释
2.2.1 旅程隐喻
笔者将与旅程有关的事物划分为旅程隐喻,政治事件往往抽象晦涩,而隐喻对我们如何概念化重要的社会问题和行动有着深远的影响(Thibodeau & Boroditsky,2011:1),为我们理解政治提供了便利条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中,习近平总书记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靶域)比作一条既不老也不邪的道路(源域),将靶域具体化,让受众在道路这一概念中进行一系列假设,找出能够匹配语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意义。道路本身是没有新老、邪恶之分的,受众必须为“老路”和“邪路”寻找到与语境最相关的意义才能理解它们分别指“以前走过的路”和“不利于于社会发展的道路”的含义。
2.2.2 数字隐喻
讲话中有大量包含数字的词语,由于隐喻的交际语境对源域预设和诱发推理的激活和阻断有着深刻的影响(A Beckett,2012:171),因而仅从字面意义是不能理解其所表达的语境意义的,受众必须根据背景知识匹配含义才能了解数字的内涵,例如“我们要以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同各方一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为世界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中的“一带一路”的字面意思一个带子,一条路在该句并无任何意义,受众必须与背景知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立关联,才能理解讲话人把共建“一带一路”作为重点与中国互利共赢的外交战略相一致。“一道”的理解亦是如此。
2.2.3 自然隐喻
隐喻表达被创造性用于不同于其起源的语境和领域,在新语境会产生语义、语用和语法上的变化(Porto & Romano,2013:61)。习总书记讲话中把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艰难与阻力比作自然界中的“激流险滩”和“迷雾”等,显然与词的原意不符。受众需仔细推敲,才能找出与表达自然现象的词语最相关的语境意义。譬如“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中“迷雾”字面意思指“浓厚的雾”,受众无法从字面意思上知悉此处“迷雾”的真正内涵,需为其匹配一个最佳关联的语境意义——使人迷失方向的事物,才能理解“迷雾”的语用意义,即在思考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
2.2.4 拟人隐喻
拟人隐喻符合人类思维习惯,能帮助受众激活已有的具身体验,用于理解本体的某些抽象特征(朱晓琴,2011:131)。这类隐喻在讲话中部分以拟人手法呈现,如“放手”“高举”“展望”,还有一部分是人所特有的表达或事物,如“同胞”“葬送”和“眼光”这都需受众建立与语境最佳关联的假设才能获悉其效果。例如“向为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努力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中“同胞”字面意义“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受众无法从该字面意义直接理解其表达的语境含义,必须假设“同胞”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并将其与具体语境相匹配,才能理解习总书记所暗示的与香港行政区人民关系亲密之意。
2.2.5 战争隐喻
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有大量有关战争的词语,如战略、风险挑战、异军突起、攻坚战等,笔者将其归为战争隐喻。政治话语的目的是在观众的脑海中呈现发话人希望受众推断出新特征的现实(Neagu,2013:31),这些词语所在语境没有一个与血雨腥风的战争有关,都服务于讲话人的交际意图。比如“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中“捷报”字面意思“胜利的消息”,显然与该句语境不相符,受众欲窥得其真正含义,必须关联与捷报有关的引申义,找出最符合当前语境“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取得的成绩卓越”的含义。
2.2.6 建筑隐喻
习总书记赋予抽象政治概念以具象描绘以便受众更好地理解,与人们通过熟悉具体的事物认识陌生抽象的事物的认知方式相符。人们以自身熟悉的、直接或间接的体验来认知周围的陌生世界(孙自挥、邱扬,2014:27-29)。例如在“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中采用人们可感知的“框架”形象地表达了抽象的经济体制。“框架”字面意思“事物的基本结构”无法表述抽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受众需找出与语境的最佳关联,才能攫取其把政治域事物與建筑域事物连接的用意,即利用框架表达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部分已经确立。
2.2.7 其他隐喻
习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还采用了许多其他隐喻,由于这些隐喻出现频率过低,笔者不便将其逐个分类,因而将其汇集到一起并归为其他隐喻。隐喻对于重要社会事件的概念化和实施有深远影响(Thibodeau & Boroditsky,2011:1)。例如“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中“铸就”的字面意思“熔化的金属或其他材料倒在特制的模子里,冷却后凝固做成器物”显然与此处的语境意义相冲突,需要受众关联语境为其搜寻与之最契合的意义才能明白改革开放过程的曲折与艰苦(源域特性)。
3 结论
最佳关联作为关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隐喻这一人类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运作与理解提供了心理途径,是解释人们隐喻处理重要的一环。笔者通过分析习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的隐喻,证实了隐喻的理解实际上是隐喻接收者为理解发话人说出的话语而不断进行假设,为接收到的隐喻寻找、匹配其最佳关联的语境意义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新仁.新认知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认知语用研究[J].外语学刊,2011,(2):41.
[2]纪燕.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话语的概念隐喻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2018,(5):121.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孙自挥,邱扬.语言的身体性、身体间性[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2):27-29.
[5]薛旭辉.认知的内涵、方式、特征及其识解: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视角[J].外语学刊,2017,(4):35.
[6]Cohen, D. Arguments and metaphors in philosophy[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2004.
[7]Jrg Zinken. Ideological Imagination: Intertextual and Correlational metaphors in Political Discourse[J]. Discourse Society,2003,(14):507.
[8]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9]Schiappa, E. Defining reality: definitions and the politics of meaning[M]. Carbondale and Edwardsvil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2003.
[10]Sperber &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lackwell,1995.
[11]Steen, G. J. The paradox of metaphor: Why we need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metaphor[J]. metaphor and Symbol,2008,(23):213.
[12]Porto, M. & Manuela Romano. Newspaper metaphors: Reusing metaphors Across Media Genres[J]. metaphor and Symbol,2013,(28):61.
[13]Ludmilla ABeckett. The Play of Voices in metaphor Discourse: A Case Study of “NATIONS ARE BROTHERS”[J]. metaphor and Symbol,2012,(27):171.
作者簡介:李明明(1994-),女,甘肃陇南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隐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