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诗华 丘钰莹 黄冰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复杂局面也逐渐出现,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向经济发达城市转移的情况普遍存在。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随之增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也受到冲击,基于此,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深究其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以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为照顾、教育及抚养而起监护人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的儿童。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2016年首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中统计到902万留守儿童,与之相比,下降了22.7%。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明显减少,但他们的教育仍受影响,即影响着其学习、心理及道德素养等。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跟随支教团队连续两年在清远市阳山县户稠村开展支教与调研活动,深入了解该地区的教育现状,挖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
1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
1.1 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情况落后,家庭教育缺失
中国家庭收入划分显示,小康家庭的收入标准是连续三年,年收入20万-40万;贫穷家庭的是年收入在10-20万;贫困家庭的则是年收入10万以下。从调查数据的结果来看,户稠村中46.23%的家庭年收入在5000-19999元;32.08%的家庭年收入在20000-39999元,因而该地区的家庭无法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且大部分家庭是贫困家庭。这些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在生活消费品,投入到教育中的支出少之又少,给予孩子的教育支持是不足的。此外,户稠村中的大部分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基本处于初中或以下的文化水平;超過半数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虽有关注但基本不多;对于学习是能辅导一部分,但大多的辅导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孩子的成绩大多只是良好。
1.2 父母关爱缺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缺护
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心思细腻、敏感,性格内向,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常常会感到失去了依靠及保护,不愿意与人沟通,因而极易出现心理问题。自尊心强、自卑的儿童不占少数,这类儿童在遇到如成绩不如意时,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懂自我调节,对学习丧失兴趣与信心,不求上进,不甚知之。部分留守儿童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在学习上故意顶撞教师、松懈学习等,导致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1.3 留守儿童道德行为缺管
近几年,道德认识的提高渐渐成为各学校、各家庭的着眼点,即他们更关注增强抵制诱惑、道德判断的能力及自觉遵守道德要求。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观念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道德素养教育不够严格,极少开展道德教育专题课程;部分隔代监护人过分的疼爱孩子,对其教育不严厉,疏于对道德行为的管教,长此以往,留守儿童道德意识薄弱,道德观念上的错误容易引发一些不良行为,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及行为习惯。因而像说脏话、随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层出不穷。
1.4 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水平不够
户稠村中仅剩一所小学,学生人数在不断的减少,年级开设仅有一至三年级。截至2019年,学生人数降至2名,仅剩1名教师担上全科教师的重任。在户稠小学及其他学校,基础设施的落后及师资力量的匮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教育情况,在学生心理引导方面做得不足,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2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方面
(1)父母职责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缺乏规矩和约束。
父母迫于经济压力外出务工,与孩子分离,沟通方式主要通过视频聊天、打电话等。而父母一般一年回两次家,这种长时间的两地分隔,父母逐渐不了解孩子,与孩子的亲密度下降。亲情的缺失无法实现成长的引导。家庭教育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影响而受限,孩子找不到归宿感,其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家长平常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方方面面和学校沟通交流少之又少,因而容易在学习指导方面缺位。但凡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缺少督促,对自制力弱的孩子来说,他们较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当出现学习困难时,更容易束手无策,甚至出现学习方向不明确或迟到、早退、厌学等情况。简而言之,孩子良好学习观念和习惯的形成需要父母的引导及指导。
(2)监护能力不足的隔代监护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
隔代监护人基本是年龄大身体弱的弱势群体。平常忙于农活,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不够。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往往是力不从心,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较差。
据调查,留守儿童普遍有相对孤僻、自我封闭这类特征,不讲文明、沉溺游戏、逆反等不良表现也明显高于其他孩子。隔代监护人由于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滞后,导致儿童出现各类问题。比如隔代监护人只关注孩子的基本生活、对孩子的教育、心理问题关注甚少。
现代教育在不断发展,但大部分隔代监护人的教育观念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对孩子的教育仍秉持着老一辈的思想,又由于行为习惯的不同,老人与小孩之间容易发生沟通障碍以及代沟,因此这不利于孩子的见识和长远发展。其次老人家的耐心不足往往导致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溺爱、纵容孩子致使其骄纵任性;对孩子有求必应容易使他们形成执拗的性格,也容易导致他们心安理得的接受长辈对自己的纵容,进而养成粗言秽语、过分随意等不良生活习惯。
2.2 学校方面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偏远农村地区办学条件艰苦,设施普遍陈旧、落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仍处于停滞不前阶段。农村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受农村环境影响让不少教师甘于平庸,不愿追随飞速发展的社会步伐,教育观念处于落后阶段。农村教师数量不足是当前偏远地区极为严重的现象,师资的匮乏导致学校教学任务过重,每位教师承担极大的工作负担,学校难以留住年轻教师或优秀教师。久而久之出现师生比例失调现象。根据调查,户稠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年龄基本偏大,一个教师任教多个科目的情况时有发生,繁重的日常工作量使老师对学生的情况难以及时掌握,基本只关注成绩而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学生的心理、道德素养等。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得学校鲜少设立心理健康课程,仅能设立教育局规定的基本课程。
学龄前教育是指在幼儿没有进入小学前进行的一种基本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优秀的思想品德观念。通过对当地师资分配的了解,发现不少年龄偏大的老师均调配到幼儿园,园内缺少新鲜血液的注入,他们对现发展的幼教理论和方法了解较少,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教师对这类学龄前儿童的关注大多在身体照顾上,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这类基础性课程较少,因而幼儿难以萌发爱家爱国等情感,讲礼貌、守纪律等品德,更不利于三观的塑造。
2.3 政府
城乡义务教育中经费保障制度的完善、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以及加快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是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主要目标。然而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教育差距仍在增大。政府对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关注度不够,对于政财政拨款是否到位了解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缺少更多、更好的资源,从而造成农村与城市教育发展不平衡及教育不公平。由于户籍的限制,留守儿童无法随父母到其工作地上学,被动的留在农村地区而无法享受城市的教育水平。
3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家庭
家庭教育需要家长的努力,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亦是反映家长教育成果的镜子。因而家长要经常反思并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与隔代监护人、学校教师保持沟通,加长与孩子的聊天时长,督促其按时完成作业,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心理情况等,增加回家探望孩子的次数,从而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能更为准确的引导。家长应当保持自身学习的积极性,用所学知识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在寒暑假时,可接孩子到工作所在地生活、开阔眼界,陪伴教育孩子,随时给孩子心理关怀。隔代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与孩子父母互探教育方式,少溺爱孩子,多听取孩子的想法,通过沟通尽可能地缩小代沟,多关心孩子的心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3.2 学校
学生从学校汲取的知识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发展,上学期间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远比与亲人相处的更多,因而教师要多关爱和引导学生,与学生定时沟通,强化情感教育,让学生更好的融入班级群体。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在教学观念、制度、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日常教学中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微信群,开展家长会,使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举办各类校园活动,让他们在玩乐中受教。
3.3 政府
对于留守儿童随父母外出打工: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持力度,规范教育政策,尽量消除户籍壁垒,减少父母因无法支付借读费及户口不一致而无法随父母留在城市读书的情况。
对于留守儿童留在农村入学:早日实现城乡教育零差异应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政策,及时跟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情况,必要时加大教育资助力度。农村教师的待遇政策应包含经济补贴或补偿,表彰和奖励教师的优秀行为。优化农村的设施,鼓励留守儿童的父母留在家乡。鼓励企业或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村捐款或投资,帮助农村发展教育,并对这些行为予以肯定和表彰。
3.4 社会
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应对其给予重视和关爱,有关部门应注重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有针对性的开展良好的教育工作。如建立成熟的志愿者服务组织,鼓励大学生积極参加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在支教的同时能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归属感就需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对贫困地区进行探访。妇联或婴幼儿保护协会应定期到贫困地区对留守儿童给予关心和关注,多帮忙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等,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
4 结语
为尽早解决典型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多方努力。因此,家长要从自身开始转变、学校应合理利用各方资源。集合社会各界力量发展教育也需要政府的教育扶持,这才能尽可能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留守儿童享受到教育公平。总之,家长、学校、政府、社会都应本着对留守儿童负责的态度,那么为留守儿童创造出更健康的身心成长环境指日可待,教育问题也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唐冬梅,杨春盛,朱世彦.农村留守儿童最优化的家庭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90-191.
[2]郑益夏.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以镇原县为例[J].学周刊,2020,(05):189.
[3]徐文成.城乡接合部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J].文教资料,2019,(31):156-157.
[4]张桂霞.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24):25.
[5]康启平.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帮教策略[J].学周刊,2019,(05):156-157.
[6]马奇.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南阳市为例[J].乡村科技,2018,(30):53-54,57.
[7]李艳红.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7,(0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