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现代商贸工业

《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丁希芬 杨力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教学设计、教学主体、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几点现代学徒制课程实施的思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教学改革

0 引言

现代学徒制对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更是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这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带来新方向,尤其是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今天,行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酒店行业获取人才的一大主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脱节成为关键问题。现代学徒制的建立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也为从根本上解决需求脱节提供有效的培养模式。本文以高职《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课程为例,在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背景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1 高职《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课程教学现况

《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三大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技能服务紧密结合的课程。前厅部对于酒店来说,如同酒店的“大脑”和“门面”,对内而言,牵引着其他部门提供相应的服务,其运作是否顺畅决定着酒店的运营效率。对外而言,它是酒店的缩影,直接反映着酒店服务和管理质量。这门课程的有效学习对于学生融入酒店、适应酒店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不容乐观,无法从大环境和行动上感受作为“酒店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该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1 课程教学设计不能反映前厅部服务过程

近年来,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趋势下,随着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不断发展,酒店行业也正在经历一系列变革,酒店前厅部更是“首当其冲”。目前《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这门课程,市场上绝大多数教材与行业脱轨,知识陈旧,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依赖教材,多按照模块化的形式,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前厅部服务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很难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不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1.2 课程教学主体单一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地点、岗位分散的缘故,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企业的参与度较低,不能满足现代学徒制对于导师双主体的要求。企业参与水平停留在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层面,对于《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课程而言,教学主体仅是校内专任教师。尽然专任教师会利用暑期在酒店行业进行挂职锻炼,但在实践教学上仍然具有局限性。

1.3 课程实训场所设施设备简陋

《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虽然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常常用到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方法,但校内实训场所设施设备简陋,无法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和氛围,仿真性较差,在学生眼中,这种角色扮演的形式也只不过是“过家家”。

1.4 课程考核不能反映学生综合掌握情况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目前《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多以期末试卷成绩加上考勤、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完全衡量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尤其是针对这种应当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考核方式不应重理论轻实践。

2 高职《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1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就“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职校生?”这一议题仅仅通过教师是无法回答的,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掌握的技能都要得到企业的认定和市场的检验,因此高职《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课程标准的制定者应从单一主体(教师)转化为多方主体,包括酒店行业专家、课程专家、教学专家以及在本门课程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共同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借鉴合作酒店标准操作流程(SOP)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侧重为学生传授在酒店前厅部各岗位对客服务过程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2.2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教学

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前提是校企之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选择本地校企合作酒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不仅顺应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职能,地理优势更能充分实现师资互融,资源共享。另外解决了校内实训场所设施设备简陋的问题,学生的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可从教室平移到酒店真实工作环境中,根据教学和酒店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为其分配工作任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塑造酒店职业人的形象和素质。

2.3 建立多方参与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为保证学生学习效果考核评价的科学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在制定《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课程考核评价时,应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校内教师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日常考勤、课堂互动、小组协作、期末考核几方面组成;第二,合作酒店对学生的实践考核评价,主要包括企业师傅对学徒岗位工作完成情况考核评价、企业班主任对学徒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职业素质等方面進行综合考核评价。第三,组内学生自评与无记名互评,教师对小组协作评价并不能反映组内学生的不同努力和参与程度。自评与无记名互评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种课堂活动中,并增强了学生主人翁的荣誉感。

参考文献

[1]缪小玲.《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困境与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0):264-266.

[2]侯俊娜.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J].河北职业教育,2019,(6):27-30.

[3]张洁,石莹.基于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服务与管理”教学设计[J].中国市场,2017,(26):222-223,236.

[4]赵丽娟.“现代学徒制”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管理观察,2018,(33):122-123.

[5]许国莹,刘家秀.校企合作下的高职课程标准制定与教学设计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2-14.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593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