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现代商贸工业

“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葛明慧 张煌强

摘 要:近年来,国家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一项主要困难。在职教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变得非常迫切。本文基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阐述了将“工匠精神”纳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中,并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融合培养进行了路径分析和策略构建。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素养;高职学生;培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7.037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弘扬工匠精神”。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高职院校作为社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基地,将“工匠精神”纳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中更是符合时代要求。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自古代以来,我国就有追求精益求精和推崇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从庄子的“技乎近道”到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他们所提到的“技”,指的就是工匠精神。美轮美奂的古典建筑、精美绝伦的工艺品都蕴藏着古代能人巧匠的“匠心”,这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匠心”也需要传承延续。

“工匠精神”在现代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2 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价值意蕴

2.1 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较多注重于知识技能培养,在专业课程设置及实际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具体知识点讲解加上实训课程中学生动手实践来巩固知识。学生学习过程属于“复制粘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对学习意义及自我发展的思考。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较少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自发的兴趣,进而在掌握某项技能后心理获得感也难以得到最大程度激发,工作激情度及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也不足。所以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尤为重要,而将潜心钻研及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纳入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完善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构建并完善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2.2 提升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

社会长期的观念都“唯分数论英雄”,大部分家庭都希望孩子在高考时能获得“漂亮”的分数,能考入重点大学进而在就业时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很多人认为高职院校是“差等学校”,而高职学生是“差等生”的观念仍未改变。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将应聘者的学历作为测评人才的关键因素,高职学生在刚入职场的就业选择上很难能够选择大公司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生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经济结构由“供给侧”向“需求侧”调整,中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社会人才需求导向也由学历为主逐步转向于以素质为主,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由“技术为王”要求转化为综合素质技能的评价。基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調整,将“工匠精神”纳入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中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价值认同感,提升高职学生自信度。

一个人在职场上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其专业知识与能力,更取决于内化的职业素养,即“职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指出,个体的素质表现可分为“冰山以上”与“冰山以下”,“冰山以上”的部分是指知识与技能等容易被他人了解、能够直接感受得到外在表现,但决定个体成功的因素却是“冰山以下”部分,包括自我认知、品质、动机等。“工匠精神”体现的是技能的极致和完美、工作的专注于坚守,这是一种内化于心的品质。培养学生做事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无疑是培养了学生的高“职商”,提升了学生的软实力,同时也提升了高职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2.3 新时代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纵观世界各国,百年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是日本,日本超过百年历史的企业有两万多家,居世界第一,其次是美国和德国。众所周知,日本和德国都非常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承,在行业内坚守自身优势同时不断改良是这些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进入4.0时代,企业智能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很多企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工匠精神就是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核心力量。当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投入到企业工作中,从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到发展的运营管理战略都在追求极致的完美,每一个员工都兢兢业业地服务于自身的岗位,企业才会有卓越的执行力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3 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路径探究

3.1 学校要注重“立德树人”

实现“立德树人”,离不开学校教育体系的制度支撑。高职院校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从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变为实现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纳入“工匠精神”要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就业观,培养学生崇高的事业使命感。其次,在日常的社团活动及校园活动中加入扎实敬业、协作共进的理念灌输,建立高效的传播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潜移默化的在校园生活中影响学生。最后,应将“工匠精神”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在理论授课与实训实践课程中贯彻精益求精、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理念,让学生在专业知识中体会到“匠心、匠德”职业素养魅力。

3.2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培养高职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离不开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学校除了在人才引进时多注重教师企业实践经验背景之外,培养和发展“双师型”教学团队也至关重要。一方面,以现代学徒制为合作试点的企业也是培育优秀教师的基地,要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效用,培养具有专业核心技能的骨干教师,提升高职教师在本专业领域技能技术,再进一步打造以老带新的优秀教研团队,形成教研团队合力。另一方面,学校可根据专业实际发展情况与需求,联合该专业知名专家学者成立大师工作室,利用平台对教师的赋能作用,进一步激发教师自身活力。

3.3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工作思维习惯的建立密切相关,学生在实训课程与顶岗实习中会初步形成自己的工作思维方式。在企业实践学习这一环节,正是学生感悟到“工匠精神”最核心的环节,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在基础岗位上的打磨,更能深刻体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品质对企业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感性认识内化成自身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探讨如何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同时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实践教学中,通过举办名家讲坛让学生领略到一代大师的风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又符合当今社会人才需求,学校应从育人理念、教师团队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多方面共同发力,才能全面有效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跃茜,金璐.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的工匠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5):169-170.

[2]王桂英.基于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9):68-69.

[3]徐銘杰.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07):88-89.

[4]孙雪菲,韩旭.工匠精神引领辽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04):12-15.

[5]李宏策.创客式工匠型教师团队培育路径探析[J].河北职业教育,2020,4(02):94-97.

[6]王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机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127-13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625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