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艺术科技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与艺术混合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与艺术混合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赵然 战兴媛

摘要:俄罗斯文化研究这门课程内容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专业语言能力、文化积淀、教学形式和课程课时设计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传统教学模式以讲授式为主。万物互联时代来临,打破边界的思维深入科学、艺术、社会、教育等领域,本文以俄罗斯文化研究课程为改革案例,语言类和艺术类专业教师同时进行教学实践,并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媒介融合,对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整理,旨在为当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案例支持,同时为其他外语文化类、媒体艺术类课程的混合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新文科;混合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外语;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02

1 “互联网+新文科”时代普通高校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018年教育部制定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互联网+教育”指导方针,2019年2月出台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阐述了教育现代化目标即科教兴国和高等教育竞争力提升的明确任务。2005年底,汕头大学率先实践CDIO工程教育,“CDIO由最初的高校试点探索,演变成为了规模较大的工程教育改革运动[1]”,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结合OBE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2]等先进教育理念,融入多个学科的教学与实践中。围绕立德树人,以多元学科协作为基础,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现代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

2020年教育部倡导新文科,即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倡导国际化教学视野,跨学科及交叉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前沿且有理论应用价值。当下教育和文化的发展面临教学形式和传播策略的嬗变,语言文化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创新的脚步加快,混合教学模式成为全球高校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新天地。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介和以“互联网+短视频”为主导的新媒介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基于当前新媒体“互联网+教育”的形势,高校外语类相关专业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适应新媒体时代对人才专业综合能力的要求,培养多元化全媒体综合型人才。只有将语言文化与短视频制作能力、内容生产与专业教改融合,才能推动新时代新教学形式的不断发展。本文以俄罗斯文化研究课程作为研究实践对象,将外语教学课程内容与艺术类文创设计相结合,同时借助当下流行的“互联网+新媒介”,分析教学内容的规范性与传播性、实践成果的时效性、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扩大成果的转化和传播,实现新媒体和校内教学的共赢。在课程建设方面,突出内涵发展主题,应用新理念、新媒介更新教学内容与方式,注重学生学习和实践应用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亲自实践,着力培养创意创新创业的新型人才。

2 混合教学模式在俄罗斯文化课程研究中的应用

“‘混合式教学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即将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网络教学进行融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在学科融合创新发展的视域下,混合式教学是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实践与创新,美国大众文化批评前驱莱斯利·费德勒曾提出“跨越边界、填平鸿沟[4]”,多元共存的后现代艺术与文化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当下的新文科跨学科教学;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也曾提出“块茎”理论,“这种块茎式思维呈现出开放性、非中心、无规则、多元化的形态,枝蔓丛生,纵横交错,导向一种无限开放的多维空间”[5]。这些打破边界、多维交错的理论正契合了当代生活、科技、教育、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传统的语言文化学习过程是单线程的教学,而以艺术文创产品为成果输出的俄罗斯文化研究课程与新文科、跨学科的要求契合,同時将“互联网+媒介”、教学设计、项目构思、3D打印实践、艺术作品创作融合,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几个跨专业入门的小项目,使学生沉浸式学习,教师合作指导,媒介组网,从而构建多元互动的语言学习课程体系。

俄罗斯文化研究课程设计共64学时,课程设计“以学生为创作主体”,面向俄语专业学生,讲授俄罗斯历史、文学、艺术、电影、民俗文化等内容,授课过程中遵循语言文化教学规律,以学生语言基础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进行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以专题为单位,以艺术创作项目为牵引,开展活动教学,围绕俄罗斯历史、文学艺术、电影文化、饮食风俗等领域的知识开展教学。教学实施过程以多元能力培养为目标,项目驱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各专题的任务目标,开阔视野,端正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学习的学以致用。教学项目的设计包括影片观摩、饮食文化体验、文创产品设计等,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容易获得相对精准的教学效果反馈。课程教学改革内容设计和安排,从四个方面实施。

2.1 理论先行:了解国内外相关理论热点及商业项目完整流程

“互联网+专业语言学习”正是工匠精神的实践体现,需要师生的共同雕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CNKI知网、俄语搜索引擎www.yandex.ru等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课程专题由俄语专业教师设计实践、策划完成,语言教学与艺术理论教学重合部分有文学、饮食文化、艺术、电影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为6~8学时,文学和饮食文化由俄语系教师主讲,艺术和电影部分由艺术系教师主讲,俄语教师对俄文资料进行辅助教学指导。后面两周是实验室实践操作时间,在理论时段由艺术类专业教师介绍俄罗斯影响世界的当代艺术家,如康定斯基,语言类专业的学生在生活中可能见到过康定斯基作品的当代衍生产品,在课堂实践上,其代表作品由点线面构成音乐节奏感。之后让学生欣赏几何抽象派艺术家马列维奇的作品,这些几何造型可以让语言类学生容易掌握后面的3D建模和3D打印,通过创建基础几何模型,运用布尔运算进行建模,3D打印后上色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通过对马列维奇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至上主义几何抽象绘画作品对未来主义、后现代服装设计、扎哈哈迪德作品的影响。最后向学生介绍俄罗斯构成主义建筑大师塔特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当代的流线型、结构型、动态设计溯源至塔特林的抽象雕塑代表作品——第三国际纪念塔。该作品不仅仅是一个纪念塔,更是时间和空间、艺术与科技的集合,对当代建筑、家具产品、绘画和舞美设计影响巨大。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对三维可视化非常友好,外语类学生执行简单的命令,就能对这些大师的作品进行三维建模。

在电影艺术模块,主要以四部电影作为文化观察视角。《战舰波将金号》由俄国电影之父、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执导,堪称默片时代的顶峰之作。这部影片将蒙太奇理论发扬光大,将线性时间分割,塑造了另一种真实。《俄罗斯方舟》是导演索科洛夫执导的长镜头式电影,体现了百年历史长河中,俄罗斯文化、戏剧、艺术的变化。《老人与海》是俄罗斯动画艺术家亚历山大·佩特罗夫通过手指、油画、玻璃等元素创作的,老渔夫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呼之欲出,油彩的变幻与大海的深奥相得益彰,能提升学生的认知维度,带给学生全新的美感和视觉体验。《冰雪女王》这部动画是俄罗斯动画工作室WIZART于2012年出品的3D动画电影,讲述了小女孩格尔达联合朋友,用智慧和勇气对抗邪恶的冰雪女王,救出兄弟凯伊的历险故事。可以用这部电影为俄语专业的学生引入三维物体建模、三维角色建模、关键帧动画及默认渲染器渲染视图等概念和基本原理,幕后工作室制作的影音花絮,可为学生打开文化创意产业的另一扇窗。

2.2 融合创新:以CDIO工程教育为导向,以文创项目驱动教学

以工程教育为导向,首先要构思和设计课程,在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支撑下,结合外语专业教师、数字艺术与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深入分析适合语言学习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切入点,力求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要让课程突破传统的、相对枯燥的听说读写,增进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就要让从俄罗斯历史长河里甄选的可视化的影音资料带给学生沉浸式的体验,同时在后面的文创产品设计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打开语言学习的生活实际应用维度。这个过程创新而大胆,也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关键阶段,师生可以共同查阅资料,研究相关理论。在新媒体短视频方面,年轻一代的学生或许有自己的认知和喜好,师生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在搜集优秀的语言学习相关短视频的同时,也可以在acfun、bilibili等二次元学习平台进行深入研究。另外,要展开调查研究,重点调查语言学习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判断当代大众的关注热点,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3 跨界实践:“OBE成果+3D打印”激活学生的创客基因

俄罗斯文化研究课程中的文创产品设计项目单元,需要艺术专业教师的指导,在4学时的时间里,指导学生运用简单的3D建模工具Tinkercad,实现基本形体如长方体、圆柱体、椎体等的建模,通过布尔运算等命令,实现学生草稿或概念设计图的三维可视化。同时,这款在线建模工具也提供了3D打印接口,可以先预览3D打印切片效果,最后完成创意设计的3D打印。重难点在于使用3D打印机前的调整水平,如果在打印过程中需要变换颜色,要指导学生进行上丝和退丝等操作,利用电烙铁及涂装工具对打印成品进行完善,并鼓励学生课上或课下不断实践,改进自己的作品。根据学生对软件和设计的不同领悟能力,可以做平面作品,也可以做三维作品,同时录制设计、构思、实施过程的短视频,内容包括教师的知识点介绍和讲解、学生在每个创作阶段的想法、实施过程的思想灵感困难及解决方案、成果展示及实际应用测试等,将视频用俄语和英语同时展示。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传录制好的视频内容,对学生的原创设计进行推广,激发其创客基因,增强其创新创业意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短视频”建设教学资料库。

2.4 教学效果與产学合作

在新文科语境下,在跨学科语言教学过程中,理清产业的现实需要,精心设计实践项目,能实现学科间的互动,课程与项目的融合,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同步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依托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体验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专业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注重学生特长、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参与横纵向课题,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专业赛事,协助学生的概念设计成果进行商业转化,固有的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经过改革,更适合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和行业标准;要基于产学研的教学措施、丰富的教学资源,加强案例库、成果物、试题库建设;所有参与的企业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学生都能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

3 结语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5G预示着万物互联时代来临,各行各业都会主动或被动地迎来数字化转型。新文科语境下,国家强调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前沿性,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跨学科性。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语言类学习,要搭载艺术学科,借助互联网新媒介,有别于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模式。经过一个教学周期的尝试,可发现该教学模式具有可推广性,适用于其他语言的学习,如日语专业、英语文化研究、比较文化研究等,也可以反过来激发艺术类专业、影视动画类、数字媒体艺术类学生对外国语言类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胡文龙,陆小华,等.从CDIO在中国到中国的CDIO:发展路径、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24-43.

[2] 孙竹,韦春荣.国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解读及经验借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134-136.

[3] 管赛,孙先洪.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育学报,2020(12):68-70.

[4] 杨向荣.跨越边界,填平鸿沟——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种思考[J].文艺理论研究,2008(03):92-99,134-136.

[5] 刘康.世界的中国,还是世界与中国?——我的回应[J].文艺争鸣,2019(06):134-136.

作者简介:赵然(1983—),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媒介文化传播、3D打印与数字雕塑。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6341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